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最热烈的讨论停留在数学题上新媒体传播方案


  是有多久没有参与过热烈的讨论了,是热烈,而不是激烈。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老师常常在黑板上出题,前后桌四人一组合作解答。
  四人分头解答,最后大家一起对照答案。
  一旦答案出现分歧,就开始显摆自己的解法,论证对方是错的。
  "你先听我说!""不行,你先听我说!"
  你争我抢,最大声的那个总能抢先。
  听完两人的解法之后若还是不分上下,就开始纠对方错误的地方
  只有当老师给出正确答案之后,才是尘埃落定之时。(新媒体传播方案)
  赢了说一个"耶",输了说一个"哎"。
  那时候的我们,在坚持自己的正确,在追求学科上的真理,所以争到面红耳赤,不到最后一刻都誓不罢休。
  初中是讨论最热烈的阶段。
  每一场考试之后,都要贱贱地去对答案。
  答案没出来之前,是数学大神们之间的核对盛宴。
  他们围住桌子,纷纷拿出从考场带回来的草稿纸,上面有他们特地留下的答案。
  一旦发现大家的答案有出入,特别是选择答案不一且人数悬殊的时候,学霸一定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抽出笔,在对着试卷在草稿纸上再演算一遍。
  一个尾音超长醍醐灌顶的"哦~",是知错者本能的反应。
  在讲解试卷前,课代表总能最快拿到答案。
  有详细解答过程的哪凉快哪呆着看,面对只给出一个答案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学霸们再次云集,冲着怎么算出来的又讨论一番。
  等老师上课讲试卷了,听漏某个条件的学霸又会和老师爆发一场争论,最后学霸也不得不服自己的粗心。
  下课又将老师围住,继续不依不挠地"质问"扣分原因和题目疑惑。
  就连放学,不弄明白都不停下。
  那时候的争论,分数成了最大的动力,还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正确,也敢不惜推翻真理。
  到了高中,这种为真理争论的程度就大幅度降了下来。
  要学习的科目不仅多内容量还大,已经没有精力再去争论了。
  更何况,已经发现它没什么意义了,答案就摆在那里,争什么争,没看明白问人就好了,论什么论。
  大家都去增强补弱,没空鸟你,你也就没有与之相争的对手了。
  没有热情,浪费时间,没意义,大家都关注自己该如何提分。
  大学,除了辩论比赛,争论试卷题目?不存在的。 (新媒体传播方案)
  有答案的都定死了,没答案的都自由开放,而且大学是不用讲试卷的,没了这样的条件,自然不会有相应的结果。
  到了社会,我们为自己的利益而争论,不甘买了假货、不甘就这样被占便宜,甚至不甘愿被说了一句不中听的话。
  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事实上心里谁也不服谁。
  我们开始挑战权威,质疑真理,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到最后,也没有论出个绝对。
  立场不一样,观点怎么相合。
  虽然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标尺来衡量是非,但尺度却不尽相同。
  于是啊,长大后,再也没有一场争辩,能让自己心服口服,像小学给出正确答案的刹那一样。
网站目录投稿:水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