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促使技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借助互联网思維,利用其优势、特点,改进目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技师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人才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 产教融合 人才竞争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国家一系列促进产教融合政策的出台,利用"互联网+"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促使校企双方 "产"与"教"的深度融合发展,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是当前技师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互联网+"对技师学院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1.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新型应用人才 "互联网+"教育的新不仅体现在新技术的具体应用手段、方式上,还反映在思想认识层面上的新变化。当前科学技术更新日新月异,这就要求一方面,学生具有互联网思维,能够搜集信息提炼分析数据样本,使用新技术手段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遵循网络行为准则,以良好职业操守从事相关工作,面对各种网络诱惑,能够自觉抵制、防止企业信息等事件发生泄漏。 2.培养掌握多项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互联网与教育相互结合后使教育更有深度和广度,也促使教育系统内部不同专业间的跨界融合。这就要求技师学院培养的人才具备跨度更宽的学科专业领域知识和技能储备。学生除了掌握基本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具备自我学习能力,能够在转型升级中学习技术革命、产业变化带来的新技能和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90后""00"后成为受教育主体,其张扬和标新立异的个性特征与互联网时代特征相得益彰,那么技师学院人才培养也应该在用户至上的互联网思维下,有意识的培养独立自主、敢于创新的创新型人才。 由此可见,"互联网+"给技师学院人才培养提供创新活力和发展机遇,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方向,同时也促使技师学院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发挥技师学院在技能培养方面的长处,提高技师学院人才培养水平,缓解新型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 二、技师学院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技师学院的产教融合是一种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共同利益互利共赢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院与企业自身资源优势,通过产教融合为主要形式的校企合作服务社会发展,使企业、学院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发展,形成互利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在合作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技师学院自身局限,课程体系设置缺乏针对性、课程内容滞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性不足,课程设置重视学生技能培养而轻视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较差,自学能力不足;教学效果、考核评价手段单一,影响了技师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 另一方面,原本应由企业参与制定的教学大纲,课程计划等内容,由于国家配套政策不完善,耗费企业大量精力,致使企业不愿过多参与,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学校与企业互动不足。其显著表现在产教融合各主体参与方动力不足,呈现学校与企业"一头热一头冷"的现状,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完善或未建立,校企合作基本停留在实习实训、提供生产实训基地、企业象征性派出一般层次水平企业技术人员。 三、"互联网+"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探索 技师学院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应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建立企业共享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平台,从而推动技师学院的转型升级,突破技师学院产教融合发展瓶颈,提升技师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合作深度,以用户思维为导向,推动用户参与度 用互联网的思维分析技师学院产教融合的发展状况,不仅要分析接收学生需求,还要分析授课老师需求。传统职业教学过程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按照步骤操作即可,从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创新,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干扰了企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选择,也影响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首先,技师学院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应该充分发挥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纽带联系,以企业需求的产品生产为主线,使用互联网思维设置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更接近企业实际需求的教育,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校企产教融合发展。这一过程逐步形成服务化的职教文化,使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相结合,进而能够根据学情和实际需要制定个性化课程,使学生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并提出课程改革意见,增加专业学习兴趣。其次,在互联网思维下发挥产学研作用,结合服务企业需求去解决校企合作中的问题,积极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可以寻找利益共同点,同时发挥互联网作用,解决校企合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形成高效沟通机制,提高校企合作效率。 2.通过构建"互联网+"资源的共享,落实产教融合实践课程,提升企业参与热情 《职业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企业有积极履行参与职业教育的义务,可多渠道参与办学活动、教学及决策体系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校企双方可以借助互联网手段,建立多种渠道拓宽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推进技师学院教学改革,发挥企业在技师学院专业开设、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教学内容选择、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深化和完善校企产教融合合作机制。 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的知识更新速度成倍增加。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活动,不但要重视岗位技能要求,还应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促进学生通用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借助"互联网+"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建立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优质资源库,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使学生可以根据自我规划和社会需求情况,通过资源共享库去学习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各种能力,促使学生自我发展与社会需求进行结合,使其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无缝衔接。 3."互联网+"背景下,发挥企业作用,建立产教融合生态平台 产教融合生态平台的建设必须要有企业的参与,充分发挥企业在生态平台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深化企业参与的深度、广度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保障,校企双方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线上及时沟通机制,完善产学研协同发展的交流机制。一方面,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项目的交流,切实为企业解决技术难点,找到合作各方利益共赢的结合点,并在合作中对各方进行定位,进而约束各方行为,逐步解决产教融合深入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形成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开发、监督管理会形成聚能效应,提升企业价值,有效消除校企间信息不对称,进而建立各方共同获利的生态平台。同时该平台也使学校进一步了解市场机制,并通过鼓励学校和企业间交叉任职,深化校企产教融合合作,提升教师对相关行业了解,进而通过教学改革,带动专业建设,促进技师学院办学主体多元化,提升企业参与技师学院办学力度,促进产教融合生态平台的发展。 四、小结 以互联网思维为驱动的技师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将互联网技术的互联、互通特点深度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使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中的各个要素深度融合与重新组合形成各方利益相关者互惠共赢,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从而推动技师学院人才培养过程的数据化、开放化、动态化、个性化,形成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谢敏,顾军燕.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校企融合度研究与评价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5). [2]王攀攀,燕居怀,丛帅."互联网 +"背景下产教融合和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8(2). [3]罗汝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制度学逻辑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6(16). [4]余丽蓉."产教融合"视野下的"互联网 +"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J].教育现代化 ,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