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考察工作的调研 "德者,国家之基也。"医有医德、师有师德、艺有艺德,行业有行业道德、社会有社会公德,当官也应有官德。官德、政德是做人和报国的必备素质,官德乃官之魂也。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即"官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党风,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如何考察和识别一个干部"官德"的优劣,把那些德行高尚的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推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笔者认为,当前对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考察,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和难点: 第一,认识不清,地位弱化。在干部考察中,对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的地位、作用、重要性缺乏认识,普遍地存在四种思想误区:其一,"模糊论",即认为思想道德素质考察是软任务、软指标,不必那么认真,只要考察对象不违法违纪,哪怕有其它思想道德素质问题,也不要过于计较;其二,"淡化论",即认为现在考察干部主要看实绩,谁的成绩多、政绩大,可以一美遮百丑,至于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已不那么重要,逐渐淡化;其三,"过时论",认为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特别是现在中国加入wto了,考察干部主要是看其发展经济的本事和能耐,考察思想道德素质的做法,早就过时了;其四,"代替论",即主张以实绩考核代替思想道德素质考察,以能否取得经济效益代替思想道德情况分析,更有甚者,把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考察视为过去"左"的做法。 第二,方法单一,手段简单。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种内在的综合素质,需要通过科学、深入的考察才能了解清楚。然而许多地方对思想道德素质考察,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手段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存在许多片面性、简单化的倾向。有的考察中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影响考察结果的科学性;有的群众参与程度不高,个别谈话和民主测评大都在班子成员和被考察干部的下一级干部中进行,这些干部往往由于某种利害关系心存顾虑,难以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的重视集中性考察,忽视经常性考察,集中性考察往往时间比较仓促,一些谈话对象不愿意或不敢讲真话,在很短的时间里,很难把一个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情况了解清楚;有的对实绩考察硬、重视程度高,对思想道德素质考察软,缺乏深度、广度和力度。 第三,综合分析少,结论不确切。有的地方任用干部未能完全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暂行条例》办事,考察了解的范围窄、程度浅,对群众反映的思想道德素质问题,不做深入调查了解,也缺乏认真综合分析,有的因一时找不到依据,就立即做出没有问题的结论,形成的考察材料普遍存在对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千篇一律、概念化的倾向。同样一份考察材料,对张三适用,换上李四照样适用,很难反映出干部的个性特点。加上目前撰写考察材料时,对某些群众有反映,但又很难认定的问题大都采取回避的办法,而在写干部缺点时,又是斟酌再斟酌,抽象再抽象,最后反映到材料上往往仅剩一句话,对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的结论,几乎是千人一面,用相同的一般性结论,去概括和评定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从这样的考察材料很难看出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优劣。 第四,标准各异,评价不一。由于对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考察缺乏系统的、规范的考察办法,考察标准不易掌握,对同一考察对象,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时甚至出现相反的观点。思想道德素质从大的范围上讲,应该包括道德品行、思想素质、政治素养等方面。目前大都注重了对基本政治素质的考察,如对"文革"期间表现的考察,而对其基本道德品行的考察注意不够。从近年干部犯错误的情况来看,恰恰是道德品行方面引发的错误比例最高。如有些贪污腐败分子,从大的方面并不反对党的基本路线,但由于放松了思想素质、道德情操的修养,成了人民的罪人。有的则早已道德败坏,如"五毒书记"张二江,包"二奶"养情妇早已妻妾成群,在当地已是公开的秘密,但一些领导却反认为其"身体素质好",应予提拔重用。"提拔一个干部,就是树立一面旗帜",这种在考察、使用干部上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整体的倾向,不仅导致了用人失误,形成了错误的用人导向,还造成了一些干部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修养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第五,研究乏力,难点颇多。长时期以来,对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得少,研究得不深。有的对新思想道德素质考察的方法、经验、途径、措施均缺乏应有的研究,有的感到思想道德素质的概念不清,到底包括哪些方面,没有权威的说法,缺乏规范的考核标准,不好操作和把握,考察者只好凭自己的经验进行一些比较粗放的考察,很难了解到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情况,随意性比较大。对思想道德素质考察中的难题,如考察内容难量化 、考察难操作、考察对象难把握、考察结果难定论、考察水平难提高,未得到有效解决。 二、考察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应处理好五个关系 笔者认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通过具体的领导活动和日常生活表现出来的,其表现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复杂的,具有客观抽象性和可塑性。如何真实地了解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情况,应当运用辩证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处理好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中的几个关系: 第一,德与才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德与才的辩证统一关系。德不等于才,才也不等于德。两者虽有区别,却又密不可分。"德者,才之帅也","有才无德,其行不远"。一个道德品质不好、道德作风败坏的人,是很难具有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真才实学的。同样,一个没有真本领,又不肯努力学习的人,也不可能是道德素质优良、思想境界高尚的人。 第二,德与绩的关系。实绩是干部思想道德素质与能力的综合反映。但是,不能简单把实绩与思想道德素质划等号。看一个领导干部的实绩,要有辩证的观点,不能孤立地看一时一事,而要看他能否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眼前利益与长远效益、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集体作用与个人贡献、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如果是急功近利。以邻为壑或违犯政策法纪创造的所谓"政绩",不仅不能说他的思想道德素质高,而且恰恰相反,正好说明他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甚至是很差的。 第三,领导意见与群众意见的关系。领导干部总是、生活在一定范围的群众之中。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群众是清楚的。因此,考察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既要听其上级部门、同级领导的介绍,还要向其下级组织和群众作考察,倾听各方面群众的反映和意见。如有不同看法,更应注意听取不同意见,在认真搞清事实真相的基础上,作出公正的评价,不能偏听偏信一方或个别人的意见。更不能只听领导的意见,把群众的意见放到一边。必须将两方面的意见结合起来进行考察。 第四,定性与定量的关系。对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定性容易定量难。但是,定量难不等于说不能定量。应通过考察项目的分解,逐步做到把思想道德素质考察定量化,实行定性考察与定量考察相结合,提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的质量和效果。 第五,历史和现实的关系。考察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要全面考察其历史和现实的表现,既看过去的表现,也看现实的表现,还要看今后的发展,并在结合考察过去表现的基础上,尤其注重考察其现实表现。 三、抓好"五个结合",切实改进和完善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考察 全面准确地考察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防止用人失察、失误的迫切需要,关系到能否确保各级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笔者认为,对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的考察,应根据其内容、特点、表现形式出发,从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立体化的考察,具体应抓好"五个结合": 1、考察思想道德素质和考察政绩相结合。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究竟如何,从其政绩上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出来,政绩的表现本身就是思想道德素质中"勤政"的直接结果。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干部的政绩,政绩对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反作用,在考察中应防止将二者割裂开来,克服片面性,坚持考察思想道德素质和考察实绩的统一。如果单独的思想道德素质考评得分很高,在实际中却一无能、二无绩,这样的道德政治素质再高也是空的。只有将其与政绩、能力结合起来,才能使思想道德素质由虚变实,也才能真正分出上下来,其考察结果也才具有说服力。考察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在实际中分析考察,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实际中分析考察。从一些领导干部取得的实绩中可以看出,他们在中能够较好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遇到突发事件亲自坐阵,亲自指挥,统一领导,果断处置,表现出较高的道德素质。而有的领导干部的"政绩",则是通过弄虚作假、搞花架子和形式主义的行为"造"出来的,考察时一定要通过核查数字、核对事实,为其"政绩"挤"水份",对这种弄虚作假、虚情实报、骗取荣誉以实现个人野心的干部,其"政绩"只能反映出德行不正,而决不能以此委以重任。 2、考察平时的表现和考察关键时刻的表现相结合。只有深入了解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熟悉他们在整个过程中的道德、思想、作风、生活及其变化情况,了解和分析其全面表现,注意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才能保证考察的连续性。例如通过了解干部的"官念"意识,是否"官欲"强烈,有无跑官要官的问题发生,是否具有正确的权力观,是专权、玩权、弄权,还是为党和人民掌好权;平时怎样处理家属、子女、亲属、朋友在出国、招生、招工、转干、农转非等方面的问题,从中观察一个干部的"公心"和"私心"。同时,还要注意考察关键时刻的表现。领导干部的道德立场、道德方向等深层次的问题在平时往往不容易显露出来,而在一些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等关键时刻才可能得到考验,容易不加掩饰地直接表现出来。如从职务升迁、工资调整、交流等问题中分析其表现如何,注意分析他们在这类涉及个人切身利益问题上的内心思想变化,看干部是否有坚定的党性观念、纪律观念和正确的权力观、名利观和荣辱观,特别是在换届选举、下派锻炼、临近退休等期间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表现,更容易准确地识别出干部思想道德素质。 3、听其言和观其行相结合。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表现常常具有两面性,应该肯定多数领导干部是言行一致的。但确有少数领导干部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甚至极少数领导干部暗地里支持纵容非法活动,充当黑社会的保护伞,造成极大危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言为心声,行显其志,听其言,观其行,更应以行为主,要用实际行动检验其言语的真实可信程度,切不可以言取人,被一阵慷慨陈词所左右或迷惑。考察中可以通过找本人谈话,见微知著察其色,洞察其内心世界,从中了解干部的性情;还可以看其在各种场合的表态发言,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是旗帜鲜明还是态度暧昧,是信念坚定还是半信半疑。观其行主要看能否积极投身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具体看表现,是否措施是否得得力;是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勇于到第一线做艰苦,还是推倭躲闪,回避矛盾;是主动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单位的稳定,还是麻木不仁,袖手旁观。只有把领导干的表态和行动综合起来,才能真正把思想道德素质识别出来。 4、社会公论和领导评价相结合。干部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和在群众当中的形象有时有一定的反差,一味地以领导评价论干部,或者简单地以群众意见论干部都是不全面的。领导对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多是从道德素质、理论素质方面考虑的,而群众多是从思想素质、作风等方面观察的。笔者认为,对一个干部道德素质的考察,应把握好四关,即群众观、主管部门关、分管领导关、党委集体关。通过层层把关,广泛听取意见,深入分析情况,达到准确把握和评断。在考察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既要注重公论,听取大多数群众的意见,也不可忽视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对有些问题要进一步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和取证,保证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全面、正确,防止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的干部走到领导岗位上。 5、强化主体和建章立制相结合。"伯乐"选才,"伯乐"自己首先应该是人才,考察人员这一"主体",自身应该是思想道德素质过硬、德才兼备的人才。试想,如果一个"伯乐"自身不正,又如何去衡量别人呢?"伯乐"应具备的德,就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以人民的事业为重,公道正派,坚持原则,任人唯贤,有爱才之心、护才之胆。"伯乐"所具备的才,就是应该具有在茫茫人海中识才、辩才、选才的能力,独具慧眼,把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出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的考察人员认真努力地学习,不仅要学好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才理论、以及干部人才选拔任用的业务知识;还要学习经济、文学、历史、哲学、法律、心理学和现代科技知识和,提高考察主体的识才水平。同时,要注意经验,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上保证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的有效实施,防止和克服考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要通过完善和建立干考察责任制、考察预告制、公示制、试用期制、票决制、执纪执法部门联审制等,使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篇:对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考察工作的调研 "德者,国家之基也。"医有医德、师有师德、艺有艺德,行业有行业道德、社会有社会公德,当官也应有官德。官德、政德是做人和报国的必备素质,官德乃官之魂也。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即"官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党风,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如何考察和识别一个干部"官德"的优劣,把 那些德行高尚的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推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笔者认为,当前对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考察,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和难点: 第一,认识不清,地位弱化。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对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的地位、作用、重要性缺乏认识,普遍地存在四种思想误区:其一,"模糊论",即认为思想道德素质考察是软任务、软指标,不必那么认真,只要考察对象不违法违纪,哪怕有其它思想道德素质问题,也不要过于计较;其二,"淡化论",即认为现在考察干部主要看实绩,谁的成绩多、政绩大,可以一美遮百丑,至于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已不那么重要,逐渐淡化;其三,"过时论",认为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特别是现在中国加入wto了,考察干部主要是看其发展经济的本事和能耐,考察思想道德素质的做法,早就过时了;其四,"代替论",即主张以实绩考核代替思想道德素质考察,以能否取得经济效益代替思想道德情况分析,更有甚者,把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考察视为过去"左"的做法。 第二,方法单一,手段简单。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种内在的综合素质,需要通过科学、深入的考察才能了解清楚。然而许多地方对思想道德素质考察,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手段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存在许多片面性、简单化的倾向。有的考察中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影响考察结果的科学性;有的群众参与程度不高,个别谈话和民主测评大都在班子成员和被考察干部的下一级干部中进行,这些干部往往由于某种利害关系心存顾虑,难以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的重视集中性考察,忽视经常性考察,集中性考察往往时间比较仓促,一些谈话对象不愿意或不敢讲真话,在很短的时间里,很难把一个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情况了解清楚;有的对实绩考察硬、重视程度高,对思想道德素质考察软,缺乏深度、广度和力度。 第三,综合分析少,结论不确切。有(好 范文网:WwW.HaoWOrD.Com)的地方任用干部未能完全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办事,考察了解的范围窄、程度浅,对群众反映的思想道德素质问题,不做深入调查了解,也缺乏认真综合分析,有的因一时找不到依据,就立即做出没有问题的结论,形成的考察材料普遍存在对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千篇一律、概念化的倾向。同样一份考察材料,对张三适用,换上李四照样适用,很难反映出干部的个性特点。加上目前撰写考察材料时,对某些群众有反映,但又很难认定的问题大都采取回避的办法,而在写干部缺点时,又是斟酌再斟酌,抽象再抽象,最后反映到材料上往往仅剩一句话,对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的结论,几乎是千人一面,用相同的一般性结论,去概括和评定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从这样的考察材料很难看出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优劣。 第四,标准各异,评价不一。由于对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考察缺乏系统的、规范的考察办法,考察标准不易掌握,对同一考察对象,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时甚至出现相反的观点。思想道德素质从大的范围上讲,应该包括道德品行、思想素质、政治素养等方面。目前大都注重了对基本政治素质的考察,如对"文革"期间的表现的考察,而对其基本道德品行的考察注意不够。从近年干部犯错误的情况来看,恰恰是道德品行方面引发的错误比例最高。如有些贪污腐败分子,从大的方面并不反对党的基本路线,但由于放松了思想素质、道德情操的修养,成了人民的罪人。有的则早已道德败坏,如"五毒书记"张二江,包"二奶"养情妇早已妻妾成群,在当地已是公开的秘密,但一些领导却反认为其"身体素质好",应予提拔重用。"提拔一个干部,就是树立一面旗帜",这种在考察、使用干部上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整体的倾向,不仅导致了用人失误,形成了错误的用人导向,还造成了一些干部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修养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第五,研究乏力,难点颇多。长时期以来,对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得少,研究得不深。有的对新思想道德素质考察的方法、经验、途径、措施均缺乏应有的研究,有的感到思想道德素质的概念不清,到底包括哪些方面,没有权威的说法,缺乏规范的考核标准,不好操作和把握,考察者只好凭自己的经验进行一些比较粗放的考察,很难了解到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情况,随意性比较大。对思想道德素质考察中的难题,如考察内容难量化、 考察工作难操作、考察对象难把握、考察结果难定论、考察水平难提高,未得到有效解决。 二、考察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应处理好五个关系 笔者认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通过具体的领导活动和日常生活表现出来的,其表现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复杂的,具有客观抽象性和可塑性。如何真实地了解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情况,应当运用辩 证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处理好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中的几个关系: 第一,德与才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德与才的辩证统一关系。德不等于才,才也不等于德。两者虽有区别,却又密不可分。"德者,才之帅也","有才无德,其行不远"。一个道德品质不好、道德作风败坏的人,是很难具有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真才实学的。同样,一个没有真本领,又不肯努力学习的人,也不可能是道德素质优良、思想境界高尚的人。 第二,德与绩的关系。工作实绩是干部思想道德素质与工作能力的综合反映。但是,不能简单把工作实绩与思想道德素质划等号。看一个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要有辩证的观点,不能孤立地看一时一事,而要看他能否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眼前利益与长远效益、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集体作用与个人贡献、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如果是急功近利。以邻为壑或违犯政策法纪创造的所谓"政绩",不仅不能说他的思想道德素质高,而且恰恰相反,正好说明他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甚至是很差的。 第三,领导意见与群众意见的关系。领导干部总是工作、生活在一定范围的群众之中。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群众是清楚的。因此,考察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既要听其上级部门、同级领导的介绍,还要向其下级组织和群众作考察,倾听各方面群众的反映和意见。如有不同看法,更应注意听取不同意见,在认真搞清事实真相的基础上,作出公正的评价,不能偏听偏信一方或个别人的意见。更不能只听领导的意见,把群众的意见放到一边。必须将两方面的意见结合起来进行考察。 第四,定性与定量的关系。对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定性容易定量难。但是,定量难不等于说不能定量。应通过考察项目的分解,逐步做到把思想道德素质考察定量化,实行定性考察与定量考察相结合,提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的质量和效果。 第五,历史和现实的关系。考察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要全面考察其历史和现实的表现,既看过去的表现,也看现实的表现,还要看今后的发展,并在结合考察过去表现的基础上,尤其注重考察其现实表现。 三、抓好"五个结合",切实改进和完善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考察工作 全面准确地考察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防止用人失察、失误的迫切需要,关系到能否确保各级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笔者认为,对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的考察,应根据其内容、特点、表现形式出发,从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立体化的考察,具体应抓好"五个结合": 1、考察思想道德素质和考察工作政绩相结合。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究竟如何,从其工作政绩上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出来,政绩的表现本身就是思想道德素质中"勤政"的直接结果。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干部的政绩,工作政绩对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反作用,在考察工作中应防止将二者割裂开来,克服片面性,坚持考察思想道德素质和考察工作实绩的统一。如果单独的思想道德素质考评得分很高,在实际工作中却一无能、二无绩,这样的道德政治素质再高也是空的。只有将其与政绩、能力结合起来,才能使思想道德素质由虚变实,也才能真正分出上下来,其考察结果也才具有说服力。考察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在实际工作中分析考察,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实际工作中分析考察。从一些领导干部取得的工作实绩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工作中能够较好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遇到突发事件亲自坐阵,亲自指挥,统一领导,果断处置,表现出较高的道德素质。而有的领导干部的"政绩",则是通过弄虚作假、搞花架子和形式主义的行为"造"出来的,考察时一定要通过核查数字、核对事实,为其"政绩"挤"水份",对这种弄虚作假、虚情实报、骗取荣誉以实现个人野心的干部,其"政绩"只能反映出德行不正,而决不能以此委以重任。 2、考察平时的表现和考察关键时刻的表现相结合。只有深入了解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熟悉他们在整个过程中的道德、思想、作风、生活及其变化情况,了解和分析其全面表现,注意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才能保证考察工作的连续性。例如通过了解干部的"官念"意识,是否"官欲"强烈,有无跑官要官的问题发生,是否具有正确的权力观,是专权、玩权、弄权,还是为党和人民掌好权;平时怎样处理家属、子女、亲属、朋友在出国、招生、招工、转干、农转非等方面的问题,从中观察一个干部的"公心"和"私心"。同时,还要注意考察关键时刻的表现。领导干部的道德立场、道德方向等深层次的问题在平时往往不容易显露出来,而在一些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等关键时刻才可能得到考验,容易不加掩饰地直接表现出来。如从职务升迁、工资调整、工作交流等问题中分析其表现如何,注意分析他们在这类涉及个人切身利益问题上的内心思想变化,看干部是否有坚定的党性观念、纪律观念和正确的权力观、名利观和荣辱观,特别是在换届选举、下派锻炼、临近退休等期间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表现,更容易准确地识别出干部思想道德素质。 3、听其言和观其行相结合。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表现常常具有两面性,应该肯定多数领导干部是言行一致的。但确有少数领导干部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甚至极少数领导干部暗地里支持纵容非法活动,充当黑社会的保护伞,造成极大危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言为心声,行显其志,听其言,观其行,更应以行为主,要用实际行动检验其言语的真实可信程度,切不可以言取人,被一阵慷慨陈词所左右或迷惑。考察中可以通过找本人谈话,见微知著察其色,洞察其内心世界,从中了解干部的性情;还可以看其在各种场合的表态发言,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是旗帜鲜明还是态度暧昧,是信念坚定还是半信半疑。观其行主要看能否积极投身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具体看工作表现,是否工作措施是否得得力;是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勇于到第一线做艰苦工作,还是推倭躲闪,回避矛盾;是主动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单位的稳定工作,还是麻木不仁,袖手旁观。只有把领导干的表态和行动综合起来,才能真正把思想道德素质识别出来。 4、社会公论和领导评价相结合。干部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和在群众当中的形象有时有一定的反差,一味地以领导评价论干部,或者简单地以群众意见论干部都是不全面的。领导对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多是从道德素质、理论素质方面考虑的,而群众多是从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方面观察的。笔者认为,对一个干部道德素质的考察,应把握好四关,即群众观、主管部门关、分管领导关、党委集体关。通过层层把关,广泛听取意见,深入分析情况,达到准确把握和评断。在考察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既要注重公论,听取大多数群众的意见,也不可忽视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对有些问题要进一步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和取证工作,保证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全面、正确,防止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的干部走到领导岗位上。 5、强化主体和建章立制相结合。"伯乐"选才,"伯乐"自己首先应该是人才,考察人员这一"主体",自身应该是思想道德素质过硬、德才兼备的人才。试想,如果一个"伯乐"自身不正,又如何去衡量别人呢?"伯乐"应具备的德,就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以人民的事业为重,公道正派,坚持原则,任人唯贤,有爱才之心、护才之胆。"伯乐"所具备的才,就是应该具有在茫茫人海中识才、辩才、选才的能力,独具慧眼,把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出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的考察人员认真努力地学习,不仅要学好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才理论、以及干部人才选拔任用的业务知识;还要学习经济、文学、历史、哲学、法律、心理学和现代科技知识和,提高考察主体的识才水平。同时,要注意总结经验,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上保证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工作的有效实施,防止和克服考察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要通过完善和建立干考察责任制、考察预告制、公示制、试用期制、票决制、执纪执法部门联审制等,使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第三篇:对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考察工作的调研 "德者,国家之基也。"医有医德、师有师德、艺有艺德,行业有行业道德、社会有社会公德,当官也应有官德。官德、政德是做人和报国的必备素质,官德乃官之魂也。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即"官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党风,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如何考察和识别一个干部"官德"的优劣,把那些德行高尚的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推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笔者认为,当前对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考察,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和难点: 第一,认识不清,地位弱化。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对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的地位、作用、重要性缺乏认识,普遍地存在四种思想误区:其一,"模糊论",即认为思想道德素质考察是软任务、软指标,不必那么认真,只要考察对象不违法违纪,哪怕有其它思想道德素质问题,也不要过于计较;其二,"淡化论",即认为现在考察干部主要看实绩,谁的成绩多、政绩大,可以一美遮百丑,至于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已不那么重要,逐渐淡化;其三,"过时论",认为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特别是现在中国加入wto了,考察干部主要是看其发展经济的本事和能耐,考察思想道德素质的做法,早就过时了;其四,"代替论",即主张以实绩考核代替思想道德素质考察,以能否取得经济效益代替思想道德情况分析,更有甚者,把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考察视为过去"左"的做法。 第二,方法单一,手段简单。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种内在的综合素质,需要通过科学、深入的考察才能了解清楚。然而许多地方对思想道德素质考察,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手段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存在许多片面性、简单化的倾向。有的考察中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影响考察结果的科学性;有的群众参与程度不高,个别谈话和民主测评大都在班子成员和被考察干部的下一级干部中进行,这些干部往往由于某种利害关系心存顾虑,难以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的重视集中性考察,忽视经常性考察,集中性考察往往时间比较仓促,一些谈话对象不愿意或不敢讲真话,在很短的时间里,很难把一个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情况了解清楚;有的对实绩考察硬、重视程度高,对思想道德素质考察软,缺乏深度、广度和力度。 第三,综合分析少,结论不确切。有的地方任用干部未能完全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办事,考察了解的范围窄、程度浅,对群众反映的思想道德素质问题,不做深入调查了解,也缺乏认真综合分析,有的因一时找不到依据,就立即做出没有问题的结论,形成的考察材料普遍存在对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千篇一律、概念化的倾向。同样一份考察材料,对张三适用,换上李四照样适用,很难反映出干部的个性特点。加上目前撰写考察材料时,对某些群众有反映,但又很难认定的问题大都采取回避的办法,而在写干部缺点时,又是斟酌再斟酌,抽象再抽象,最后反映到材料上往往仅剩一句话,对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的结论,几乎是千人一面,用相同的一般性结论,去概括和评定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从这样的考察材料很难看出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优劣。 第四,标准各异,评价不一。由于对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考察缺乏系统的、规范的考察办法,考察标准不易掌握,对同一考察对象,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时甚至出现相反的观点。思想道德素质从大的范围上讲,应该包括道德品行、思想素质、政治素养等方面。目前大都注重了对基本政治素质的考察,如对"文革"期间表现的考察,而对其基本道德品行的考察注意不够。从近年干部犯错误的情况来看,恰恰是道德品行方面引发的错误比例最高。如有些贪污腐败分子,从大的方面并不反对党的基本路线,但由于放松了思想素质、道德情操的修养,成了人民的罪人。有的则早已道德败坏,如"五毒书记"张二江,包"二奶"养情妇早已妻妾成群,在当地已是公开的秘密,但一些领导却反认为其"身体素质好",应予提拔重用。"提拔一个干部,就是树立一面旗帜",这种在考察、使用干部上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整体的倾向,不仅导致了用人失误,形成了错误的用人导向,还造成了一些干部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修养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第五,研究乏力,难点颇多。长时期以来,对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考察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得少,研究得不深。有的对新思想道德素质考察的方法、经验、途径、措施均缺乏应有的研究,有的感到思想道德素质的概念不清,到底包括哪些方面,没有权威的说法,缺乏规范的考核标准,不好操作和把握,考察者只好凭自己的经验进行一些比较粗放的考察,很难了解到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情况,随意性比较大。对思想道德素质考察中的难题,如考察内容难量化 第四篇: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考察方法研究 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考察方法研究 摘要: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考察问题是领导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内容,考察方法运用得当与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从现有的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考察方法的不足出发,提出了提高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考察方法有效性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领导干部 ;道德素质 ; 考察方法 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考察问题是领导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内容。道德素质考察的准确与否,不仅关系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是否得当,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一、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考察方法的重要性 作为对领导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运用公共权力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历史发展到今天,在当代领导干部选拔过程中,对道德素质的考察已经赋予新的涵义和内容。因此,对于道德素质考察方法的研究,是各级组织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 所谓道德素质考察方法,即考察、评价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方式和手段的统称,是一个体系。科学、合理的道德素质考察方法,就像一套科学严密的检测程序,能够成为领导干部选拔中的关卡,将脱离群众、弄虚作假之人淘汰出来。 二、当代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考察的主要方法 我国目前常用的考察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较为普遍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是了解他人的一个重要途径。直接观察法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对某人的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评价其道德素质。 (二)个别交谈法 个别交谈法是指通过对方发表的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采取的态度,来把握其道德素质情况。 (三)民主测评法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想对被考察者的道德素质有客观、公正的评价,就必须充分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和看法。此法有利于防止可能出现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的考察结论,也可以使被考察者了解自己的群众基础和工作效果。 (四)模拟测试法 模拟考察法是通过模拟品德产生的生活情境,激发被考察者心理活动的表露和内心真实世界的展露,在无人监督、没有群体压力的情境中,通过场景模拟的方法观察被考察者的道德行为及相应的一系列道德心理活动,测试其素质。 还有其他考察方法,包括实绩考察法、领导评价法、延伸考察法,等等。 三、当前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考察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由于考察方法不当而选拔任用了一些道德素质较低的人员担任各级领导干部,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了危害的例子不少,甚至出现"带病提拔"、"边贪边升"、"边腐边提"、"升了更腐"等现象。总之,当代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考察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重现象轻本质 虽然近两年党中央提出加强对领导干部工作的八小时之外表现情况的考察,但囿于方法和手段的局限,很难深入彻底。由于了解不多、不深,因而考察结论也就只能简单,不能作出实质性的定论。" (二)重定性轻定量 目前,在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考察工作中,大都具有突击性和批量性的特点,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完成大批量的考察任务。这样一来,对领导干部的德才素质、优缺点的考察,主要是定性的分析和评价。考察结果多是"满意"、"合格",少有区别性和差异性,一定程度上滋长了领导干部面对考核的懈怠心理。 (三)重形式轻内容 只用形式化的"调查"、"评议",重形式不重内容,当然无法考察出实质性的东西,最终考察工作只能作为一种形式草草收场,无法为领导干部选拔工作提供有效信息和材料。 四、提高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考察方法有效性的基本途径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痼疾,就要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全面、深入、准确地考察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使考察工作发挥更大效用, 进而实现准确考察和选拔优秀领导干部的目的。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中道德素质考察方法的有效性,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一)定性考察与定量考察相结合 我们主张通过"经验定性――抽象定量――定性定量综合分析"的程序来对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进行考察。即在定性考察的基础上,重视深入而具体的定量考察,制定具体的考察指标和方法,真实地反映领导干部内在道德素质状况。 (二)平时表现考察与关键时刻表现考察相结合 对作为选拔对象的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的考察,要将其平时表现与关键时刻的表现相结合来看。有些领导者在日常工作中善于伪装修饰自己的内在本质,在事业心和使命感上表现出极其强烈的积极进取的态度,为人处事也表现出胸怀宽广,正义不阿的一面,工作上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但在关键时刻,经不住物质的诱惑,应该说的"不"字变成了"是",人民的利益也抛于脑后,从此滑向了腐败的深渊。 (三)领导评价与民主测评相结合 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水平,群众有目共睹,最有发言权。因此,能否拓展知情渠道,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群众意见,就成为决定考察结果是否真实可信的关键。考察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既要听其上级部门、同级领导的介绍,还要向其下级组织和群众作考察,倾听各方面群众的反映和意见。 参考文献: [1]何琪.党政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测评内容与方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2]郑日昌.领导素质测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申明.中式领导力[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 第五篇:换届工作中切实做好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工作 换届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考实考准 领导干部政治素质 换届工作开展以来,###地区一直把政治素质强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采取细化考察指标、拓宽考察途径等措施提高考察质量,考实考准领导干部政治素质。 一、坚持考察标准,细化考察指标。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以德才兼备为标准建立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评价体系。以《条例》规定的干部任用六个方面基本条件,做为领导干部的基本政治素质考察。将反映领导干部"德、能、勤" 状况的工作实绩,做为领导干部内在政治素质的高低来考察。 一是将政治素质考察指标细化为考察理论水平、大局观念等八个方面。如理论水平,主要考察对党的方针政策掌握情况及联系实际指导工作情况。在考察方法上,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为主的原则,能量化的尽量量化,象参加中心组学习次数、读了多少资料、心得笔记、发表文章等。二是坚持群众公认原则,以群众的评价做为重要标准,将绩效评价与实绩分析、民主推荐测评、个别谈话等考察结果及干部平时表现等其他情况相互印证、综合分析,作出客观公正评价。三是群众公认度。《干部任用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同时还规定, 在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应当免去现职。条例从任免两个方面对"群众公认"提出的要求,理应成为干部考察的共性要求,纳入指标体系。 二、拓宽考察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途径。通过测试、检验、核查可以评价和认定领导干部理论知识水平、工作实绩。但是,还有些指标是不能直接认定的,为增强考察结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考察组在正面综合运用考察预告、个别谈话、查阅档案、民主测评、同考察对象面谈等基本途径,结合侧面个别谈话、民主评议、查阅领导干部有关工作、会议等材料,考察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群众基础、坚持群众路线。还采取查阅各种记录,设计问卷考察领导干部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如在重大决策中发表了哪些意见,起到了什么样作用来辨析其政治立场、观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民主测评内容更具针对性。从7个方面对领导干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表现进行民主测评,即:当前维稳工作中是否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能否大胆表明正确立场、态度、观点;是否敢于站出来揭批民族分裂分子的罪行;能否理直气壮的做群众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无听谣、信谣、传谣、造谣的现象;能否做到民族团结;是否说(做)过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事)。把是否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觉悟;在事关国家最高利益和各民族根本利益 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是否做到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等作为考察评价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标准。 四、强化考察监督,实行责任追究。按照中央"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有关规定,建立考察责任追究制,对考察人员在考察中不坚持党性原则,造成干部考察失真、失察的,按规定追究责任,由纪检委派出督查组全程监督指导考察工作,同时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