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县管校聘需谨防县管不如现管


  此前,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弊大于利,应暂缓在全国推行。对此,教育部近日在答复中表示,"县管校聘"改革的重点在于改革僵化的教师管理体制,而不是大张旗鼓搞聘任,应避免"折腾"教师。这项改革提高了教师编制使用效果,缩小了城乡师资水平差距,但部分地区也存在骨干教师扎堆去优质校、校长权力过大等问题,一些地方盲目开展教师全员竞聘,机械地搞"推倒重来""末位淘汰",模糊了改革的重点。
  "县管校聘"的目的在于优化教师配置,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原因在于一些基层政府和学校没有深刻领会和吃透政策精神。一项政策要落实到位,要充分考虑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前做好谋划。在没弄清政策初衷的情况下心急火燎地实施,不但无法达到政策预期,还会与政策初衷背道而驰。
  "县管校聘"的核心思想是均衡县域内的学校实力,让城乡教师流动起来,不是搞全员竞聘,更不是搞末位淘汰。"县管校聘"的前提是县管,县管不只是将学校人变成系统人,而是要具体管理县内教师配置,指导和监督校聘。如果完全放权给学校,由校长掌握话语权,校聘就会变成校长聘,受人事关系、人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校长若不能正确行使权力,容易滋生腐败。
  实行"县管校聘",首先要将校长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校聘是学校聘教师,不是校长聘教师,校长只是代表学校行使聘任的权力。防止校聘成为校长打击异己的工具,县管要发挥其职能作用,指导学校成立教代会,由教师代表和校长共同商议决定校聘事宜。这样,既能避免校长权力过大,又能减少人情干扰。
  "县管校聘"的重点是做好县管。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均衡县域内学校实力,补充边远学校教师编制,不是一所学校能够做到的。只有统筹管理,加强校聘指导,才能避免骨干教师扎堆和校长权力过大带来的负面问题。
  "县管校聘"谨防"县管不如现管",需加大县级管理力度,不过度放权给校长。校聘是为了优化学科教师配置,让富余的学科教师流向缺编学校。在此过程中,校长的权力必须要受到制约和监督,否则就会发生"歪嘴尚念歪经"。
网站目录投稿: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