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我国突发地质灾害逐年增多,危害程度也在逐年上升,对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比较大。由于突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对策以此降低地质灾害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本文以重庆突发地质灾害发展的概况作为切入点,阐述重庆突发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突发;地质灾害;防治;应急管理 重庆地处我国西南部,素有"山城"之称,由于重庆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因此突发地质灾害比较多,尤其以山地灾害、洪涝等情况比较严重。因此加强对突发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是降低突发地质灾害威胁、减少经济损失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我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重庆突发地质灾害的概括 重庆位于川中褶皱带,川东褶皱带和川东南褶皱带以及渝东北大巴山地弧形褶皱断裂带等四大构造单元地带,重庆地层出露较为齐全,主要以碳酸盐岩、碎屑岩以及松散岩石土体为主,地貌多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因此受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影响,重庆地区突发地质灾害的现象比较多。据不完全统计重庆每年发生的地质灾害从一百多起到三千多起不等,据《中国统计年鉴》记载,重庆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地质灾害,尤其是滑坡、崩塌以及泥石流较为多发,给当地的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造成重庆突发地质灾害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诱发因素。自然诱发因素包括:雨水、气温、地震以及地表水变化等。滑坡产生主要是雨水渗入到坡体造成的,由于雨水进入到岩石裂缝中,导致土壤岩体软化进而造成坡体出现下滑;二是人为诱发因素。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在不断地向环境索取,例如人类无节制的开采矿源,导致山体环境不断恶化,进而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主要包括对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评价、建立预报预警与监测体系以及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其主要目的就是将突发地质灾害危害性降到最低,以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由于突发性地质灾害具有突然发生性,因此通过对重庆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体系的分析发现其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突发地质灾害与防治预案体系有待完善 建立完善的预案是提高社会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有利手段,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5个层次的预案机制,但是应急预案对于具体的实施程序缺乏明确的规定,突发地质灾害预案之前的关联性比较少。突发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表现在地质灾害,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需要地质监测部门、气象部门以及民政等部门联动,但是当灾害发生后常由现场指挥部根据具体灾情及相关应急预案具体制定灾害应急方案与应急程序时,容易降低应急方案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甚至由于一种灾害与另一种灾害存在着相互矛盾的救援方案要求。 (二)预警监测和应急管理系统技术还不先进 突发地质灾害的发生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将信息共享,因此需要借助网络技术加强预警监测和应急管理的信息共享,但是我国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中缺乏对先进技术的应用,例如突发地质灾害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仍然以传统的电话等通讯工具为主,而缺乏具有高精密的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等。 (三)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属于联动工作体系,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虽然现在已经实现联动,但是联动的层次还不够,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地质灾害的隐患排查没有明确具体的时间,导致部门在联动排查地质灾害时存在相互推脱的现象;二是应急管理部门职能存在冲突问题。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需要依赖于不同部门的职能配合,并且不同的部门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灾害监测管理体系,这样就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最终影响高效统一的应急管理工作效率的发挥;三是灾后重建监督机制不完善。 三、完善突发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的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 突发性地质灾害具有发生时间上的随机性、地域上的不确定性以及变化速度快的特点,因此构建监测预警预报是对应突发地质灾害的关键,因此要建立"一早三广"的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做到灾害早发现、部门广联动、预警广覆盖、群众广参与。具体就是:一是要建立全社会的灾情速报点,以此提高社会对突发地质灾害发生信息的第一时间掌握,提高政府的应对能力,从而第一时间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二是建立以气象为依托的灾害监测网。由于突发地质灾害发生会有气象反映,因此要注重气象因素;三是加强灾害信息汇总、综合分析与共享。 (二)提高突发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技术 一是应急技术平台建设。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GIS、GPS 等高新技术手段,构建一个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和相关部门互联互通的基础平台,形成满足应急响应协调指挥和应急管理需要的应用技术系统;二是应急装备建设。根据地质灾害应急技术工作的装备需求,分轻重缓急配置必要应急装备,建成基本满足应急需求的装备系统 (三)加大经费投入和保障力度 保障经费来源、加大经费投入是确保我市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建设、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损失的重要保障。各地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应列入各级人民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并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鼓励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经济发达地区提高保障标准。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因此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当前突发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实现部门间的信息联动,建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信息网,以此降低突发地质灾害发生所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参考文献: [1]许瑞山.徐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4(07). [2]胥良,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13(06). [3].陈红旗.崩滑流灾害应对规律与处置方案研究[J].中国应急管理,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