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一定要分散投资投资专家的建议真的靠谱吗


  即使没有学过任何金融知识的老大爷也知道,我们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也有一些观点认为,要想翻身赚大钱,改变命运,就必须把所有的资源集中投资在某一个机会上。那么,到底哪个观点才是正确的呢?
  1、什么是风险?
  要讲清楚分散投资的价值,我们需要先讲清楚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概念:风险。
  在金融学里,风险,被定义为资产价格的波动率,或者是统计上的价格变化标准差。价格波动大,风险也大,反之亦然。
  如此定义的优点,是便于那些金融专业人士进行各种统计计算和研究。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比如现实中资产价格未必服从正态分布,同时没人会觉得价格在波动中上涨是一件坏事。
  那么作为一个非金融专业出身的普通读者,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投资风险呢?
  大致来说,我们可以把投资风险,粗略的分为两大类:
  1)损失本金的风险。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股权投资。从理论上来说,购买一个公司的股权(一级或者二级市场),最大可能的损失,是血本无归。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都无法承担这样的投资损失,因此需要想办法减少相关的风险。
  当房价开始下跌时,房地产也有损失本金的风险。具体的例子有1990年代的日本,1998年时的香港,2008年时的美国等。在中国的一线城市,最近三、四十年还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况,但不代表以后不会发生。
  2)损失购买力的风险。
  所有的固定收益投资,比如放在银行理的存款,购买国库券等等,都有这个风险。名义上,投资者持有的资产市值并没有减少。但是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这些资金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了,因此投资者也遭受了损失。
  我的外公,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没有投资的习惯,也不喜欢通过银行按揭买房。一辈子就自己住的一套房。每年在消费之外省下来的积蓄,都是简单的放在银行里,要么活期要么定存。到我外公去世为止,总结过去几十年的积蓄,加起来也就小几十万人民币,在大城市买个卫生间都不够。
  家里有老年人的读者朋友们,对这种情况一定不陌生。购买力损失的风险,更加隐蔽,"杀人于无形之间",值得警惕。
  2、如何应对两种投资风险?
  应对购买股票本金损失的风险,大致有两种方法。
  第一、不买股票。
  把钱放在银行里,或者余额宝里,完全不购买任何股票,就能有效降低本金损失的风险。
  第二、购买并长期持有股票指数基金。
  理论上来讲,一国的股市,在长期来看会反映该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因此,只要投资者有足够的耐心,坚持长期持有,那么即使股市中途有下跌,到最后还是会涨回来。像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工业国的股市历史,都体现出这种特点:你不能保证任何一家公司一定不倒闭(即使像雷曼兄弟,花旗银行,AIG这样的大公司集团,都可能倒闭),但是购买一揽子公司股票组成的指数基金的话,长时间来看一定上涨。
  但是,这第二种方法也有其弊端,那就是,这里的长期,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可能需要20年,30年,甚至更长。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他们没有那么长的耐心。30年,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长的期限,期间可能会有很多无法预料的情况发生。如果中途需要用钱,那么他的投资期限,很可能只有15年,10年,甚至3~5年。在这么短的投资期限里,持有股票指数基金,是无法消除本金损失的风险的。
  所以,如果想要在中短期的投资期限内,百分百保证没有本金损失的风险,那么投资者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不买股票,依靠固定收益(比如银行定存,货币基金,购买投资级别高度安全的债券等)。
  但是,就如上文所说,如果只做固定收益,那么投资者又会面临"购买力损失"的风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就需要购买那些在通胀情况下,也会增值的资产,比如股票,房地产,黄金等。
  所以总结起来,投资者面临的困境,就好比一个跷跷板。过分强调任何一边,都可能导致跷跷板严重失衡,甚至翻倒。我们需要做的,是平衡两边的考虑,在众多考虑中取一个折衷。
  如上图所示。假设投资者把所有资金都投入股票(上图左侧)。他有效消除了购买力损失风险,但却需要承担最大的本金损失风险。如果投资者走到另一个极端,把所有钱都放在银行里(上图右侧),那么他有效消除了本金损失风险,但却需要承担购买力损失的风险。
  上面举的例子,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模型,即只有股票和债券两种资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的资产类型要丰富的多。除了股票和债券之外,还有房地产,大宗商品,贵金属,对冲基金,私募股权等等。因此当我们面对如此众多的资产选择时,如何分散,如何选择,就比较复杂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本人的历史文章,或者阅读本人的书籍做更多了解。
  3、分散的价值:应对不可知的未来
  理解了上文所说的逻辑,我们就能明白分散投资的意义:分散投资的本质,就在于分散风险。它谋求的是多种风险之间的一种妥协。因此无论发生何种情况,投资者不会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分散风险的代价,就是分散回报。由于投资分散,因此在投资者购买的资产中,总有那么一些资产表现比较好,也总有表现不那么好的资产。因此投资者最后获得的,只不过是一个平均回报,不可能一夜暴富。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如果我能知道接下来哪种资产表现更好,那不是不需要分散投资了么?比如我知道接下来股票会涨,那就全仓股票。过几年,我知道股票会下跌,那就全部卖出。
  理论上,如果你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化,确实应该这么做。但问题就在于"知道"这两个字上。事实上,绝大部分投资者,是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的。或者说,他们以为自己知道,其实压根不知道。
  举例来说,2012年,绝大部分投资者普遍对股市看空,因此他们选择卖出股票基金(净流出1000亿美元左右),买入债券基金(净流入2500亿美元左右)。
  结果到了2013年,美国股市大涨35%,美国债市几乎没有变化。那些卖出股票,买入债券基金的投资者们,在一年之中就损失了35%。"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就是这些人。
  下面,让我再用一个具体例子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其中的道理。
  上图显示的是过去22年(1993~2015)中国股市(MSCI China)的历史回报和风险,以及同期世界发达国家股市(MSCI World)的历史回报和风险。
  在过去20多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世界第一,因此中国的经济总量迅速上升,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国。如果把时钟拨回到1993年,那时候就决定看多中国经济,购买中国股票的话,应该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有远见的决定。要知道,即使是很多中国人,也对自己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惊诧。
  但事实上,在这20多年里,MSCI China实际的回报仅为每年6%左右。由于中国股市的波动率非常高(每年35%左右),因此从风险/收益角度来看,投资中国股市并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
  同期的世界股票市场,年回报率为8.5%左右,年波动率为16%左右。投资回报比中国市场好,投资风险低于中国股票,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更好的投资选项。
  即使对中国国情非常熟悉的资深投资者,也应该考虑多元分散,在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上各投资一部分资金。如果把中国市场(MSCI China)和世界市场(MSCI World)两者结合起来,那么投资者就能获得更好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每个人都应该考虑多元分散,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你永远无法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换句话说,未来充满着不可知。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在2016年11月7日,也就是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公布的前一天,有人偷偷告诉你说:特朗普将赢得美国大选,成为下一届美国总统。
  这应该是一条含金量很高的"内幕消息"。因为绝大多数人,甚至可能包括特朗普自己,都觉得希拉里会赢得大选。你获得了一条和大部分人的期望都不一样的准确的内幕消息,对于很多职业投资家来说简直就是"大金矿"。
  在这个时候,你会选择怎么投资?大部分人,会选择卖空美国股票。因为特朗普在大选前宣传的口号就是反对全球贸易,退出自贸协定,和墨西哥大打贸易战等等。
  上图显示的是美国S&P 500股票指数在特朗普胜选后的价格变化历史。在特朗普获胜后,美国股市不光没有下跌,反而持续走高。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一年后,美国股市上涨了20%多。
  也就是说,即使你获得了确切的,没有其他人知道的"内幕消息",你也未必能够获得投资回报,甚至还可能亏很多钱。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未来的不可预测性。
  多元分散,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分散风险,应对未来的不可知,是每一个投资者应该经常牢记的最重要投资原则之一。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 伍治坚
  来源| 微信公众号:伍治坚证据主义(ID:wzjevidence),多用系统2思考 | 海外投资·国际金融·全球市场。
  图片|图虫创意
  【原文标题为《为什么要分散投资?》,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
网站目录投稿:冷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