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摘 要:传统戏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类,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本文通过对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的总结,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进而提出开发戏剧元素旅游文创商品、建设戏剧主题旅游景区、打造旅游IP等建议。
  关键词:传统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文化代表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些珍贵的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面临失传的局面,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将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
  2006年"传统戏剧"这一名称在我国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正式使用。传统戏剧是指在历史上产生,并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表演艺术形式。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中国戏剧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形式,著名的"五大剧种":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据统计,中国现存地方戏剧种有360多种。
  一、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
  (一)地域特色价值
  地方剧种的表达方式和表演形式通常受到当地生活习惯、语言、风俗、地理等的影响。戏剧的题材大多来自于生活,同时借鉴了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等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这也正是传统戏剧的独特性所在。比如豫剧由于长期在农村演出,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表演风格朴实;黄梅戏剧调丰富,用安庆地区的语言演唱,语言易懂,字音清晰。不同的剧种风格和内容的差异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多种独特的资源,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多样性。
  (二)艺术性价值
  戏剧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载体包含多种艺术形式,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比如服装、化妆、乐、诗、舞台、舞蹈等多方面。川剧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在《时尚·旅游·创意:锦绣德阳》一书中,其中一部分内容名为"川剧脸谱与时尚礼服的邂逅",将脸谱元素创造性地与礼服结合,形成独特的时尚效果。脸谱图案在很多景区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中也经常用到,此外,川剧变脸也是旅游节目开发中的典型代表,不仅在当地宾馆、茶社、酒楼里看到此项演出,而且在很多景区也有专业演员的每天固定时间段表演。
  (三)文化性价值
  传统戏剧自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是优胜劣汰的过程,许多优秀曲目经几代人的打磨改进,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文化内涵,并且融入了各个时代的文化,著名的有《贵妃醉酒》《朝阳沟》《西厢记》《天仙配》等。以豫剧《朝阳沟》为例,该剧在1958年首演于郑州,引起强烈的反响,自创作以来传唱60余年,演出5000多场,演员更替到了第四代,经久不衰。"没有旅游的文化缺乏活力,没有文化的旅游缺乏魅力",以优秀传统戏剧为依托进行旅游开发不但能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并且能激发戏剧爱好者的旅游兴趣,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去。
  二、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一)优势与机遇
  1.文旅融合推动非遗文化繁荣
  2018年3月人大表决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批准设立文化和旅游部,开启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全新篇章。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各地纷纷组织各种活动积极响应,如惠州举办"影像非遗——广东非遗作品摄影展"、韶关南雄市在珠玑古巷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暨传统服饰节活动、教育部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促进京剧、昆曲、黄梅戏了等传统戏剧在青少年群体的传播。
  2.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传统戏剧繁荣
  201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一带一路"总规划,"一带一路"自推行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随着经济往来的增加,其他国家对中国文化了解也不断深入、对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兴趣逐渐增加,为我国传统戏剧文化和市场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动力。
  3.丰富的传统戏剧资源
  中国戏剧最早起源于原始歌舞,并融合多种舞台表演形式,集各家之所长,同时又保存有自身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劇种有:昆曲、粤剧、淮剧、莆仙戏、晋剧、汉剧、徽剧、湘剧、花鼓戏、沪剧等五十多个剧种。
  (二)劣势与威胁
  1.传统戏剧传承和创新问题严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科技新媒体大量充斥人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在逐渐被人们遗忘。另外,随着传统戏剧市场占额的减少,一些传承人不得不转行另谋生路,导演吴天明生前的最后一部电影《百鸟朝凤》反应的就是这个问题。现代中国戏剧缺少创新以及改革,如果只流传一些陈旧的经典曲目,戏剧终将会在时代主流的发展中被淘汰。纵观整个戏剧市场,剧团演出越来越少,整体队伍士气不高,从业人员思想不坚定,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
  2.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9》指出2018年原创内容与技术平台混合为王,原创短视频、系列微视频商业发展模式更能促进原创内容开发。以网络电影为例,2018年原创剧本占比84%,文学、动漫、游戏、神话故事、真实事件等为网络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2016年被称为短视频发展元年,各种类型的短视频呈现井喷式增长,其受众群体以中青年为主,不过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没能尽早搭上短视频这辆顺风车进行及时的传播和发展。
  三、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对策
  (一)结合戏剧元素开发旅游文创商品
  加大对文创商品开发,除了市面上常见旅游产品以外,多角度设计旅游产品。故宫旅游文创商品的开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软萌贱"的设计风格与长期以来故宫庄严的形象定位形成强烈反差,在市场上掀起一股文创的热潮。据官方公布,2017年故宫文创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15亿元。巨大的文创收益代表的不仅是产品销售数量的增加,也反映出故宫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
  (二)开发戏剧体验式旅游,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
  从提高游客的体验感知度入手,让客人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戏剧演出活动中去,比如浙江横店影视城根据电影电视拍摄需要面向游客招募群众演员,使其有机会参与简单角色的演出;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的固定节目"王员外招亲"深受游客欢迎,节目还原了北宋时期京城首富王员外搭绣楼为女儿招亲的场面,被王家小姐绣球抛中的男游客当场披红戴花,登楼拜堂,配合上鞭炮唢呐的烘托,现场气氛很是热烈。
  (三)建设戏剧主题旅游景区,开发戏剧类旅游项目
  戏剧类主题旅游景区可以更全面的聚集不同种类的戏剧类型,让游客在短时间领略不同戏剧的风采。迪士尼乐园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迪士尼动画片原型的游乐设施和项目,在乐园和酒店随处可见米奇头像形状的设计,让游客有进入动画片世界的感觉,并且开设动画人物速成班教室,有专业教师教授绘画动画人物等体验项目,让游客更深刻理解迪士尼动画人物设计的过程,强化游客记忆。
  (四)创新演出模式,打造旅游IP
  在旅游景区行业的IP可以是内容,可以是文化,可以是吸引游客的元素等等,被看作是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和地域风俗的具象载体和产品的灵魂内涵。《印象·刘三姐》项目的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的成功榜样,并且形成了开创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先河的IP,在市场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迪士尼、环球影城都是旅游行业中好的IP经营案例。
  (五)运用新媒体途径,提高宣传力度
  通过广泛的宣传吸引更多人来关注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微博、微信、短视频軟件等平台,创新戏剧和旅游的结合形式,如举办"跟着戏剧去旅行"的小视频拍摄评选,让更对年轻群体加入到在听戏、唱戏的队伍中来。2019年6月3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抖音短视频达成战略合作,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推动全省文旅系统机构,近50家单位和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入驻抖音,这一举措将大大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于欣.四川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一以川剧为例[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4.
  [2]蒋彦婴,李洁.时尚·旅游·创意:锦绣德阳[M].北京:龙门书局,2013.
  [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9》[EB/OL].(2019-01-08).http://bgimg.ce.cn/culture/gd/201901/08/t20190108_31207.
  [4]高德民.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抖音达成合作,共同推广湖南非遗[EB/OL].(2019-06-04).https://3c.rednet.cn/content/2019/06/04/5572205.html.
  作者简介:
  张瑞华(1994-),女,河南周口人,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
网站目录投稿:安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