陶行知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指出;"处处为创造之地,时时为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表明创造力表现是无所不在的,深入人心的,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刻追逐、体验创新的乐趣。心理专家认为,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平行发展,构成人的创造力。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创造力呢? ■四大因素扼杀创造力 1、思维标准化:指学生的思维方向、方法和技能规范化与模型化,追求的是思维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但很容易导致人思想僵化。 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一般人在5岁时可具有90%的创造力,在7岁时可具有10%的创造力,而8岁以后其创造力就下降为2%了。这种现象出现的本质上是因为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所束缚,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像的能力。在我国,由于应试教育的实施,思维标准化的情况十分严重。据统计,一个学生从小学升到大学,平均要参加上千次的测验与考试。如此"千锤百炼"之后, 其所有的灵感、悟性都被消磨殆尽。而且,学生受教育程度越高,思维就越显单一,视角也越变狭隘。 2、功能固着化:指学生将某种对象的功能或用途看成是固有不变的,是思维缺乏灵活性、独创性的表现。在学习当中,功能固着突出表现为"一题一解"、"一问一答"的惯性思维,缺乏"一题多解"、"一问多答"的思维灵活。 3、知识无活力化:指学生所学的知识很少或不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学生在智力上不是越来越发展,而是越来越压抑,终而使人学非所用,学用脱离,最后变得越学越蠢。在应试教育的惯性作用之下,知识的无活力化有害创新思维。 4、知识传授权威化:指绝对相信所学过的知识,全无批判意识,导致思想的僵化和禁锢。由于对知识的崇拜,使学生对知识真正价值的认识产生了扭曲,使我们把知识当成了文明的唯一或主要成果。 ■创造力培养十大建议 练习儿童式提问: 就是练习像孩子那样提问。相比而言,儿童对什么都好奇,提问不惧权威、不受束缚。成人往往顾忌太多,自我限制。一天夜里,一位父亲带着3岁的儿子到外边散步,儿子忽然指着天空中的明月问:"那是灯吗?"父亲机械地回答说:"那不是灯,是月亮。"但儿子还是坚称月亮就是灯,父亲开始觉得儿子很愚蠢,一点都不受教。但父亲回到家中仔细一想,又觉得儿子并没说错,因为月亮确实有照明的功能。而在中文当中,"明"字就是日、月相加。由此说来,月亮确实是一盏灯! 练习儿童式想象: 就是要有想象力。孩子们比成人更容易进入创造力的巅峰状态,即兴奋点——完全投入所产生的乐趣与创造的顶点。孔子周游列国时,在燕国见到一位名叫项橐的小儿,项橐问孔子:"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着说:"请讲。"项橐问孔子:"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难开花。"项橐听后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闻后感慨地说:"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从古至今,在人们的眼中,儿童远比成人想象力丰富、联想力强。 练习儿童式判断: 就是要多运用直觉思维来看待周围的事物,这样的思维没有标准化,没有定势,往往容易出新。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巨象,当曹操手下的人没法称出大象的重量时,7岁的曹冲提议:先把这头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待它站稳后,在船舷齐水的地方画上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去。之后,再把一筐一筐的石头抬到船上,一直到船舷吃水的地方与刚才画的那条线平齐为止。这样,只要称出那一筐一筐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练习儿童式感受: 就是要学习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不断发现,不断尝试。儿童具备专注与自身所做,浑然忘我的能力,而这对大人来讲,太难了,而且,在儿童的世界里,最基本的线索是自己尝试,不断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创新的良好土壤。 练习儿童式坚持: 就是要持之以恒。很多人在一个目标或一件事上,如果重复试了几遍都不理想,也许会选择放弃。而儿童相对而言更具持久性。很多人都体会过孩童的"顽强好奇心",当他们问"为什么"的时候,如果大人不马上给出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答案,孩子们就会坚持一直问下去,直到得到答案为止。实际上,历史中许多著名的发明家或者科学家,也是通过不断尝试、在经历了众多失败之后,最终才获得名垂千古的发明或发现。 练习横向思维: 就是要练习"想象力",要跳出人们原有的思维限制,练习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同一个问题。可以从练习"脑筋急转弯"和"一题多解"入手,或发现杯子的100种用途等。多做这种思维游戏,就会产生创新冲动和形成多元思维的习惯。1+1可以等于几?从数学的角度来讲,1 + 1只能等于2。但从数字、符号、字母、标点符号及中文字的角度重新思考,它还至少有50个以上的答案。1 + 1 等于3是对人们婚姻的美好愿望,1 + 1 等于∞则是人们对家族繁衍或是对生意合作的企盼,1 + 1 等于1 是哲学思考,如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等于一个人类,一只苹果加一只梨等于一种水果等。1 + 1 等于0也是哲学思考,如两个领导不合作,两口子闹别扭,都会导致摩擦,结果一事无成。 练习直觉思维: 就是练习直接观察而不是间接认识。它可经由某种快捷方式而不循惯常的逻辑法则快速地进行。灵感就是属于直觉思维。青年数学家阿普顿初到爱迪生研究所时,爱迪生给了他一个实验用的小灯泡,叫他计算一下灯泡的容积。过了一会,爱迪生 回来检查,发现阿普顿正忙着测量计算,爱迪生便说:"往灯泡里灌水,将水直接倒入量杯,看一下刻度,不就知道灯泡的容积了吗?"阿普顿的计算才能或者逻辑思维能力无疑是令人钦佩的,然而在这个问题上所缺少的恰恰是像爱迪生那样的直觉思维能力! 练习逆向思维: 就是练习在思考问题时,打破常有思维的套路,沿相反的方向思考,设法得出别出心裁的结论。如,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局长胡佛要求他手下的人都要控制体重,否则就会受到斥责,并在任用、升迁上受到影响。一次,一位身体肥胖的特工人员刚被提拔为迈阿密地区特警队的负责人,胡佛要见他。他深知胡佛最讨厌身体肥胖的人,可他一时又减不了体重。想来想去,他叫裁缝做了一套很肥大的衣服去见胡佛,结果非但没有受到胡佛的斥责,还受到了夸奖。 练习批判思维: 就是练习不人云亦云,盲目随从的判断能力。批判思维可使人摆脱权威崇拜,增强问题意识,尽量发挥个性、做事独立自主,是练习批判思维的关键。而且,批判思维还需要勇于表现自我,突破面子心理,该出手就出手,当出头就出头。 如,爱因斯坦的成功就在于他对自己学过的知识都加以批判性地接受。正是由于这一点,他才想出"牛顿万有引力的规律在地球上是如此,出了地球就不是如此"的问题。他的知识学习也许是二流的,但他的问题意识却是一流的。他一生都讨厌权威,都在挑战权威。 练习排列组合: 就是要最大化利用现有创意。无中生有基本是天方夜谭,最起码很难做到。而通过把已有的想法或元素重新排列组合,就具备了创新性。如同孩子们玩乐高游戏一样,简单单调的小方块通过不同的组合,就可以制造出很多新奇的形状。其实,常见的组合并不稀奇,为做到"创新",我们必须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重新认识现有的元素,把看似不相关的东西组合到一起。 ■小贴士 ■ 岳博士论创造力 培养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要回归童心世界。而童心通常表现为直觉好、想象力丰富、联想力强、不惧权威、不受束缚、什么都敢问。 如果说儿童的思维如同小溪流水,缓慢却欢快自如;那么成人的思维则像农田里的渠水,急速却深受限制。 童心是天性的流露,是思维的原始森林,是灵感的源泉。学习用童心思考,就会灵感迸发,进入创新的境界。 创造力就是另眼看世界——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将陌生的东西熟悉化。 所有知识的获取都是"进行时态"的,而不是"完成时态"的。如果人们把所有知识都当成完成时态,那么他们就会在学习中,只在乎"什么是标准答案",不在乎"知识是怎样获取的",满脑子装的尽是标准答案。 知识学习要有觉悟——当你没有觉悟时,学习永远是被动的;当你开始了觉悟,学习就会变得主动起来。 创造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只有懂得珍惜它的人,才能积极地加以开发和利用,才能使人的生活过得更加美好和充实。 创造力之开发,不是能不能的事情,而是想不想的事情。换言之,世上的许多事情,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