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基本原理精华版 第一单元 消费——生活与消费 ㈠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以本币汇率上升为例)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及意义 ㈡多变的价格 1.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2.稳定物价的措施 3.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㈢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2.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理智的消费者 4.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 第二单元 生产——生产、劳动与经营 ㈣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2.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原因 3.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㈤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2.促进就业的意义: 3.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4.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措施(途径) ㈥投资理财的选择 1.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2.商业银行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3.选择投资方式的原则 4.破解小微企业资金难题 第三单元 分配——收入与分配 ㈦个人收入的分配 1.按劳分配的原因及意义: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与意义 3. 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原因、措施 4.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其要求 ㈧财政与税收 1.财政的巨大作用: 2.我国税收的作用 3.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四单元 交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调节的地位、机制、优点、局限性 2. 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手段 3.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㈩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 1.新时代历史性变革 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3.坚持新发展理念 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十一)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影响、对策 2.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措施 1/10 ㈠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⑴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⑵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⑶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⑴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⑵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⑶货币的非基本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以本币汇率上升为例) ⑴贸易:利于该国进口;不利于该国出口。 ⑵投资:利于该国对外投资;不利于该国吸引外商投资。 ⑶消费:有利该国企业或居民的境外消费;不利于国外企业或居民到该国消费。 ⑷债务:利于该国偿还外债;不利于该国收回外债 由此可见,汇率变动时利弊共存,不能片面强调"利"或是片面强调"弊"。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及意义 ⑴含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⑵意义: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 ㈡多变的价格 1.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⑴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⑵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⑶市场调节的弊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物价。 ⑷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税收政策等。 ⑸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其购买力:消费者盲目跟风、"买涨不买落"等。 ⑹文化因素: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等。 ⑺自然因素:季节变化、自然灾害、时间、地域等。 2.稳定物价的措施 ⑴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⑵调节产量,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⑶加强市场监管,通过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违规违法行为。 ⑷加强科学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有效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 ⑸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性消费。 3.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⑴同一商品: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⑵不同商品: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⑶替代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 ⑷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它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反之亦然。 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⑴价格变动促使企业调节生产规模。价格上涨,增加产量;价格下跌,减少产量。 ⑵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某种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减少该要素投入;反之亦然。 ㈢多彩的消费 2/10 1.影响消费的因素 ⑴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 ⑵未来预期收入影响消费:未来收入预期乐观,人们会预支将来收入;反之,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⑶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人们收入差距扩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亦然。 ⑷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人们购买力提高。 ⑸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影响人们的消费: ⑹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超前,会增加当前消费;反之亦然。 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制约着家庭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消费水平越高。 2.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 ⑴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就业,增加居民当前收入。 ⑵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人们当前消费的后顾之忧。 ⑶完善分配政策,促进社会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⑷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稳定物价。 ⑸消费者要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努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理智的消费者 ⑴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⑵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⑶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其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的精神,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4.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 ⑴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⑵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⑷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㈣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⑴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⑵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⑴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⑵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 2.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原因 ⑴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10 ⑵生产力状况的要求:适合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⑶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⑷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⑴是什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⑵为什么: ①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②适合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⑶怎么办: ①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②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㈤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⑴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遵循价值规律,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 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⑶要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⑷贯彻新发展观念,关注宏观经济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⑸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⑹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⑺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⑻要熟悉国际法律法规,要有规则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促进就业的意义: 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⑵就业能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社会) ⑶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劳动报酬,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对生产) ⑷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其自身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劳动者) 3.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⑴国家: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党和政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③要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 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劳动者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 ⑤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流通。 ⑥建立各种培训中心,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⑵劳动者: ①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自主择业能力。 ③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积极创业。 ⑶企业: 4/10 ①壮大企业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②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吸纳劳动者就业。 ③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4.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措施(途径) ⑴劳动者: ①劳动者应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这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②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这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 ③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发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⑵企业: ①企业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生产经营,不得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 ②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 ③合法、诚信用人。 ⑶国家: ①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②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和监督监察力度,健全劳动合同制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③加强宣传,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 ㈥投资理财的选择 1.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⑴存款业务。存款是银行对存款客户的负债。这项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⑵贷款业务。它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 ⑶结算业务。银行对结算业务的服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其他业务: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 2.商业银行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⑴它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⑵它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⑶它可以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3.选择投资方式的原则 ⑴兼顾收益与风险。 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⑵兼顾多元与重点,要注意投资的多元化。 ⑶兼顾意向与实力。投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⑷兼顾个人与国家。投资要兼顾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 4.破解小微企业资金难题 ⑴企业要制定科学的经营战略,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⑵小微企业要加强诚信建设,增强金融机构的信贷信心。 ⑶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或减税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⑷国家要加强对民间资本市场的管理和引导,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⑸国家要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㈦个人收入的分配 1.按劳分配的原因及意义: ⑴按劳分配的原因: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可能性)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