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读书笔记,把时间当做朋友,你会赢得更多。—— www. 前言:"管理"时间的"焦点"根本不应该是时间,而应该是自己 所有的提问,最终都应该是源自人类历史上所有人都共同拥有的弱点"懒惰"。 只有学会了正确的思考才意味着真正进化成了人。 明显有些人,尽管数量上不是大多数,在用另外一种状态生活。他们从容,他们优雅。他们善于化解各种压力,安静地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并总是有所成就。他们最终甚至可以达到常人无法想象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conference a ready man,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第一章:心智的力量 1a. 了解心智的力量 无论老师讲得多么有趣,有道理,跟你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有按照老师所说的做了以后,对自己来说才算是真的有趣、有用、有道理。 每个人所拥有的心智力量各不相同,而心智力量的差异会给每一个人的一生带来无法估计的价值差异。 不要浪费时间去想"有什么用",努力去做就必然有收获。 1b. 心智力量的差异 (一)上司真的很愚蠢吗? 可能的原因:一个人如果不做事情的话,是不会暴露自己的缺点,上司做的事,大都是显性的。 遇到上司真的愚蠢的: 如果有办法:1.想办法提交,并推行实行;2.暂时闭嘴,不要抱怨。 如果没有办法:1.可以平静地对待:专心做自己的工作;2.不能平静对待:安静地走开。 大多数不停抱怨上司的人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偷懒找借口。 (二)你真的那么优秀么? 例:猎头看上的往往是二流人才,因为一流人才的可流动性太差。 (三)兴趣真的是那么重要么? 人们总觉得自己正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往往是因为,自己做的不好。 人们总是说他们真正喜欢的是别的事情,仅仅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开始做那件事。 事情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的好了才能有兴趣。 (四)学习方法真的至关重要么? 例:李笑来的父亲、钟道隆学英文、俞敏洪办新东方、健身房教练。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与其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 (五)盲打是否值得学会? 哪怕是常识的东西也需要亲身经历过后才能体会,仅凭借心智是不可能像真实经历一样深刻体会。 (六)小结 事实上,没有什么要比发现、培养、呵护、调整自己的心智更重要的事情了。 第二章:开启自己的心智 2a. 起点 我们可以用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 我们的认知不仅可能也确实背离现实。 2b. 控制自己的大脑 往往:你的大脑并不是你的,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 你不应该隶属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拥有你的大脑,并且应该控制你的大脑。 2c. 控制自己的情绪 逃避痛苦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 两个方法: 1.当你面临尴尬的时候,把你的尴尬纪录下来,它会时刻提醒你,否则你会忘记。 2.面临尴尬的时候,尽量弱化你的痛苦。要记得:"你并不孤独"。 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当作快乐的事情来做,否则大脑会让他们被遗忘。 2d. 推迟自己的满足感 例:提出"情商"概念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Daniel Coleman曾经做过一个"延迟满足"的实验。 说明:要取得大量的成绩就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为当前的名利所诱惑,能按照社会需要不怕挫折,坚持不懈奋斗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耐心,有着神奇的力量。当每个人都在拖延,最后又手忙脚乱的时候,你的生活却非常从容,因为你一开始就知道你今天所有的轻松安逸,都可能是未来的成本;所以,你早就把一些轻松安逸安排到未来的某个时刻,而心平气和地完成每天相应的工作。于是,你不仅从容,而且快乐。会变成你想要的那个人。 第三章:如何与时间做朋友 3a. 精确感知时间 柳比歇夫日志"事件-时间日志"(event-time log)是一种纪录基于过程的记录,更为详细。 好处是:遇到不好的结果,更容易找到缘由。 3b. 最好的工具—纸笔 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都是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养成一个习惯,平均需要五年的时间。 养成纪录每日时间开销的习惯 只有一个要求:确实每天都在记录。 3c. 开始记录时间开销 第一组练习:认真回忆记录昨天做了什么 (一)前面标号,后面加上花费的时间。 (二)前一天。 (三)大前天。 第二组练习: (一)上一周 (二)上一个月 (三)上一个季度 (四)上一年 用一个星期时间来做:第三组练习 (一)当天做了什么 (二)随时记录你做完事情的时间 3d. 制作时间预算 每天制作自己的时间预算。 开始一天的活动之前,花费15-30分钟仔细制作当天的时间预算是特别划算的。 要给列表中的每个任务加上权重值。 不要害怕修改。 3e. 审计时间开销 每个星期一,花上一个小时,审计一周的预算和开销 了解:生活中很多机械的事情是非做不可的。 可以选择同时做一些输入的事情来利用时间。 3f. 使用列表减少失误 (一)不必所有的情况都制作列表 (二)最好的列表记录工具是纸和笔 (三)列表不必要工整 (四)列表一定要随手可及 (五)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 (六)制作专门的下一个阶段任务列表 千万不要在整个任务完成之前中途更改列表中的项目,可以选择增加新的实践列表,标题为:"下一个阶段列表"。 (七)给你的每一个任务指定一个核对时间列表。提前制作一个可以勾画的核对列表,逐一核对,确保万无一失。 (八)列表一旦开始执行就一个要执行到底 一事无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放弃,放弃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换一个更好的方向"。 一个人最终成功,并不是他曾经精确地计算自己的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坚持。 3g. 计划,还是不计划,是个问题 We do not plan to fail,we fail to plan。 (一)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对普通人来讲,证明目标显示可行的方法是: 1.已经有人做到了 2.我于那人没有太大差距 (二)长期计划是需要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达成的,只有牛人才可以。所以,一般的计划从一周开始比较好。 (三)有一些计划是没有必要的, 行动比计划更重要。 在逐步的实践中习得计划的能力。 不能一开始就有详细计划的事情,就开始努力去做好了。 第四章 开拓自己的心智 4a. 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 所有人获得知识的最为基础的手段就是通过"体验",比"体验"更高级一点的,就是"试错"(trail and error),在"试错"的基础上,更"聪明"的方式是"观察",于是,"阅读"就成了获得知识的更加重要的手段。 4b. 摆脱经验的局限 除了"试错"、"观察"、"阅读"以外,"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得真正意义上知识的手段。 事实上,不仅存在着无法通过个体或者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还存在着与现实经验相悖的知识。 4c. 关于自学能力 理论上讲,本科毕业之后,学生应该有自学自己需要的任何科目的能力。 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 检索能力是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能力之上的。 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写作能力中最基本的:写出简洁、有效、朴素、准确、具体的说理性文章的能力。 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能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 用纸和笔,记录目前暂时无法理解的,或者支持,或者反对,写下疑惑在什么地方。 这是避免"选择性输入"最好的办法。 了解学习的进程:进展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肯定不是线性的。 4d. 正确对待老师 不要因为讨厌老师而拒绝学习 "无论如何,都不要也不应该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仅不对,而且愚蠢"。 首先,不应该过分依赖老师; 其次,要明白"做得最好"和"教得最好"不一样; 最后,用自己的学习结果来衡量老师往往不正确; 无论是哪一位老师,都有出错的时候。 4e. 学会考试 其实,人人都喜欢通行证,尤其是少数人才有通行证的时候。其实,这世界有很多路可以到达你要的幸福,可是每条路上都需要通行证。只不过,除了考试以为,通行证还是很多种形式,常见的比如金钱、权势;不那么常见的比如美貌、才华,或者体制外的艰苦奋斗。 如果改变不了世界,至少,去改变你的态度。 有的考试很愚蠢,但如果你连这么愚蠢的考试都无法通过的话,愚蠢的不仅仅是考试本身。 很重要的考试,就是那些将对你将来成为通行证的考试,比如高考,比如考研,比如tofel,gre,就别想着智取,什么捷径,什么速成,统统没戏。其实,很少有什么考试考验你的智商,本质上看,谁准备的更久,准备的更充分,谁就更可能胜出。 准备考试最好的办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做题。 做题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有整理习惯。要记错。 总结一下: 1.要热爱考试,因为你喜欢通行证 2.分辨考试的重要性 3.提前很久开始和重视重要的考试 4.做题是最好的准备方法 5.通过做题了解考试的重点、难点 6.全面补习难点重点、并经常重新审视 7.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4f. 学会记笔记 好处: 1.可以使自己保持参与状态 2.提供一个完整的捕捉灵感、疑惑的机制 3.可以用来与参与者沟通、讨论正确的信息 "录音笔"是非常有用的东西 第五章:小心所谓"成功学" 5a. 人人都能成功—鬼才相信 资源原本就是有限的,经济学上的措辞是"资源稀缺"(scarcity) 5b. 成功的定义—"成功学"的核心缺陷 另外一些人看透了成功无法定义的"比较",去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坦然地去接受。他们运用自己的心智的力量去分辨哪些快乐或者幸福是必须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的,而哪些快乐和幸福是无需比较同样可以获得的。然后,把时间花在寻找甚至制造那些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的快乐与幸福—当然,同样需要付出很多代价—然后无怨无悔地生活、尽情地欢乐、平静地痛苦。 从今天开始,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全部罗列出来,仔细分辨:我做完这件事之后获得的欢乐和幸福是不是一定要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然后优先实施那些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的欢乐和幸福的行动方案。 5c. 成功学的方法缺陷—个案分析 个案分析的道理不可能通用。 5d. 强调努力,是可笑的 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的弗兰克·H·奈特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决定人富有的三个条件,一是出身,二是运气,三是努力,而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我们不应该被人鼓励了采取努力。努力是应当的,无论有没有人鼓励。 在任何努力之前应该先确定目标是否现实。 5e. 最浪费时间的错觉——我是独一无二的 接受自己与别人没什么不同,至少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是心智正常成长的话总要前提之一。 5f. 留心成功者说的话 他们会夸大,保护自己。 有一个很有用的建议是:不妨假设反其道而行之——努力从失败者身上汲取经验。 5g. 不要相信"运气",更不要相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运气"不是可控制的 爱默森:"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信因果。" 苏轼:"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5h. 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 某种意义上,尽管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但他们所谓的"友谊",实际上不过是"交换关系"。 如果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够多不够好,最终会成为负担。 量力而行: 1.承认自己能力有限 2.不怕在别人面前露怯 3.敢于不去证明自己是"好人" 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 一个人的心智能力一旦正常开启,就会发现自己在这个信息唾手可得的世界里,只要正常地努力,并且有耐心和时间做朋友,很容易成为一个至少一个领域的专家。 努力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艰苦,只不过是"每天至少专心学习工作六小时";耐心却远比大多数人想象的巨大,"要与时间相伴短则至少五年,长则二十年。" 生活的智慧在于,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而把那些不能改变的暂时忽略掉。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事实上,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当你把时间花费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对于在他身上倾注了你生命中的一段——哪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你最后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真正"的好朋友谁都只有几个而已。 简单的建议: 1.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2.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 3.除非有特殊的原因,应该尽量回避那些在物质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就更应该回避——尽管甄别起来比较困难; 4.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会所,你愿意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时间; 5.记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外部世界的依附。 5i. 关于"成功学"的最后一点罗嗦 "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值得为之奋斗" 我相信的是后面那句。 第六章:更多思考 6a. 关于效率 记住,你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百分之百地有效率。 在做时间预算的时候,一定要留有空间: 1.意外事件时间 2.休息、放松的时间 你需要确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很多时候,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再次,你必须选择。 选择意味着效率。 不管怎样,挑出一件你认为最重要的事,然后自己做个时间表,在未来的一个月时间里,每天专注2小时以上。 6b. 把生活节奏调整的慢一点 不要幻想"速成" 不要订太高的目标 6c. 关于迟到 1.养成规律生活的习惯睡眠时间的固定和规律是最重要的 2.每天检查自己的时间表至少三次 Am:10:00,pm:2:00,pm:10:00 3.假定自己做的时间需要的时间和想象中的更多一点 4.假定你永远都会遇到交通堵塞 如果你开车,带有声书籍(audiobooks) 坐车,带一本每看的书 5.假定其他人都会迟到 6.即娘不要因为别人迟到而责怪他们 6d. 开源节流 开源:认真选择哪些事情可以做,同时做两件事。 节流: 1.首先,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小窍门:在打盹之前喝一小杯咖啡。 2.其次,尽量不要减少与家庭成员和亲属交流的时间,家庭是最重要的,血缘关系几乎是我们唯一无法解除的关系。 记录每一次和家人朋友联系的时间。 3.最后,最好不要放弃你的社交时间。 6e. 不要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 "证明自己给别人看"恰恰是最浪费时间的一种行为 "你比别人强一点,根本没用,真正有用的事你不仅比别人强,还要比别人强出很多才行。" 6f. 最浪费时间的句型:"要是……就好了!" 6g. 停止自卑 我们的"感觉"是非常不准确的 第一步:停止嘲弄他人 下一步:忘记自己的优点 或者:在自己的语言中,把"优点"和"缺点"这两个词换成"特点"。 最后一个方法:适当的放纵一下自己 6h. 时间不一定就是金钱 越是收入高的人越是吝惜自己的时间。 只有爱惜才能产生节约的动力。 6i. 我们对时间和金钱的误解 人们还普通相信他们在明天会拥有比今天更多的金钱。 人们普通相信自己明天会有更多的时间。 第七章:真正的解决方案 7a. 万事皆可提前准备 之所以"显得"游刃有余,是因为之前做过太多准备。大多数事情都需要提前准备,也都可以提前准备。 7b. 提前准备的好处 所谓"灵感" 凡事都只不过靠累积,不仅如此。 素材累积固然非常重要,然而,如果提前确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那么就甚至可以累积很多原本不可能想想的素材——惊喜连连。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所谓知识就是记忆力。 "妓女不能靠性欲才接客,作家不应该靠灵感才写作"——李敖 记忆力是可以训练的,记忆力一开始就是你不要偷懒,看完这本书,这本书要进资料夹,才算看完。 按照这样的理解,所有的成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目标和方向。确定它是现实的,可行的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上再投入更多的时间。 把时间当作朋友,一路前行。当时间陪伴你足够久的时间,你的耐心就能从那里得到回报。 所谓"能力" 在学习上,在工作,一个在某方面的能力究竟有多大,几乎直接取决于此人囊在那方面有过提前多久的准备。 了解耐心的好处,就不得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投入的时间相比,聪明,勤奋之类的因素实在是微不足道。 7c. 成功的核心素质——耐心 所谓的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 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有多大耐心,他的成功几率就有多高。 所有不利于成功的负面的品质都是缺乏耐心的体现。 懒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短时,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去展示未来。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认真调查。肤浅,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深入思考。 夜郎自大,是因为缺乏耐心而拒绝观察外面的世界,而所有的成见与偏见,都是因为缺乏耐心而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认真分辨每个个体的特征而宁愿用粗暴简单的分类方法去思考。 7d. 越早醒悟越好 爱因斯坦说过:"用当年我们制造他们的思路,我们根本无法解决任何麻烦。" 文/老佛爷 (微信:心灵治愈课,zhiyu365) 相关书籍:李笑来《把时间当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