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生态搬迁产业引进耐心扶志精准扶贫的三个基本问题


  2018年中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精准扶贫。精准扶贫,不仅是今年也是未来3年的主攻方向,因为如果不解决全国最后的3000多万贫困人口问题,中国将无法向世人宣布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毕竟消灭贫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最基本的要求。最近笔者有机会到中国西部一个贫困发生率非常高的连片贫困区域,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门调研,对精准扶贫有了更多的思考。贫困存在的两大基本原因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中国经历了40年的快速发展,贫困人口曾高达6亿的大规模贫困问题已经解决,剩下来的3000多万贫困人口之所以贫困,一定有特殊和本质的原因,他们的情况和曾经贫困的6亿人口根本不同。从这次调研的结果看,还没有被中国经济发展所惠及的这部分人口陷入窘境,主要源于两个基本原因。
  第一,也是这次调研给人极其深刻印象的是,贫困地区极其恶劣的生态环境。我们所去之处,有深山无老林,光秃秃的荒山,即便是初夏的5月,也是寸草不生。也许百年前,那里生机勃勃,但是今天,如此恶劣的生态环境根本无法支撑现代人类的基本生活,更谈不上现代化的生活。我们访问的一些村子,村民基本处于最原始的生活状态,连喝水都要从十几公里之外一桶一桶挑过来。如此恶劣的生态环境下,拥有再多现代经济技能的人都无法生存。推论非常简单,这种极其恶劣的生态下,脱贫必须异地搬迁。
  致贫的第二个因素是贫困者的心志。总体上讲,他们缺乏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安于现状、眼界局限、心志不振。在一个海拔2500米、已经脱贫的山村,一位当地的农民介绍说,他曾经就是如此窘况,幸好十年前他有机会第一次坐上火车到南方,学习了十几天,那一次出行,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提升了他的心志。回到家乡,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带动自己的家人和周边的邻居,想方设法发展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匹配的农业和养殖业,从而实现全村脱贫。如此看来,解决贫困,本质上是人的问题,必须面对一个一个贫困户,像绣花一样耐心地去解决思想问题。
  基于这样的分析和观察,我认为解决贫困尤其是深度贫困问题,必须解决好三对矛盾。合理化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许多贫困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恰恰生态极其脆弱,比如往往是国家划出的生态保护区、限制开发地区,甚至是禁止开发地区。这种地区,核心资源是水,为了给下游地区提供生态涵养和生态屏障,本地区必须严格保护生态和水源。而脱贫必须发展产业,这与生态保护产生了直接矛盾。因此,精准扶贫必须合理解决这对矛盾。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尽管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极其恶劣,不适合现代化生活,甚至不适合人居,但是走出几十公里或者一两百公里,在同一个省的其他地区,生态环境完全不一样。在生态环境好的地方,经济开发的强度,按单位面积算或者按平均水的消耗量算,还是有巨大潜力的。因此,脱贫攻坚乃至经济发展,必须要进行大规模的人口转移,人要跟着生态走,人要跟着水走,而不是反过来,把水和其他自然资源强行地搬到现有的贫困落后地区。换言之,攻坚扶贫应该是运动战,而不是阵地战,应该人动起来。这当然需要非常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要动员那些祖祖辈辈在生态落后地区生活的农民,心甘情愿搬到新的地方去。
  这个过程与城镇化应该结合在一起,因为围绕着小城镇、小县城做产业,远比在边远的农村进行三产融合要容易得多。在一些生态环境比较好的、有水的地区,可以发展高度节水的集约化产业。在开发的过程中,把资源循环利用起来,要通过最严格的排污控制,来加工周边地区生产的农牧产品。
  可以这么总结,扶贫的第一要义,应该是通过高强度的人口转移,在适合于现代产业发展的地方,加大强度,进行集约化的开发,以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对矛盾。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很多贫困地区,也包括经济落后地区,本地的产品虽然有特色,但是面对庞大的国际国内市场,这些产品显得特而不贵,特而无名,特而不富。
  比如我们去的这个西部地区,日照非常充分,土壤养分也充足,因此当地的土豆、百合、中草药非常有特色。但是,这些农产品和中药材,是一家一户的农民自己生产的,顶多也是合作社生产的,生产规模非常有限,而他们面对的是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也包括电商统一下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下,这种小生产非常脆弱,没有品牌,没有质量标准,无法打假捍卫自己的声誉,因此很难卖出好价钱,也没有风险抵御能力: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农户则遭受致命打击;而在风调雨顺之年,又容易受到谷贱伤农的危害。
  怎么办?仅仅靠本地企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访问了当地一家养牛企业,它与本地农户之间建立了合作关系。该地区的天气干燥,非常适合牛羊的生长,牛和羊不太容易生病,因此也不用打很多的抗生素,这就保证了牛羊肉的质量。但是,该企业规模太小,只能带动几十户农民,很难在市场上打出自己的品牌,议价能力也很有限,同时由于规模太小,也很难给农民提供专业服务和金融支持。
  从根本上讲,要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必须把社会化生产的龙头企业引入这些地区,让这些龙头去整合上游一家一户的农产品企业,或者是把这些农民变成企业的职工,让他们免受生产价格和气候波动的影响;再或者是,由这些大企业以稳定保底的价格收购他们的产品,以及引入保险等金融产品。通过这种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来提升这些贫困户的收入水平。低下人力资源与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矛盾
  在深度贫困地区,很多人是文盲、半文盲,甚至连普通话都讲不好,进城打工,路牌都不认识,问路也听不懂。其自身的劳动力素质,跟不上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对这一问题,当地领导介绍讲要大力发展教育,这肯定是对的,但是教育,本质上讲是教育年轻人。当前的问题是,那些年轻时没有受到过良好教育的成年贫困人口怎么办?
  根本的办法是培养一大批社会工作者,让他们深入基層,和当地的村干部紧密结合,一户一户地对口帮助这些农户,尽量提升这部分人口的心志。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专业,笔者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工作过很多年,校园最大的学院之一就是社会工作学院,每年培养许多本科生。事实上,在打赢脱贫攻坚这一仗之后,我们在未来很长时间之内,仍然会面临着一些收入水平落后、需要扶持的人口,而这部分人口落后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心志,这就需要细致入微地去做人的工作。从现在开始,中国需要培养一大批能深入基层、懂得贫困人口心理学的社会工作者,长期深入实际,帮助这些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这当然需要政府发力,需要教育界发力。
  总的说来,中国的贫困问题在当前阶段有其特殊性,其基本成因在于残酷的生态环境和落后的贫困人口素质这双重因素。全社会不仅现在就要想方设法从这两方面解决以上三个矛盾,打赢扶贫攻坚这一仗,而且还要有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帮助这些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跟上整体发展的步伐,还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要从今天就开始谋划。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扫描版权页二维码,关注"新财富杂志"微信公众号和我们互动。
网站目录投稿: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