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关于长征精神融入学校劳动教育的探究


  摘 要: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笔者基于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在分析长征精神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长征精神融入学校劳动教育的意义以及途径。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学习劳动理论知识、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态度,热爱劳动及劳动人民,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关键词:长征精神 劳动教育 学生德育
  恩格斯提出"劳动起源说",主张劳动创造人,创造性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性力量。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创造了文明。教育源自劳动,而劳动教育作为"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德、智、体、美并举,是成就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劳动是人类存在之根本,而劳动教育是人类教育之根本。
  一、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新时期新名词大辞典》定义劳动教育:"通过让学生接受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养成热爱劳动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学习劳动理论知识,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树立正确劳动观和态度,因此热爱劳动及劳动人民,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职业教育恰恰是通过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具有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和劳动分工使得职业应运而生,职业教育得以发展。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职业教育正是劳动与教育之间的桥梁。
  二、学校劳动教育现状
  现在的学生成长于美好的时代。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家长们都围着他们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也只要求孩子学习,不让孩子承担劳动任务。孩子们不会扫地、拖地,不会洗衣服,每周回家的行李箱里塞满脏衣服让家长洗,返校时再带回学校替换。很多学生甚至不会归置书包和学习用品等。这样的学生大多都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学习条理性,教科书翻到哪里就看哪里,学习成绩也不能出众。学生们的劳动观念很淡薄,态度也很冷漠,懒散的表现屡见不鲜。
  三、学校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导致劳动教育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和学校因素,也有家庭和个人原因。"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源远流长,至今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一代代家长和学生。社会和学校强调分数、学习文化知识,考试是学生的日常,作业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学校的应试使得劳动教育越来越淡化,学生无暇也无力从事课外劳动。家长的娇惯,心疼孩子辛苦,孩子只要管好自己学习,其他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了,不论是洗袜子还是整理书包,孩子都不用动手。这样的"高分低能学生"产生的问题屡见不鲜。因此,相对其他"四育"发展,劳动教育培养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在情感上热爱劳动,使劳动成为生活中的理所应当,养成劳动习惯。
  四、长征精神的意义
  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在此次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每一位中国人都了解长征,是伟大的长征让我们有了今天幸福的生活。长征虽然已经结束许多年了,但是长征精神永垂不朽。"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长征精神是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当今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都应牢记长征精神。对于成长于21世纪美好时代的学生们的劳动教育,长征精神更是指路明灯。
  五、长征精神融入劳动教育的意义
  在学生中宣传长征精神,让学生了解长征精神的精髓,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热爱劳动并且养成劳动好习惯,做一个乐于奉献、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人,在奋斗的道路上,实现自己学习理想乃至职业梦想。通过对长征精神的深入理解,学生能够体会长征路上各种艰难险阻,更能珍惜眼下好时光,刻苦学习,慢慢增强劳动意识从而形成正确劳动观念。在长征精神潜移默化中,政治素养也逐渐融入学生心里,使他们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自信,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做一个爱国、爱社会的高技能型人才。
  六、长征精神融入劳动教育的途径
  首先,要增强学生对长征精神的认同感,使他们从心底里接受长征精神,认可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在新时代仍是必需的品质。学校对长征精神的宣传不能停留于表面,要充分利用纸质的或电子媒介,让长征精神"渗透到群众的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教师对于长征精神渗透,也不能一味灌输,而是要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史,使学生们感同身受艰苦奋斗的必要性,在真真切切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吃苦耐劳的重要性,慢慢缩短自己与历史的距离。
  其次,要改变劳动教育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五育"中劳动教育地位最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被忽视。我们要改变教育理念,学习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上重视劳动教育,行动上当然就要积极参与、乐于奉献。笔者学校从入学军训和专业认知,到寒暑假企业见习,以及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劳动周,目的就是让学生参加劳动,从扫地这些小事着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改变自己的劳动观念。
  再次,要创新劳动教育模式。为提高劳动教育的教学质量,实现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学校要积极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劳动教育模式。学生们也许不是不愿劳动,也许很多学生苦于没有劳动机会。因此,学校为学生创造了很多劳动锻炼的机会,从新生的军训开始,劳动周安排,企业社会实践以及实训中心的训练,让学生慢慢养成劳动习惯,改变自己劳动态度,培养出劳动意识,也为自己未来职业做好准备。尽管学校绞尽脑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各式各样的劳动教育模式,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创新劳动教育模式的道路上,我们仍旧任重而道远。
  七、小结
  学生不愿劳动,嫌苦嫌累嫌麻烦。伟大的长征精神,吃苦耐劳的长征精神正是同学们缺乏的。培养好吃苦耐劳精神,也能促进学习进步。好成绩是用汗水换来的,学习是需要吃苦的,学生是否有吃苦耐劳精神是学习成绩是否优秀的前提。劳动教育和智育是相辅相成的。除了在校学习,毕业后踏上社会,吃苦耐劳更加重要,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涯都离不开这一品质。毕业生频繁跳槽,是因为他们受不了苦,没有坚定的意志。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劳动素质差,再好的工作也无法继续。
  学生学习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学习状态、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涯都会面目一新。在长征精神的感染下,做一个乐于奉献、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人,在不断奋斗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参考文献:
  [1]楊玲,余维祥.红色精神融入高职生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
  [2]苏周媛.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探讨[J].才智,2015(4).
  [3]马东琴.论中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4]徐譞玮.追寻教育之源:对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审思[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8.
  [5]梁飞飞.回归生活世界的大学生劳动教育探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3.
网站目录投稿:芷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