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一硕士论文疑似大面积抄袭"一事引发舆论关注。昨日,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回应,经调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秘档案学系档案学专业硕士毕业生陈振的学位论文《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保障研究》确为抄袭,其他相关调查仍在继续。 比对两文后发现,两篇论文正文部分高度相似,连中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甚至致谢语都近乎一字不差。虽然早在2013年,教育部等三部委就公布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建立学风监管与惩戒机制,严惩学术不端行为,对学位论文作假者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撤销学位。"但因为在现实中被曝出的硕士论文抄袭事件较少,自然就有了侥幸心理,胆大包天了。 不过,审查机制是一回事,教育功利化恐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今形势下,多数人读研究生并不是为了学习什么知识,更多的是为了混一张文凭,谋一份工作而已。如此心理,又碰上了不少高校的宽进宽出,这位抄袭者就更加有恃无恐,就算被审查出抄袭,也不过是换篇论文的事,照样毕业。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人羞耻感缺失,尤其是当下大学教授抄袭现象也屡见不鲜,如此氛围下,学生自然会上行下效。这一点还体现在,如今的教授成了"老板",时常"无偿"占有学生的劳动成果,比如,教授挂名出书,文字却是学生捉刀。这种扭曲的师生关系,生产出的自然是畸形的"产品"了。 当下来看,要遏制学位论文抄袭这一问题,还是要从严肃处理做起,落实现有的规章制度。《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要求:"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加大学位论文抽检力度,改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统筹学科评估。对评估中存在问题的单位,视情做出质量约谈、减少招生计划、停止招生直至撤销学位授权的处理。"从这个角度来说,对这位学生和其导师进行必须的惩戒也是治标的必然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