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营造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


  自主创新依赖于创新文化激励,创新文化来源于全体公民的努力。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氛围。"按照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笔者联系社会实际就如何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谈几点肤浅的意见。
  大力宣传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文化氛围。自主创新离不开辛勤的劳动。要在全社会提倡热爱劳动、不懈奋斗、勇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精神;自主创新离不开广博的知识,要在全社会广泛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自主创新离不开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要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能够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良好社会环境;自主创新离不开创造精神,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提倡创新精神,改善创新机制,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
  广泛提倡自觉购买自主创新产品的大众消费文化。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这说明,自主创新人人有责。支持自主创新,要体现在包括消费文化在内的方方面面。记得一位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曾呼吁"推动全民使用自主创新产品"。我认为很有道理。具体讲,可以在完善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政策的同时,严格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制度。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主要政策制度应用于一般国有企事业单位,并加以提倡和推行。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包括实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机器、技术、工艺等生产经营性采购,凡是性能价格比一样或相差不大的,应以自主创新产品和国产品牌为主。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和主要财政拨款的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普及工具、材料、用品等工作与生活性采购,大多数应使用自主创新产品和国产品牌。凡采购进口物品者,应当经过一定的审批过程,或者在事后进行监督。建议有关部门制定这方面的专门政策。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自主创新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首先要澄清有关自主创新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有的同志将自主创新看成纯粹是科技人员的事,或是企业的孤立行为,忽视或放弃了产品链的上下游及市场的作用。我国一些垄断市场的部门或企业集团对国产设备特别是创新产品缺乏信心和热情,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其掌控的市场资源向国外倾斜。一些企业负责人只关注任期内的短期业绩,而缺乏长远的创新战略和决心。还有一些同志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缺乏信心和勇气,甚至还存在弱国心态。
  这些不正确的认识显然不利于形成全社会支持创新的氛围。实际上,中国人并不缺乏创新的智慧和创新的能力,只是中国人自主的精神和创新的魄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位汽车产业专家指出:"中国要加强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必须摒弃技不如人的自卑心态,树立敢于超越的民族自信心;摒弃拿来主义的依附心态,树立自主创新的民族精神;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树立锲而不舍的艰苦奋斗精神。"科技部一位专家说,有的企业不努力塑造自己的品牌,热衷于搞"自废武功"式的所谓市场换技术,甚至把别人的品牌视为自己的品牌,高谈"中国大众"、"中国奔驰"、"中国宝马",说到底还是一种弱国心态的反映。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和企业把一味的长期招商引资和中外合资当成了企业家们的使命。有的人为了短期的政绩、为了拉动地方的GDP、为了企业自身的脱贫解困,却不为长远的自主创新着想。
  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来推进自主创新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要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在全社会对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例如:由中宣部、科技部共同组织数个单位参加的自主创新报告团,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的主题,在北京、上海、山东、辽宁、安徽、湖南、陕西等10多个省市巡回报告,引起强烈反响。这种能够激励我们在全社会营造自主创新良好文化氛围的报告活动,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向社会各个层次、各个地方、各条战线延伸。
  把创新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之中。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强调要"发展创新文化",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了在全社会建设创新文化,全国上下各级单位和部门,应将创新文化建设同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各种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并融入其中。
  借鉴国外营造创新文化氛围的经验。创新文化不是封闭文化,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创新文化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例如:英国剑桥大学的分子生物实验室(简称LMB)就善于培育良好的科研风气。可以说,良好的科研风气在LMB代代相传,科学家只重科学价值而不论资排辈,课题组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互相激励和支持。LMB的一位教授说,剑桥最吸引他的,是这里的学术环境,你周围有各个领域的大科学家,随时可以与全世界最有智慧的人交流思想。LMB也反映了英国许多研究机构的传统和风气。牛津大学医学院的分子生物研究所,各实验室的人都可以在一起喝茶、自由交流。实践证明,鼓励学科交流,甚至跨学科交流,鼓励科学家的思想碰撞,是创新的很好途径,这也是英国科研机构的普遍特色。又如美国,在重视创新人才、奖励精英、宽容失败方面也很有特色。在美国,人们比较关注的奖励主要是院士头衔和国家奖章,最有吸引力的当属美国政府颁发的美国科学奖章和美国国家技术奖章。截至2005年3月14日,全美已有417名科学家荣获此项殊荣。对那些认真研究但长期没有结果的"失败者",美国政府有关部门并未弃如敝屣,而是非常宽容。以癌症研究为例,每年联邦政府在这方面投入的经费不计其数,但实际上进展非常缓慢。联邦政府并未因此而大发雷霆甚至取消拨款,反而是一如既往地支持研究人员的工作。只要科研人员在癌症研究领域提出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新想法,政府就会立刻关注,给予他们大力的经费支持。联邦政府这样做,为的就是"满足科学家们的好奇心",以催生更多的创新型的成功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借鉴科技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我们一定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
  (
网站目录投稿:听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