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力度不断增强,改革的效果十分明显。但是,在近几年的改革中,我们也认识到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财政资金的审批监督模式和流动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和会计核算程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各预算单位在实际的运行中由于种种原因暴露出诸多不足。如何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观念的转换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权和会计核算权并没有发生变化,但由于财政资金支付、监督和审批方式的变化使得单位财务管理面临一些问题。 国库集中支付提高了部门预算编制要求,增加了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复杂性,而预算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的理念多数仍停留在预算、决算的核算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有预算才有支出",区分不同的资金来源,区分不同的类、款、项等资金渠道并规定类款项之间不可以调剂使用。如果预算编制不全,用款项目及数额的漏报、少报,有可能造成预算单位必须开支的费用无法报销。由于预算单位普遍出现预算编制比较粗糙,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一部分资金未纳入部门预算等现象,待到实际要支付才发现预算不足或出现类款项目混乱,部分预算单位只有通过频繁调整用款计划经济科目才能支付款项,增加了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复杂性。 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下,批复的预算额度完全控制了预算单位资金的分配和支付额度,而通过审批预算单位提出的用款申请进一步分解了预算单位的预算额度,因此国库集中支付增加了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预算单位资金的使用权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财政预算调整的操作程序和步骤较多,因此在大多数预算项目上预算单位没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存在一定的改革阻力。此外国库集中支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预算单位对此学习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理解的现象。国库集中支付加强了预算约束力,预算单位财务的机动灵活性受到了较大的制约,普遍存在抵触情绪,造成了预算单位预算编制不细致、资金使用计划申请不合理,制约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配套建设需加强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项涉及面广,运行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模式和具体方法、资金支付方式及银行账户管理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在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中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个别条款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适应预算单位的发展现状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 对财政部门而言,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不仅仅涉及到预算指标、用款计划的下达和审核支付凭证这些基本功能,还体现在预算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公务支出的有效控制、政府采购的效率化以及支付数据的合理化运用等配套制度;对预算单位而言,涉及财务、资产管理、组织人事、基本建设等多个业务部门,甚至还涉及部分专业领域,预算单位原有与之相关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些都需要尽快完善。 另外,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由于管理方式和支付方式的转变,要求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一方面由于预算编制、执行对经费支出的制约,要求预算单位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财务会计及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而且要对预算单位的整体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对单位进行的业务工作进行科学的财务规划和预测,实现预算管理绩效;另一方面,国库集中支付依靠电子数据,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计算机软、硬件操作和网络知识,才能不影响到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正常办理。预算单位所配备财务人员对财务专业知识不够了解,即使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新生事物,需要不断学习适应。但一般的财务人员缺乏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仅将工作停留在财务核算模式,忽视了其参与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作用,导致财务人员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存在后天不足。 最后,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有所欠缺,功能还不够完善。现有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发现有所欠缺,功能还不够完善,还不能满足国库集中支付的全部要求,还没有真正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监控,在对支付数据的整合利用上也缺乏想法。 并且不少预算单位普遍存在国库支付电子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及会计信息化水平不高,或由于技术问题无法与财政信息系统对接。部分业务较为复杂的预算单位,目前的支付系统软件不能满足预算单位的业务需求,需借助于其他商业软件进行辅助核算,增加预算单位账务核算工作量。 管理职能回归 国库集中支付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于预算单位的财务部门来说,如何根据本预算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应国库集中支付模式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一项创新性和基础性工作。在此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不断加以规范和完善。 财务管理的职能要实现从单纯的会计核算型向综合管理型转变,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预算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要从传统的理财思想和方法中转变过来,重视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立足于加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出发点,强调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前瞻性,确保预算和计划的准确性;最后结合预算单位实际,建立全面、科学的财务分析系统,合理利用和分析以往的财务支出数据,为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客观上建立了对预算编制的倒逼机制,预算单位应进一步增强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在准确把握本预算单位业务运行规律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历年财务数据,充分预测下年度的实际运行情况,为合理编制预算提供依据。 同时,还要加强预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宣传,务必把财务监督管理的工作贯彻在平时的业务工作中去,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性、效率性和效益性提供制度保障。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管理方式和支付方式发生转变,财务管理人员在原有的财务会计知识上,还需要学习和具备以下能力:一是由于预算对经费和支出的制约作用,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熟悉财政预算的相关流程和各类规定;二是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应用,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经验;三是由于预算和计划准确性的要求和业务工作息息相关,还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并熟悉本预算单位的业务流程。 预算单位也需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过渡。同时要增强财务人员的用户信息保密意识,各角色操作人员要经常更改用户密码,强化安全防范意识,一旦发生系统异常,要及时反映,并采取必要措施,避免造成损失。 总之,在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下,已经彻底打破了预算单位以"资金"为主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这种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新模式的摸索和提高,作为以财政拨款为主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积极探索适应改革需要的财务管理模式,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地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