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田园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世人传诵,因而他被后人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 陶渊明也是一位思想家、文学家,他知识丰富,在当时就被时人所推崇,陶渊明还留下一个论学的故事: 相传,某一天,有一个少年向陶渊明求教读书的妙法。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什么学习的妙法?学习全是靠自己吃苦的功夫,简单来说,就是: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随后,陶渊明带着这位少年来到乡间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仔细看看,能不能看到它正在长高?" 那位少年注视了很久稻苗,当然是看不见禾苗往高生长了,他便对陶渊明说:"没见长高啊!" 陶渊明反问道:"真的没见长吗?那么,这些矮小的禾苗又是怎样变高的呢?" 陶渊明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时刻刻都在生长,只不过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我们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所有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什么会有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 少年随口回答说:"那是人们磨成这样的。" 陶渊明追问:"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 少年摇摇头,又回答不上来了。 陶渊明继续解释说: "这是因为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最后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读书不坚持下去,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这位少年顿时恍然大悟,他连忙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必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于是,陶浦明便说出了这句被后人所称颂的名言:"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勤学,如同春天里种下的禾苗,我们肉眼看不到它生长,而实际上它又每天都在生长着;辍学,如同人们磨刀用的石头,虽然我们看不到它的磨损,而实际上它又是每天都在亏损着。 陶渊明与这位少年讨论学习的方法,对你有启发吗?这个故事是不是和我们从小就熟悉的李白"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很相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