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如何才能安放真爱


  问:
  莎士比亚说:再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
  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
  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
  再美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
  该放弃的决不挽留;该珍惜的决不放手,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
  也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
  和深爱的人分手后无数次想起对方,每次心都隐隐作痛,无法自处,买醉好像是唯一的办法。阴老师您好!请您帮助我,道理都明白,但人就是非常痛苦。
  回复:
  您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您和深爱的人分手,既然分手一定是有理由的,如果理由依然存在,结果当然也就不会有任何改变。痛苦会有,但正常情况下会逐渐减弱,如果您长期无法释怀,建议找当地心理咨询师看看,应该会有帮助。祝福!
  问:
  佛学要旨,即世间一切人、事,都是"因缘"聚散无常的变化现象。"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此中本来无我、无人,也无一仍不变之物的存在。因此对苦乐、顺逆、荣辱等境,皆视为等同如梦如幻的变现,而了无实义可得。后世所谓的"放下"、"不执著"、"随缘销旧业,不必造新殃",也便由这种要旨的扼要归纳而来。这些观念,便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更深一层的精义。
  人一生,来到这个世界,根本就是来偿还欠债,报答所有与自己有关之人的冤缘的。因为人都是赤手空拳、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一无所有。长大成人,吃的穿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众生、国家、父母、师友们给予的恩惠。人只有负别人,别人并无负己之处。因此,要尽我之所有,尽我之所能,贡献给世界的人们,以报谢他们的恩惠,还清我多生累劫自有生命以来的旧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而为世为人,济世利物。大乘佛学所说首重布施的要点,也即由此而出发。
  唯此,我心稍安。已欠太多,也是缘分不浅,对吗,阴越老师!?
  颂安问好!
  问:
  凡是人,处世都有所求。有了所求,就有所欲。换言之,有了所欲,必有所求。有求就有得失、荣辱之患;有了得失、荣辱之患,便有佛说"求不得苦"的苦恼悲忧了。----爱情是不是欲望呢,阴越老师?
  回复:
  您好!凡夫皆有欲求,不解"内无所得,外无所求"之境界,更不解"菩萨见欲,如避火坑"之因由。所欲所求,即便暂时获得,也不足一餐之美,其过患却绵延无尽。欲得份外之物,乃"贪",在欲、求、不得之各种痛苦循环中还不思解脱,是为"痴"。贪痴既盛,何来清净之心?无清净之心,何来清净布施之行?汝之布施,无非人情贿赂之世间法尔。希望您多加思维,放下外求之心,反求诸己。
  问:
  阴越老师您好!您是佛家弟子吗?如此回复,叹为观止!您分明不是个心理学家,而是个才情惊艳的奇女子,恕小生有礼了!折服哈
  祝好!
网站目录投稿:绮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