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靠模板,文本鉴赏翻教辅,古文分析玩套路……在现实课堂中,语文教育"怪象"不少。功利、刻板是当下许多家长、专家对语文教育的印象。如何让语文教育不落入八股化的窠臼,在保持鲜活与生气的同时,打好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并陶冶文学艺术情操,已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12月1日 半月谈) 近几年,语文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好语文,对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教育强国、增强国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是当代学生的历史使命,然而,就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来看,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与实际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教育必须解决以下四大问题。 首先,要解决学生语言文字功底问题。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拼音、字、词、句到篇,要一步一步地打实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注音、组词和造句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好语文基础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切不可因为学生喊苦喊累就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不能放弃原则。 其次,要解决学生不会写作文的问题。作文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有效方法。对学生来说,写作文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不会写作文,便从网上抄袭或是东拼西凑作文材料。部分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设置作文模板,搞套路作文。这些写作方法偏离了作文教学的正途,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古人云,"多读心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只有多读多写,学生才能掌握过硬的写作能力。 再次,要解决学生不爱背诵的问题。语文学习需要背诵。优美的诗词和文章,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培养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大有益处。然而,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时,照本宣科地按照教辅讲解,使诗词和文章的魅力大打折扣,导致学生缺少对美的感受,从而失去背诵的兴趣。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摆脱文本鉴赏靠教辅的习惯,在吃透教材的情况下,将优美的诗词和文章讲得更精彩,同时引导学生多背诵一些优美的诗词和文章。 最后,要解决学生不爱阅读的问题。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最有效的方法,但很多学生受手机等的影响,没有看课外书的习惯,缺少课外知识积累,影响着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让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总而言之,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