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一个没有见过世面、受过教育的乡村野夫,能与他们一同共事吗?这种人,未得到富贵时,想的全是如何得到;得了富贵,又整天恓惶于失去。一个人如果担心会失去富贵,就会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啊!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女子和小人难以相处。关系亲近则过分随便,疏远一些吧又怨艾不断。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宅心不仁厚之人是不可能长久处困的,也不可能幸福快乐。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前489年,孔子周游列国在陈,断了粮,弟子们都饿得爬不起来。仲由怒气冲冲地质问道:"君子会穷困到这步田地吗?"孔子说:"君子当然有穷困至此的时候,但绝不像小人一般面对穷困就毫无章法和德行。" 2、马斯洛 基本需求中的任何一个受到挫折的人完全有理由被设想成一个病人……一个健康者在根本上受其发展和实现自己最充分的潜力和能力的需求促动。如果一个人在任何活跃的、长期的意义上具有任何其他的基本需求,那么他简直就是一个不健康的人。就像他突然显现出一种强烈的缺盐症或缺钙症一样,他肯定有病。……当我们探索人究竟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之时,我们就接触到了人的本质。 那些坚强、健康、自主的人最能经受住爱和声望的损失。然而,在我们的社会中,这种坚强和健康通常是由于安全、爱、归属和自尊的需求在早年长期得到满足的结果。 3、老子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斑斓、缤纷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嘈杂、繁多的音乐让人听觉失聪,千奇百怪的饮食使人的味觉不再灵敏,驰骋田猎令人激荡狂放,稀奇难得的东西往往诱人图谋不轨。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己见的人,本意虽是要显示自己的意见,却往往不能使人明了自己;自以为是的人,本意虽是要彰显自己,却往往不能彰显自己;自我夸耀的人,本意虽是显示自己的功劳,却往往不被认为有功或者不能成就大功;自以为贤能的人,本意虽是要显示自己的贤能,却往往不被人们认为有贤能、不被人们敬重。 4、叔本华 对生活稍作考察就可以知道: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 关于这一点,我可以作一个补充:每当我们感到快活,在我们远离上述的一个敌人的时候,我们也就接近了另一个敌人,反之亦然。所以说,我们的生活确实就是在这两者当中或强或弱地摇摆。这是因为痛苦与无聊之间的关系是双重的对立关系。一重是外在的,属于客体;另一重则是内在的,属于主体。外在的一重对立关系其实也就是生活的艰辛和匮乏产生出了痛苦,而丰裕和安定就产生无聊。因此,我们看见低下的劳动阶层与匮乏——亦即痛苦——进行着永恒的斗争,而有钱的上流社会却旷日持久地与无聊进行一场堪称绝望的搏斗。而内在的或者说属于主体的痛苦与无聊之间的对立关系则基于以下这一事实:一个人对痛苦的感受能力和对无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这是由一个人的精神能力的大小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精神的迟钝一般是和感觉的迟钝和缺乏兴奋密切相关的,因此原因,精神迟钝的人也就较少感受到各种强度不一的痛苦和要求。但是,精神迟钝的后果就是内在的空虚。这种空虚烙在了无数人的脸上。并且,人们对于外在世界发生的各种事情——甚至最微不足道的事情——所表现出的一刻不停的、强烈的关注,也暴露出他们的这种内在空虚。人的内在空虚就是无聊的真正根源,它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外在刺激,试图借助某事某物使他们的精神和情绪活动起来。他们做出的选择真可谓饥不择食,要找到这方面的证明只须看一看他们紧抓不放的贫乏、单调的消遣,还有同一样性质的社交谈话,以及许许多多的靠门站着的和从窗口往外张望的人。 正是由于内在的空虚,他们才追求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和奢侈;而这些东西把许多人引人穷奢极欲,然后以痛苦告终。 当我们面临着各种不幸和悲惨的遭遇而急于得到安慰时,只要观察一下他人的不幸和悲惨的遭遇——他人的不幸和遭遇往往超过我们——就行。我们很少听人说"我比你快乐",却常听人说"我的遭遇实际比你还要悲惨"。人人都乐于作如是说,这就说明人类的命运是多么悲惨了。 5、亚当·斯密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社会上,除乞丐外,没有一个人愿意全然靠别人的恩惠过活。而且,就连乞丐,也不能一味依赖别人。 6、孟子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也。 ——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之可以胁迫他做坏事,但本性仍是善良的。 7、培根 我所用的"善"这个字,意指为人谋利的心性,相当于希腊人所谓的"爱"这个字。……我把"善"当做一种习性,把"行善"当做是一种倾向。"善"作为上帝的特征,是人类心志上一切品德和尊贵中至高无上的;没有它的话,人类就是一种瞎忙、胡闹、卑贱的东西,一点也不比寄生虫好。 向善的倾向很深地烙印在人性里,以至于人若未将此施于人类,也会施于别的生物。土耳其人是一个凶残的民族,但对禽兽却很仁慈,还对狗和鸟施舍食物。 自我打算使他们(贪腐的官员、税吏、使节、军官以及其他的贪官污吏)刻求旁门左道,顺从自己的蝇头小利和狭隘心意,而损害君王的宏图大业。……这样做当然是极端自私自利者的天性,因为他们为了烤熟自己的鸡蛋,情愿在人家的房子上放一把火。然而,这种人却往往得到了其主子的器重,因为他们的专长就是如何迎合主子以自肥。 8、弗里德曼 当你花钱时,可能花的是你自己的钱,也可能是别人的钱,你可能是为自己花,也可能是为别人花。把这两对可能性编在一起,可以得出四种可能性: Ⅰ类指的是你为自己花自己的钱,如你到超级市场买东西、你显然有强烈的愿望,既要省钱,又要使所花的每一美元都花得尽可能合算。 Ⅱ类指的是你为别人花你的钱,如你买圣诞节或生日礼物。你会象Ⅰ类中那样希望省钱,但并不同样想要花得最上算,至少根据接受人的爱好来判断是如此。当然,你要买接受者喜爱的东西,只要它能产生好的印象而又不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假如你的主要目的是让接受者能获得尽量多的价值,你会送给他现金,将Ⅱ类中由你花钱变为Ⅰ类中由他花钱)。 Ⅲ类指的是你为你自己花别人的钱。例如,可报销的用餐。你没有强烈的愿望要少花些钱,但你会有强烈的愿望想使钱花得上算。 Ⅳ类指的是你为另一个人花别人的钱。例如,你用报销单替另一个人付饭费。在这种情况下,你既不会想省钱,也不会想让客人吃得最为满意。然而,如果你同他一起用餐的话,那么,这顿饭就成了Ⅲ类和Ⅳ类的混合体,你就会有强烈的愿望满足你自己的口味,必要时可以牺牲他的口味。 9、稻盛和夫 经营者必须具备能够洞察他人心理的能力。业绩提升了就能够得到高额报酬,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短期来看,成果主义或许是有效的经营手法。但是,业绩不可能一直上升,总会有回落到时候。人的心理是很不可思议的,一旦业绩提升并拿到高额报酬之后,就会在无意中习以为常。所以,当业绩恶化、报酬减少时,"由于业绩不好,所以减薪理所当然"这么理性思考的人几乎不存在。于是,士气会一蹶不振,对公司的不满也会日益郁积,公司经营也就可能取得成功。 另外,有些公司打着按业绩进行分配的旗号,根据各部门的业绩来增减报酬。如果采用这种制度,业绩出色的部门就会士气高昂,而业绩不良的部门则士气低落,从而造成部门之间的嫉妒和怨恨。 人总会有鬼迷心窍的时候,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10、威廉姆森 我所说的"投机"指的是损人利己,包括那种典型的损人利己,如撒谎、偷窃和欺骗,但往往还包括其他形式。在多数情况下,投机都是一种机敏的欺骗,既包括主动去骗人,也包括不得已去骗人,还有事前及事后骗人。 我并不认为人人都会凡事必投机或以投机为主。相反,我只是假定,某些人只是偶尔投机一把;至于其轻重程度,事前难以预料。由此才产生事前审查和事后防范等措施…… 那种君子国式的组织形式——即以诚恳相待、无人投机的原则的组织形式——对投机者既不设防也不惩罚,其实是很难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