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区突水特征与分布规律表明,矿区突水与自然地理、气候、大地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而至关重要的是矿区所处岩溶水系统的天然资源量的大小和水压。所以,矿坑突水量和突水次数基本能够反映矿区所受危害的程度。 中国北方的煤矿区地处中朝准地台,寒武纪、奥陶纪灰岩受其控制形成开阔性褶皱大型储水构造。溶隙充水矿床赋存于巨大的奥陶系岩溶水系统中,分布面积广,储量丰富,矿床底板突水严重地危害煤矿开采。据不完全统计,涌水量在10立方米/分以上的突水事太累计达200余次,给矿区造成严重损失。其中,太行山东麓的煤矿区在开采石炭、二叠纪煤层时,频繁发生突水事故,特别是当矿区断裂异常发育,岩溶水处于积极交替状态,富水性极强时,更导致矿区突水次数和强度增大。例如开滦煤矿范各庄矿1984年6月特大突水顺陷落柱溃入矿坑,殃及四个大矿井,最大突水量达2 053立方米/分,损失巨大。 中国南方主要为岩溶充水矿床。在长江中下游及南岭一带的大多数金属矿床及湘、赣、鄂、奥等地的二叠纪煤矿,充水岩层主要为泥盆、石炭、二叠、三叠纪的碳酸盐岩。例如湖南的恩口煤矿自1958年建矿以来因底板突水曾经多次发生淹井事故。其中,娄底镇煤矿突水量达38.3立方米/分,经济损失惨重,突水原因主要是底板二叠系第四组灰岩中的溶洞裂隙水高压突水来源。 今天小编对坑道突水的危害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预防隧道突泥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本站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