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朱杖子乡安监站站长张振峰,在安监岗位坚守14年,在他的努力下,朱杖子乡实现了连续10年无安全生产事故,连续5年无轻伤以上事故。2016年,他被中宣部评为"最美基层干部"。 他,坚守安监岗位14年,坚持亲手交给企业安全生产文件。不让企业负责人签上字,就是觉得不放心。 他,14年骑坏了3辆自行车,骑行约4万km,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圈。下矿必下井,在井下行走8 400多千米。 他就是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朱杖子乡安监站站长张振峰。在他的努力下,朱杖子乡实现了连续10年无安全生产事故,连续5年无轻伤以上事故。2016年,他被中宣部评为"最美基层干部"。 一本被翻破的书 张振峰今年46岁,个子不高,黑瘦,染过的头发仍能看出白茬。多年风里来雨里去,让他看起来有些老相。 2002年,朱杖子乡一成立安监机构,张振峰就当起了安监员。2006年12月,他开始任安监站站长。干安监工作前,他先后在青龙县的4个乡镇担任司法助理。从司法助理到安监员、安监站站长,他是如何实现角色转换的? 张振峰认为,无论从事哪个工作,都必须具备业务能力,这是履职的基本要求。矿业是朱杖子乡的主要产业,张振峰首先从矿业学起。他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厚厚的《选矿工人培训教材三百问》。2008年,他在一家选矿企业检查时看到了这本书,感觉很好。他就将其复印后放在办公桌上,随时拿出来看,下矿检查的时候也带着。这本快被翻破的书,让他系统地掌握了相关知识。如今,对矿业的全流程,从采矿、选矿到尾矿库排矿,他烂熟于心。 不耻下问,是他学习的法宝之一。到企业检查时,企业技术人员就是他的老师。发达矿业公司技术副矿长崔玉林专业能力强,张振峰一到矿上检查,总会请教崔玉林。勤学勤记,肯下功夫钻研,让他从门外汉变成了"百事通"。 充足的知识储备让张振峰工作起来游刃有余,到企业检查时,他能够对常见的安全隐患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乡政府的多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都由张振峰执笔起草。每年的应急演练,他都是从头到尾负责组织实施。 文件传达"保证最后一公里畅通" 安全生产工作虽然责任重大,但日常的工作却非常琐碎。把上级的文件送到企业手中,在一些人看来单调枯燥可做可不做,但不把文件送到企业、不让企业负责人签上字,张振峰就是觉得不放心。"安监站既是基层末梢,又是监管前哨,政府的政策、部署,必须保证传达到企业,保证最后一公里的畅通。"张振峰说。 朱杖子乡有大大小小企业18家。张振峰立了规矩,送达文件要做到"五必须"。一是文件必须送到规模较大的矿山、尾矿库、采石场、加油站和烟花爆竹仓库等9家企业;二是有关"五一"、国庆、春节等重大节日和"两会"等重要时间节点的文件,除送给企业外,还必须送到辖区9个村;三是有关汛期的文件必须送达;四是有关专项整治、"打非治违"、综合整治的文件必须送达;五是文件送达后,必须要企业、村负责人签字。 文件为什么必须自己送呢?张振峰说,这不是简单的送文件,而是责任的传导。把文件送到企业负责人手上,就意味着把责任传导给了企业。企业只有接受了责任,才能谈到落实。否则,连责任都不知道、不了解,怎么落实?此外,文件送到了,就会引起企业重视,企业就会在安全生产上动起来。 朱杖子乡分管安全生产的副乡长李金龙说,张振峰每送1次文件,便可以顺便检查1次企业的安全生产。14年中,仅送文件一项,张振峰就累计跑企业、村1 300次以上。 一铁皮柜的"财富" 在基层干安监工作,既要能跑腿、能吃苦,又要勤动脑、琢磨事。这是张振峰对14年安监生涯的体会。 朱杖子乡安监站很"穷",没有车辆,没有照相机、摄像机,甚至没有基本的劳保用品,最"值钱"的就是档案。从干安监工作第一天起,张振峰就开始建安全档案。他办公室角落里有1个铁皮柜,他的"财富"就装在里面。涉及安委会季度例会、安全考核制度、隐患整改、企业演练、重大隐患排查、学校安全等98种档案。这些档案也许并不太系统,但对张振峰来说很实用。有了这些档案,他心里就有了一本明白账。张振峰现在正琢磨,要把满柜子的档案变成电子档案,存到U盘里,随时都能查阅。 安全培训工作,也是张振峰常琢磨的事。刚当安监员时,他到企业检查,看到不少工人不戴安全帽,上前一提醒,人家还不以为然。这触动了张振峰,让他认识到:工人安全意识不增强,就会对隐患无动于衷。 此后,每到企业,他一定要检查安全培训情况。一有机会,他还邀请专业人员、乡领导对企业进行培训。到矿上检查时,只要有时间,就要给工人讲课。时间短,就念几段法律法规,说几条安全常识,讲几个事故案例。这些年,他给企业上过的安全课不计其数。 张振峰的字写得不错。下去检查时,他经常给企业书写安全警示标语。条幅上、纸上、墙上、山上、石头上,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写。他还主动给企业办黑板报,从内容、设计到书写,他一人全包。问他这些年写了多少标语、办了多少黑板报,他挠挠头说:"太多了,没算过,反正有空就写,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写。" "磨叽"人的韧劲 张振峰干事有股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怕麻烦,不怕嘴碎。督促企业整改隐患,说一遍不管用他说两遍,啥时候整改到位了啥时候停止。因此,别人常说他磨叽。刚开始,他感到这个词用在自己身上不合适:"我是为了他们好,怎么还说我磨叽呢?这和磨叽是两回事。"时间长了,他就不怕别人说了。"只要企业能整改隐患,别人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2011年汛期,张振峰在矿区冒雨巡查时,发现河边有一根高压电线杆,底座被不断上涨的河水冲刷,周围的泥土已经流失。这根电线杆的位置离民居和道路都很近,一旦倒下就会出大事故。他要求矿区老板加固,但老板没太当回事,没有马上派人处理。 张振峰再去现场看时,发现电线杆底座下的泥土快被冲空了,电线杆已有倾斜的迹象。他一下子急了,蹬着自行车又去找老板。 "那玩意儿挺结实的,还能出啥事。"老板还是不想动。张振峰急了,拽着老板去了现场。一看情况,老板倒吸了一口凉气,马上安排人加固,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整改指令不是一张白纸,往那儿一放就行了。必须要盯住,整改到位才行。我不怕得罪人,时间长了,他们都会知道我是为他们好。"负责全乡的安全生产工作,张振峰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安监这个活儿责任大,一出事就是人命关天。但只要真心实意地管,事肯定出得少"。 发达矿业是朱杖子乡重点企业,张振峰去该企业最多,和矿长黄育华最熟悉。黄育华2008年到矿上工作,开始和张振峰打交道。黄育华说,这个人太实在了,来矿上不是虚的,直奔现场,能下井就直奔井下。每月,张振峰至少要到矿上检查3次。乡里有5座矿山,他每月要巡查一两遍。碰上雨天、汛期,有时干脆就住在尾矿库坝顶的简易窝棚里。最长时,他住在窝棚里,连续2个星期没回家。 2012年的一天,突降暴雨,发达矿业公司车间主任孟宪华接到张振峰打来的电话,叮嘱他们注意安全。"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张振峰骑车来到矿上,说不放心,要住在矿上,怎么劝都不行,非等到第二天雨停了,矿上没事了才走。"孟宪华说。"公司刚开时,张振峰总来,督促企业整改隐患,只要有问题,说一遍不管用他说两遍,啥时候整改到位了啥时候停止。"公司总经理邵海林说,"我当时特别烦他,也不给他好脸色看,就觉得这人真是磨叽。" "磨叽是磨叽,但我们都知道他是为我们好。"黄育华十分理解张振峰。张振峰不是光挑毛病,更多的是为企业服务,帮发达矿业制定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完善档案等。 骑坏了3辆自行车 朱杖子乡有9个村、18家企业。对张振峰来说,下乡、下矿检查是家常便饭,也是主要工作。最远的村和企业距离乡政府十五六千米。乡政府车少,下乡、下矿时张振峰只好骑自行车。"已经骑坏3辆自行车了,这是第4辆了。"14年巡查路上,自行车是张振峰最忠实的伙伴。 朱杖子乡乡长任久军说,全乡干部中,张振峰下乡、下矿最多。青龙县是山区,骑自行车是个体力活。乡党委书记杨兴普说,能坚持十几年骑自行车下乡、下矿的人,全乡屈指可数,张振峰就是其中一个。 他到企业必下井,"否则就是白去一趟"。井下巷道长,山路陡。有时天气不好,或者事情比较紧急,张振峰就自掏腰包租车去企业。租1次车需要四五十元,相对于他微薄的收入来说,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但再苦再累,张振峰却能看得开。他说,安监人需要韧劲,需要踏实的作风。看到我负责的企业无事故,我感到很幸福。 人幸福了,苦累还在话下吗? (摘编自新华网、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安全生产网,有删节) 编辑 赵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