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诗词中,委婉派和豪放派诗词流传下来的最多。委婉派李清照为首,豪放一派的当属苏东坡,不过他豪放诗词中成就并不是太高,所作的诗词中大约只有20多首是豪放诗词,把豪放派诗词继承下来并扬光大的词人是著名的诗人,具有爱国这一情怀的辛弃疾。历史上把他们二人合称为"苏辛",爱国主义精神和充满战斗精神是辛弃疾诗词的风格特点,他一生中一抗金救国,恢复大宋领土作为人生的理想。英雄的豪情和报国无门悲伤充满了他的诗词中。总体来说它的诗词都是豪迈奔放,境界阔大,但是也有不少是委婉清新诗词佳作。让我们来顺着他的人生经历的起伏来探寻他诗词风格。 一、辛弃疾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诗词中的表现 为了实现自己恢复中原的爱国主义理想,年青的辛弃疾率领义军来到了南宋,受到了当时的高宗皇帝接见,并称赞他,他以为壮志能酬,写了一篇《美芹十论》不过没有得到皇帝的重用,而是把他派去做一个地方小官,使他心怀报国之志,这也难以实现。不得不把满腔的爱国之情写入诗词之中,他面对大众的国土被金人占领。感叹道,起望衣冠神州路,日月箫残战鼓。"夜半狂歌悲声起,听声声阵马詹间铁,南北共,正分裂。"《贺新郎》。 辛弃疾常常执着于抗金事业,恢复大宋的国土,面对朝廷的昏庸腐败,文官只知道贪图享乐,武将们没有整军备战只图安逸,整个社会基本都是妥协投降主义政策,非常的伤心失望,这在他的《水调歌头,落日含尘起》中可以看到,谁到投鞭飞渡,落日鸣鼓血污。风雨俚愁。这首词上阕回忆他在金人统治时期,金国的将领完颜亮攻打南宋失败,回来后被金统治者杀掉,辛弃疾正在参加义军,抗击金兵。上片词写的是金人将领完颜亮被杀,和自己正在抗金的事实,充满了豪情壮志。而下一片诗词的风格逆转,客东南名胜,万卷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诗词中的"莫射",即使辛弃疾追求的抗金事业和恢复大宋领土的心愿,表明着他的抗金热情和昂扬斗志已经开始减弱,开始追求别的东西。对自己的爱国之志无法实现,用诗词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对统治阶级不求进取,得过且过,贪图享乐,没有抗金和收复宋朝北京进站领土的意愿,感到深深的失落,同时对于他们这种行为表达了自己的失望难过和嘲讽之意。 还有一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作于他在通判时,这天难过已经有八九年,而朝廷没有让他完成他的心愿抗金事业,而是让他做一个闲置的小官,是他心头抑郁难,平充满了愤怒。这首诗词大部分写景,由山到水,有无情的心情到有情的心静,楚天千里,非常的广阔。就是无边无际,江水滔滔东流。遥望远山层层叠叠,犹如美人的发髻。可是这些美丽的景色只能让有抗金救国心愿的辛弃疾更加忧愁,望着前方的疆界,不能去前线,望着被金国侵占的领土,不能够去收复,面对统治阶级的求和苟安,使着自己壮志难酬,心里的愁绪满天。转眼间太阳已经落下山了,一只大雁孤零零的在天上鸣叫,看着这只孤零零的南飞的大雁,再看看自己的宝刀,想起自己被金国侵占的家乡山东,拍栏杆愤怒的想到,这个七八年的时间里空有这把宝刀,我却没有能够去收复失地上战场杀敌,有谁又能够理解我的心情。诗词表达了辛弃疾报国无门有志难酬,不能实现自己的收复失地抗击金兵心愿产生的愤怒不平和深深的失落。 二、抑郁不得的辛弃疾在田园生活中寻找寄托 辛弃疾在小人的谗言,统治阶级的猜忌下,闲居农村开始过上了田园生活,创造了不少有关田园生活的诗词,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其中一首《清平乐.村居》开篇第一句就写出了田园景色,又矮又小的茅屋,溪边长着碧绿的小草。小溪潺潺流水,青草碧绿可爱,这是田园典型的美丽景色。下一句带着醉意的老公和老太太,在一起喝着酒说话的场景。辛弃疾听到带有醉意的老翁和老太太,带有乡音的话语。内心涌起一种温柔,感叹田园生活的平静。这里写出两个老人是为了借他们舒适的生活,来表达出田园生活的美好。下面三个孩子田园劳动起到了铺垫,"大儿锄豆溪中二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边卧剥莲蓬",对于三个孩子劳动的描写,来告诉人们,生活中人人都需要劳动,这些简单劳动合成了一个简单幸福快乐的田园生活。他把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融合在一个画面中,使诗词的田园生活显得恬静优美。在《浣溪沙》中,现在上片描写了农村田园生活的场景,乍一看是描写农村中农民在猛蹬踏车灌溉农田的场景,一个"频"字表示一个动作连续不断,暗地里却道出了农民的辛劳,另外一边河西两岸,稻谷成熟较早,农民们正在品尝这道新鲜的稻谷,买了一些酒,从河里捞了一些小鱼煮着吃,这个美丽的画卷洋溢着不错的农村田园之景,生动地传神的把农村田园之乐表现出来。这种诗词表现的田园生活,是辛弃疾心中的理想生活,田园生活祥和宁静,没有纷扰,有酒有肉,没有痛苦,人人丰衣足食的生活着,是他最终想实现的愿望。 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辛弃疾始终抱着抗金恢复中原的愿望,却常常遭遇陷害和小的谗言而抑郁不得志,诗词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背上自己抱过望的心情和对小人谗言讽刺。更体现出他对官场的黑暗和当权者的尔虞我诈的心态的不满,在《鹧鸪天》中,"不像长安路上行,却觉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才与不才过此生",不像二字的坚实有力,表现出告别的坚定意志,"味无味"深含哲学道理,表明作者摆脱官场束缚,独立不群,坚守自己的品格,"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脚好兄弟。"表现出他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失地的愿望没有能实现,在官场中辗转反侧,心中抑郁难平,终于明白了自己不适合这黑暗的官场,只能回到山林中寻找自己的乐趣。诗词中真字和好字用的相当的精妙, 表明了辛弃疾向往田园生活,回归大自然与松竹为友,与山里小鸟为伴的志向。 三、辛弃疾的诗词特点及创作手法。 辛弃疾善用比兴,神话,典故寄托等多种创作手法,运用浪漫主义色彩打破了创作的传统思维方式,如在《贺新郎》中借用了典故,用了几个典故来贯穿整个主旨,又如在贺新郎赋琵琶上,用了王昭君等三个历史人物的典故来怀念北宋的繁华生活,感叹南宋朝廷的腐败昏庸,对于抗金将领不以重用。有善用比兴的手法,在《摸鱼》中把南宋昏庸的统治者用比兴的手法把他们比作"画檐蛛网","长门事"暗指自己上述美芹十论遭到权贵者的嫉妒,"君莫舞"以历史上宠臣失去宠幸,被杀的历史教训来正告那些嫉妒的当权者,不会得到好下场。诗中比兴手法运用灵活,使诗词的内涵更加深刻。 (一)辛弃疾还善用神话典故,使诗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善于使用神话和传说来使诗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辛弃疾的诗词另外一个特点,在《《木兰花慢》中,描写岩石的奇特怪异形状,就借用了太初,神话的意向,"西风落日无语,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诗词中太初就具有神话色彩," 笑我醉呼君 ,崔嵬末起",诗词中具有神话色彩,给人以亲切生动的感觉。 (二)诗词中蕴含哲理,意境开阔 意境开阔,蕴含哲理的诗词,辛弃疾也写过很多。《水调歌头》中,人生几处欢哀,就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水调歌头》落日寒尘起中,用豪言壮语追忆金兵南侵,南宋军舰在江中大败金兵40万的场景,下一片"扶今"表现出恢复国土网,报国无门。时光白白流逝的悲愤之情。全诗跌宕起伏,对比强烈,强化了辛弃疾悲愤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