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益军+沈伟民 曾经的"导航明星",如今正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从2017年1月13日复牌到今天,凯立德股价大跌41.32%。截止5月12日收盘,公司股价1.27元,市值仅剩4.37亿。和2015年最高点25.53亿元相比,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凯立德的市值缩水21.16亿元。这位曾经的导航界"明星",为何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屠刀下的转型之痛 正如当年MP3悄然之间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从某种程度上说,凯立德所处的后装导航行业,也在经历着这样的过程。 作为后装车载导航领域的领头羊,凯立德为凯越、华阳、路畅等多家国内的后装导航硬件品牌提供地图数据服务。2012年,凯立德因电子地图著作权问题,诉讼缠身,导致冲刺IPO失败。但即便这样,也并没有丝毫动摇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根据CCID数据显示,2013年,凯立德占后装导航地图市场份额的71.1%。在PND地图导航方面,凯立德也占据了70.1%。但是,革命还是悄然间发生了。2013年,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宣布免费为用户提供手机导航服务。 同样在2013年,凯立德开始通过线下渠道网点销售便携式自动导航系统等硬件产品。这一策略在初期相当成功,2013年,凯立德通过硬件终端产品销售收入就高达2794.94万元。2014年,这一收入增长至5983.8万元。即使如此,缺席这场"战争"的代价可能比他们想象的更为巨大。 随着免费手机导航的出现,凯立德也慢慢地消失在了导航市场的主流视野中。这一情况类似于瑞星,当360推出免费杀毒软件后,不到5年,被360圈住的用户早已忘记瑞星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讲,凯立德也在经历类似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凯立德会在短短3年时间遭遇如此变故呢? 当人们想要获得某个地方的行车路线时,他们会把自己的手机横屏放置,用吸盘将其固定在挡风玻璃上,然后打开一款免费地图应用。对于车载导航行业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对凯立德身处的后装车载导航行业来说,尤为如此。 在车载导航行业,主要分为前装和后装两大导航市场,前装导航是地图数据供应商与车厂合作,在汽车装配线上装配的导航,属于B2B的生意。而凯立德所经营的后装导航则是指汽车下线后所装配的导航,消费对象多为个人车主,属于B2C的生意。 众所周知,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企业获得用户的成本。而手机的出现使得互联网更好地应用到生活场景中。在原有后装车载导航存在地图数据更新繁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缺点面前,绝大多数车主做出选择并不困难。 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三季度用户驾车出行使用手机地图导航的比重为52.1%,过半数受访用户表示驾车出行主要使用手机地图。但真实情况远不止如此。当你乘坐滴滴或者优步时,会发现90%以上的司机都在使用手机进行导航。 事后,回忆起当时情况,凯立德董事长张文星不由感叹,高德和百度大战的时候,凯立德应该一起打,但我们很多东西都没去准备,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两家打。 挂牌新三板寻求出路 凯立德深知转型的迫切性。于是,2014年1月24日,凯立德挂牌新三板。但是,新三板能拯救移动互联网"屠刀"下的凯立德吗? 初到新三板的凯立德,真可谓春风得意。挂牌当年,凯立德完成融资3.08亿元,并先后获得小米、中国平安的投资。 2014年11月,凯立德完成了其在新三板的第一笔融资,以12元/股的价格获得了小米8400万元的投资,估值为11.85亿元。 在随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凯立德先后完成了三笔融资。12月19日,凯立德向其主办券商华融证券发行400万股,认购价格为13.5元每股,募资5400万元。此次融资,估值增加到13.87亿元。 12月29日,凯立德发行700万股,募资9450万元,引入平安旗下的杭州海富恒翔;同一天,凯立德引入战略投资者,国科创投和海通开元投资,发行500股,募资7500万。最后一轮融资时,凯立德的估值已经达到17.2亿元。 一级市场受大佬追捧,二级市场也是春风得意。2014年12月31日,凯立德转为做市交易。做市首日,凯立德的股价收于10.44元/股。2015年3月4日开始,凯立德股价开始连续上涨,最高涨至22.2元/股,市值高达25.53亿元。 但随着市场转冷,凯立德与新三板的蜜月期终于到头。2015年4月7日后,凯立德的股价就开始了漫长下跌之路。截止到目前,凯立德股价为1.86元/股,市值为6.4亿元。这意味着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凯立德的市值缩水19.13亿元。 與此同时,2015年年报显示,凯立德亏损1564万元。要知道,这是过去几年来,凯立德第一次出现亏损。 到了2016年,这一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改观。2016年上半年,凯立德营业收入5498.38万元,同比下降49.09%;净利润亏损5589.1万元。 凯立德的解释是,受行业整体下滑的影响,公司车载导航后装客户减少,而前装市场的开拓和智能硬件的上市节奏较慢,未能弥补业绩下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凯立德转型再遇困 显然,凯立德的转型似乎并不顺利。在凯立德的战略中,转型方向主要分为两个方面。B2B 业务上,从乘用车导航后装市场向前装市场拓展、拓展货车导航市场、拓展全国性行业车联网应用市场;二是在B2C 业务上,拓展汽车智能硬件市场、拓展导航在线用户。 在B2C业务方面,凯立德直到2016年才正式在手机端提供免费导航服务。数据显示,凯立德在百度、应用宝等8个安卓市场的总下载量为9682.9万次,远远落后于百度地图的49.3亿次和高德地图的25.5亿次。在B2B业务上,导航行业的游戏规则发生了变化。随着高德已经免费开放互联网地图基础数据,原有的业务模式被彻底打破。 另一方面,在实时交通数据方面,用户逐渐成为了信息的提供方。据介绍,高德地图精准的实时交通大数据中有78%来自于UGC众包数据,22%来自于出租车、物流车等行业浮动车辆。高德地图的实时交通动态事件数据中,更有85%来自于用户上报,其余来自于交管和政府。 "导航市场的游戏规则变了",安吉星首席技术官尼克松说,"这些移动终端能够将最新的信息带入汽车,导航市场的门槛因此而变得更高。" 转型困难重重,终于有人选择了离开。2016年5月18 日,持有凯立德0.15%股份的董秘陈琦胜辞职。对凯立德来说,并不是没有机会结束这一切的。2016年7月13日,凯立德宣布停牌。随后,兴民智通宣布将以16亿的价格收购凯立德,其中以股份支付60%,现金支付40%。 在收购方案中,双方并未约定对赌条款,兴民智通直接给出了16亿元的报价。这对于去年营收同比下降8%、亏损1564万的凯立德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价格。但很遗憾的是,本次收购方案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而随着收购失败,凯立德股价也跌得更惨。2017年1月13日,公司股票复牌后,当日报收2.6元/股,较停牌之前大跌17.98%,至5月12日,股价更是下跌到了1.27元/股,较停牌之前惨跌了59.94%。看来,转型这条路,凯立德还是要一个人艰难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