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翔宇 张丽颖 蔡媛媛 项目名称: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科学研究项目,京津冀科技资源协调共享模式研究(DXSKYY2017023)。 摘 要: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的"首都经济圈"。实现京津冀三地的科技资源共享,是全面促进京津冀三地资源相互协调的需要,也是实现其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需要。在目前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科技资源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实现科技资源共享,缓解科技资源的有限性与其高效性之间的矛盾,就要促进地区间的协同发展以及科技资源共享,来推动整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 关键词: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路径 一、京津冀科技资源协调共享模式发展的优势 科技资源分为三类:科技硬件资源、科技信息资源以及科技人力资源,三者中科技信息资源共享首当其冲,尤为重要。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在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硬件资源共享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科技信息资源类共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随着京津冀"3+11"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和京津冀科技资源数字地图平台的成型得到有效解决。加上雄安新区设立所带来的科技资源整合能力,京津冀的科技资源协调共享模式发展愈发明显。 (一)京津冀科技人力教育资源优势 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为科技资源共享模式的推进奠定扎实的文化基础。目前,京津冀普通高等学校占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约为10.26%,数额为270所,其中河北121所,北京92所,天津57所。京津冀地区"211"院校占比全国约为26.72%,数额为31所,其中北京26所,天津4所,河北1所,全国"211"院校116所;"985"院校占比全国约为25.64%,数额为10所,其中北京8所,天津2所,全国"211"院校数量为39所。博士占比达到了近12%,远高于全国的近6%。京津冀地区不仅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大量的双一流高等院校,而且集中了各类且众多的科研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所等。科研经费的投入额较大,2015年京津冀地区的R&D经费投入分别为:北京2548433万元、天津3499551万元、河北3086608万元,京津冀地区R&D经费投入占全国的R&D经费投入的比例逐年递增。北京的高技术企业有782家,其中R&D机构数约为250家,天津高技术企业数量为585家, 河北高技术企业数量为504家,两地R&D机构数大致相当,都约为北京的1/2。 (二)京津冀三地科技信息资源优势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分为信息资源类,科技文献类,科学数据类,是科技资源共享的首要条件。研究表明,在科学数据类和科学文献类方面,京津冀各地区之间科技资源共享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体系基于京津冀三地特点,利用三地较为完善的科技情报系统和地区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当地科技信息资源分布状况和京津冀地区科技信息资源的掌握,构建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组织体系。有助于推进京津冀三地科技资源共享进程。 (三)京津冀科技硬件资源优势 京津冀建立了包括科技机构、专家、项目、成果、基础设施等各种类型的京津冀科技信息资源列表和科技资源数字地图平台。京津冀科技资源数字地图平台融合了科技领域与GIS技术,功能包含信息查询、可视化与分析、综合评价、辅佐决策等,覆盖范围囊括个整个京津冀地区,面向三地政府、企业、科研人员等,包括了科技机构、人才、成果、项目等9大类70多个子类500多万条数据在内的信息和咨询服务,为京津冀科技资源协同共享保证了技术支持。 (四)京津冀政策扶持优势 地区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离不开政策的扶持。雄安新区,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于2017年4月1日决定在河北保定雄县、容城、安新及其周边地区设立。设立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又一广受全国举目以待的新区,是中国"未来城"的试点。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前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将带给华北平原未来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变革。在过去的五年中,京津冀"协同创新轴",包括京津冀科技研究院,秦皇岛精河研究所,天津京津研究所,北京科技学院等,成立。"协同创新网络"是研究院协会的载体,积极支持北京市分中心和雄安新区的建设。在2019年1月北京—天津—河北合作发展研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天津—河北就像一朵花上的花瓣。花瓣是不同的,但花瓣是同心的。 二、京津冀科技资源实现协调共享发展的主要障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必然会有一个由低到高、由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即使在高层次上,也会存在差异。"京津冀科技资源协调共享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一个重要节点,作为一项繁杂无比的系统性工程,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免不了"磕磕碰碰",面对的障碍将层出不穷,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京津冀相对独立的割裂发展模式 京津冀经济发展程度不平衡,且产业结构差异大。河北省以科技创新水平较低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北京市和天津市的主导产业则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其突出特征表现为产品附加价值高、增长速度快、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高。京津冀地域缺乏科技资源协调共享发展的基础,存在区域壁垒,合作意识薄弱的问题,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未能高效地进行合理分工和产业转移。由于经济联系不够紧密,其形成的割裂发展模式是实现协调共享发展的最主要障碍。 (二)京津冀虹吸效应未能产生外溢效应 京津冀作为中国的"首都经济圈",相较于我国其他区域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未能形成增长极──增长带──增长圈的良性循环,协调共享发展成果落后于其他经济圈,突出表现为科技资源协调共享模式程度较低,创新成果难以在区域间转化。各类生产资源虹吸效应不断放大,中心城市北京、天津未能在虹吸效应的基础上产生外溢效应,实现虹吸效应向辐射带动的转变(依托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资金、勞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外溢,通过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反哺,"先富带动后富",使得周边城市迅速发展,京津冀首都经济圈呈现良好的均衡发展态势),反而不断吸附河北省周边城市的各类资源,周边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愈发不平衡,甚至在京津冀接壤地区,形成了环京津冀贫困区。 (三)京津冀孤立的区域内管理机制 京津冀区域协调共享发展的进程中,时常产生一些需要跨区域治理的问题,比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京津冀地区鲜明的行政区划意识,各自为政,在自身的经济发展中急功近利,着眼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有效的区域间协调机制急不可待,因此孤立的区域管理机制是实现协调共享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加之当代社会考核政府行政绩效的最重要指标是GDP,2016年北京市人均GDP114717元,天津市人均GDP115617元,而河北省人均GDP40367元,不到北京市和天津市的一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三地间未能形成区域协调共享模式发展的平等对话机制,致使首都经济圈共享发展的一些问题积重难返,发展愈发不平衡。 三、实现京津冀科技资源协调共享发展的路径 京津科技资源的协调共享模式是一个跨行政区域的协作创新,在现阶段仍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作用。提出以下建议,对破除阻碍京津冀科技资源协同发展的障碍起到一定作用。 (一)制定和完善统一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政策 要尽快颁布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建设开发型的科技资源共享运行模式,提高京津冀三地科技资源协调共享的运行模式,防止京津冀区域科技资源的重复和流失,以免造成京津冀地区科技资源的浪费。 (二)建立区域科技资源和科技数据共享平台 科技资源共享是京津冀区域资源共享的基础。北京,天津,河北要建立一体化的科技资源数据共享平台,主要包括科技创新基础数据,技术项目,科技成果,生产信息,教育研究,创新人才,科技团队,构建大型设备,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合作项目等京津冀地区间的科技信息资源和数据共享平台。 (三)建立和完善一体化的创新资源要素市场 建立京津冀科技资源交易平台,完善平台技术市场,创建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型的科技园区。区域永久性技术市场是以区域为基础,面向国内外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从事科学技术商品贸易,从事社会化、专业化的技术转让和转化服务。北京、天津、河北可依托中国现有的高端技术交易机构,规划建设多个区域性的科技资源交易市场,具备展示、咨询服务、培训交流、对接和谈判等基本功能。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源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永久性技术市场,在市场主体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因素的流动,以及因素的分配。 (四)推动区域内部的创新人才共享 一是制定相关政策,促进高层人员合作共享。在区域内建立高层次的人才信息数据库,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实用的优惠政策,从事区域创新工作。其次,要尽快实施京津河北地区高级人才户籍登记自由流通制度。三是逐步完善区域社会保障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对接,为京津冀人才自主选择和流动提供宽松的环境和有利条件,鼓励区域行业间人才共享与科技人员信息交流。 参考文献: [1]赵广立.京津冀专家共话三地科技资源信息共享[N].中国科学报,2017,(10) [2]孙虎,乔标.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2015,(07):20-21. [3]任媛媛.提升安徽企业全面协同创新能力的思考[J].安徽科技,2015,(10):7-8. [4]熊霖.加快科技服務体系建设[J].普洱学院学报,2016,(3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