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对技工院校培养人才的思考与研究


  陈伟江 潘立强
  摘 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部分技工院校在办学与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如目标不明、定位不准、方法不当等,本文着重探讨了技工院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和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笔者指出技工院校是社会主义学校,应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加强思想引领,在育人设计等各环节下工夫;应引入学习机制,在课堂上求质量;应注重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素质上花精力;应强化技能训练,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上下力气等,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技工院校 人才培养 思考 研究
  技工院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为谁培养,怎样培养?一直是困扰技工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也是摆在技工院校领导、教师面前一个应该明确,应该努力去解决的课题。然而,从笔者的调查问卷中发现,有的技工院校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存在着目标不明、定位不准、方法不当等问题。那么,如何认清形势,克服困难,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呢?本文进行如下分析。
  一、为谁培养人
  作为技师学院的一名教师,应该明确我们的教育是为谁培养人才的问题。笔者曾就这一问题与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进行交流。有的说是为学校培养,有的说是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有的说是为各个家庭培养,也有人说是为国家培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说明教师队伍中有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对为谁培养人才这一问题认识不清,或者说不甚明了。笔者作为学校负责人,认为很有必要把这一问题对教师讲清楚,让全体教师明确:我们的学校及其教育是为社会主义中国培养人才,始终明确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原则问题、立场问题、应旗帜鲜明,绝不含糊。
  说到底,这是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这是教师师德在育人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教师师德的一个标准。
  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对学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最科学的回答。技工院校是社会主义的学校,技工院校应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每一位技工院校领导、教师应该明确并且必须明确的问题。只有明确了这一点,认识了这一点,才有可能让每位教育工作者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意识到自己工作的中心是什么,意识到自己每天所做的是一件多么神圣和伟大的事,意识到自己肩上所承载的是祖国和人民的嘱托、期望和要求。
  三、怎样培养人才
  笔者学校是一所有30多年办学历史的技工院校,多年来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服务社会,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宗旨,在育人模式上大胆创新,总结出了"四位一体"的技工院校育人新模式,具体如下。
  1.重视思想引领,在育人设计,各环节实施上下工夫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办学思路,校风建设、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实习实训、师德建设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革命文化教育;对教师开展社会主义党史、国史、优秀教育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史教育,引导全校教师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和传播者。
  2.引入学习机制,在课堂上求质量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引领下,还需加强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
  从教师的层面上讲。《礼记·学记》厚德篇曰:"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为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把政治理论学习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思想的传播者,真理的传播者,是灵魂与生命的塑造者。教师处处以身作则,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以模范的言行教育学生,把真善美的种子播向学生的心田。
  从学生的层面上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校应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多学科、多课堂、多活动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理想、道德、信仰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利用业余党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学科课堂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努力促使学生真正成为思想品德高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信仰、守纪律、有文化、有技术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注重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提升素质上花精力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容众多。文化教育是育人成才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予以高度重视,并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取中华文化的精华,分学期、分阶段地对学生开展教育。文化的浸润、熏陶和感染既要重视显性的教育,更要重视隐性的教育。
  4.强化技能训练,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上下力气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学校培养什么样人才的大事。作为技师学院,它要培养的是能在生产、服务、经营、管理一线服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新路。其中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应强化技能训练,讲究训练方法,提升训练质量。具体措施为:
  (1)制定训练目标。对于各专业的学生在实践操作训练的各个阶段,学校实训处应事先制定相应的训练目标。笔者学校的做法是:第一学年完成初级达标训练;第二学年完成中级达标训练;第三学年完成高级达标训练;第四学年完成企业顶岗生产实训任务;第五学年完成技师达标训练。
  (2)完善实训设备。各级实训目标的达成必须配备与之相适应的实习实训设施设备,这是生产实习教学、强化技能训练的物质保证。为此,学校应在生产实习教学的设施设备上加大投入。笔者学校经过多年的办学,尤其是近十年来,在生产实训设施、设备的投入上不惜资金,现已完成各系各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网,各实习实训生产基地、实验室、模拟实训室等均可供学生实习训练,为学生完成各阶段实训目标的达成创造了条件。
  (3)对接校外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实训质量,笔者学校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之路,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笔者学校与当地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的协议:如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三花制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制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学生强化实训、顶岗实习,采用多种合作形式: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笔者学校与大中型企业联合办学已有多年的历史,在合作办学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合作企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学校的毕业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自己也得到锻炼,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中层干部、高层领导。
  (4)校内建"厂"育人才。2016年6月开始,笔者学校与企业合作,相继成立了"万丰智慧工厂""美盛创意工厂"等企业新型学徒制育人新模式。从企业层面讲,直接获取了企业培养所需人才;从学校层面讲,实现校企联合、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目标。
  经过近四年的实践,"校内工厂"培养的学生深受合作企业的欢迎。
  四、小结
  技工院校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学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输送高技能人才为社会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将一往无前。
  参考文献:
  [1]王如才.主体体验创新教育的德育原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程红兵.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书生校长的教育行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吴建斌.职业人格培养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4]肖盛兰.积极人格理论评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网站目录投稿: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