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玩乱象 我是山东人,大学毕业后中规中矩,在某央企上了八年班。六年前辞职,开始慢慢接手家里的生意。六年前,正是古董行业由盛转衰的时候。这几年我见了太多的人,看了太多的事,酸甜苦辣俱全。一夜暴富的、一夜倾家荡产的、撒泼打滚的、抹脖子上吊的、忠厚老实被人骗的、心黑手辣专坑人的。一句话,咱们藏家不容易。 古董行业的参与者,大概有民间藏家、文玩市场、拍卖行、鉴定专家、仿古制造者五大主体。藏家是下游,其他四家都是上游。换言之,他们都依赖基数巨大的民间藏家生存。但因为古董行没有标准,没有售后,有没各种各样的质量监督体系,所以矛盾冲突激烈,对立情绪极浓。别的行业,上游企业如果对自己的"衣食父母"如此鄙视,那就做不长久;消费者如果对上游充满敌意,行业很快就会消亡。只有古董这行,上游大佬们鄙视着、"蹂躏"着消费者,安然无恙。消费者痛骂着、诅咒着,内心却盼望着拍卖公司能看自己一眼,各路专家们能给开张证书…… 来到头条之后,和不少藏友有了些交流。我一直想把我知道的,我了解的,告诉给大家。可能你不信我,可能我眼光有限,有些地方说的不对,但是我可以保证没有为任何利益群体代言。我只是希望我的经验,能让大家有所借鉴。 济南英雄山古玩市场,"看摊儿"的"小掌柜" 二、传说中的仿古匠人 1.樊家井 景德镇樊家井,恐怕中国的瓷器玩家都听说过这个名字。有人对它破口大骂,可骂里还带着点敬畏;有人对它不屑一顾,认为不可能做出"高仿"官窑,都是"炒作"。 2017年,我有幸在当地业内人士的带领下,短暂接触过这个隐秘且充满传说的行业。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大开眼界"。 樊家井某仿古车间 老张是我接触的第一位高仿者,40多岁,地中海,小眼睛,第一感觉就是此人狡黠的很。不过因为有熟人带领,他倒是很痛快,基本算是有问必答。 釉料是完全根据老方子配的,最好的矿物质颜料。胎也是传统的二元配方,磁石是清晚期的老矿,高岭土是村民晚上偷挖的。气泡最好办,现在都是气窑,只要控制温度,什么样的气泡都能烧出来。画工重意不重形,力求不留下犹豫的笔迹,构图画意对就可以。老化嘛,早就不用高锰酸钾了,问他用什么,却是怎么也不肯说了。 至于高仿品的销售渠道,最顶尖的走拍卖,次等的就给各地的古玩商分下去了。 我听的一愣一愣的,带我来的叔叔开始给我打眼色,催我走。我这位叔叔是珠山八友的后人,在行内颇有名气,没有他,我是进不来的。 出来以后,叔叔给我说,老张这儿也就算中档货,别听他胡吹了。我问还有什么更高级的招数吗?叔叔说,有一两家专门"接老底",他们的货比老张这里"更真"。 我接着问:"名头很响的黄云鹏、尚源华二位先生,算是最顶尖了吗?"叔叔笑了笑说,他们二位当然不错,但是名声在外,某种程度上也不是好事情。其实最牛的人,都躲在山里呢。 2.山里人 后面几天,我在赣北的群山中,见识了真正的高仿匠人。具体情况,在我之前的文章中讲过一些,不再赘述,太细节的东西我也不好透露。但是我可以负责的说,目前任何的科学检测,对他们而言就是摆设。至于"眼学",我不敢说做到100%,但是一件仿品,能仿到90%,再加上牛津热释光等等科检机构开具的证明,又有几人不打眼呢? 肯定会有藏友不相信,其实也很好理解。这些人为了仿古,是不计成本的。景德镇,千年窑火不息,世家代代相传,他们的配方工艺,很多都是祖传的。极昂贵的矿物质颜料,他们人工研磨;所有流程,所有配方,完全依循古法,成本是极高的。而且一些鉴定机构,都是他们赞助的;甚至一些科研项目,都是他们发起的。他们会针对某一品类做技术攻关,先送检找问题,然后反复改,直到过关为止。他们懂得比你多,见的比你广,手段比你高,投入比你大,一件真正精品的"元青花"或者"明清官窑",拿货价最低十几万,高则几十万。这种情况下,你凭什么觉得他们做不出仿古官窑? 当然,大多数的藏家是接触不到这个层次的仿品的,各地古玩市场、地摊上的仿货,破绽还是很多的。 正在做旧的"中低端"仿品 市场好的那些年,一些国内的中小拍卖行,确实是高仿匠人这儿的常客。最近几年很少了,他们的东西大多数流去海外拍行了。 最后再说一句,高仿匠人们,从来对外说的都是"仿古工艺品",至于买走的人用来干什么,不是他们的责任范围。 三、难搞的拍卖公司 1.中小拍卖行 我们山东是文玩大省,尤其是书画市场,最辉煌的时候占中国书画交易的份额的50%以上,至今青州仍然是全国第一。所以在古董文玩火热的那些年,山东大大小小的拍卖公司多如牛毛。 做的好的那几家,或多或少都与我家打过交道,有几位老板可以算是很熟了。这几年,基本都不做了,原因相信大家都明白。但是有意思的是,这些拍卖公司不做"正常业务"之后,选择转型的方向是不同的。 多年前的"山寨"小拍卖会现场 一类很干脆,关门大吉,这个没啥好说的。一类转做了司法拍卖、罚没拍卖。一般这类公司有人脉、有资源,转型颇为成功。我认识其中的几位老板,说实话不比前几年挣得少。但是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没有完全放弃艺术品拍卖市场,隔三差五的跃跃欲试,看看惨淡的景象又唉声叹气,也许他们心中都还有一些文玩情怀吧。 再有一类,就沦落成了骗子公司,也是我们藏友需要重点防范的对象。其实是不是骗子,我们行里的一看就明白,我也不好点名,外省的我也不太熟悉,但是有两个方法是可以用来甄别骗子拍行的。 第一就是有拍前费用的、有流拍费用的,一概不要信。他们的借口五花八门,什么鉴定费用、送拍费用、托关系走后门费用等等,千万不要被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也不要对他们几百上千万的预估成交动心。 第二就是营销手段很"野"的拍卖行,不要信。一家拍卖行,倒是像做保健品的,绝对是有问题的。 2.大拍卖行 大拍行绝对是可以走的,前提是你要遵守他们的规则。 第一,国家规定宋(包括宋)以前的"高古瓷"不准上拍,这个是没有办法的。许给你能拍的,基本都有问题。 第二,元、明、清官窑、近现当代名家书画、玉器(不含高古玉)、名家紫砂、金银珠宝器、部分钱币、佛造像,这些是比较好走的。现在市场不景气,如果你要玩小众,就要承受不好变现的代价。 第三,就是越贵越好,不要怕你的东西太好走不掉,起码三十万以上是比较理想的。 2016瀚海春拍现场 广大民间藏友提起大拍行一肚子气,我理解。但是有些话,该说还是要说: 首先,拍卖行是企业,企业必定是要逐利的。"传承有序"这四个字,就意味他们会有更大的利润。因为文物价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体现在"传承"二字,或者说是"背后的故事"。"玫茵堂"出来的官窑小碗,就是比在我们手里值钱。我觉得大家进入这行之前,都应该明白。所以,保利、嘉德很多时候拍熟不拍生,是可以理解的。假如你是拍卖行的老板,你也得这么做。拍生货,瀚海好一点。 其次,大拍行确实有、也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征集渠道。这里面有没有猫腻?有的,但是不多。敢于这么做的员工,一旦查出来代价也是很大的。而相信自己熟悉的征集渠道,我真的也觉得无可厚非,什么行业不会发展固定的合作伙伴呢? 再次,保利、嘉德、瀚海他们每年都有民藏征集,确实不会大规模宣传。因为他们往年的民藏征集会,确实搞得比较尴尬,动手的情况都有发生,弄得他们也是心惊胆战的。 所以民藏和大拍行之间的"矛盾"就不可调和吗?很遗憾,我觉得是的。人人都想上拍卖高价,而拍卖公司作为逐利的资本,是不可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的。他们不依靠民藏的藏品挣钱,咱就拿人家没办法。所以,不以上拍为目标,别给自己"添堵",是每个收藏人入行前就应该想明白的道理。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一些人声称是大拍行的"送派员",问你要前期费用,千万不要相信。再就是所谓的海外拍行,记住:你能联系到的,或者主动联系你的海外拍行,100%都是骗子,没有例外。 四、无话可说的"专家"与古董商 之所以说"无话可说",是因为这些人的套路随着媒体的曝光,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某鉴宝节目的刘姓专家不就刚刚被绳之以法了么。 要我说,行业里昧良心的"专家"确实不少,不过现在这年头,传媒发达,藏家也不像之前那么好骗了,所以最近也收敛很多。 还有的老先生著书立说,从不出山,不问世事,让人尊敬。他们代表着中国鉴定学最高水准,代表着故宫,是中国文物的守门人。正因为使命在肩,再加上十分了解景德镇的"手段",才让他们多说多动都是错,干脆不出"宫门"半步了。 至于那些古董商,就有意思多了。其实他们也有比较固定的"上货"渠道,不会轻易收陌生人的物件。遇到的也都是值100报10000的,捡漏基本不用想。而且现在市场不景气,买家基本也都是熟人,行家里手的,利润也就透明的很。还有一类,本身就是"国宝帮",一屋子假货,全是自己收来的,做着一夜暴富的春秋大梦,也绝对不在少数。 可爱的"国宝帮" 五、几句心里话 古董,可能是最需要好心态的行当,眼见着拍卖行几百上千万的物件满天飞,再看着自己一屋子"无人赏识"的宝贝,确实让人沮丧。但是只要是行当,就有规律:比如入行要选好门类,自己要玩陨石、汉绿釉,就要承担不易变现的后果;比如不能闷头只想捡漏,抬头看看,多与本地的藏家交流,融入了圈子,收货容易,变现也能多条通路;比如收起"一夜暴富"的幻想,那些骗人的"套路"就基本和你绝缘了…… 而且,大家最开始入了古董的"坑",不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喜爱吗?又有多少人是直眉瞪眼奔着钱去的呢? 所以,尊重规律、不忘初心,也就是现在行情下,我们"民藏"唯一能做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