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子关系中我想分享的"三无"思想病毒 关键语:亲子关系 心理学 NLP 思想病毒 记得去年10.19号,那是我第一次进入张国维博士的课堂,之前一直对这位长者很好奇,他是一位怎样的人呢?他是如何运用NLP这门实用心理学的呢?又是如何为人指点迷津的呢?关于这些其实在江湖上早已有他许许多多的故事。 正好我也偷偷懒,写点有意义和在生活当中我们需要注意的事情,我个人认为这会更有意思。(啊~你还不知道张国维博士是谁?那就请自己点击看看吧。) 这次我想分享的是在NLP理解层次,上三层中的第一层信念价值观。在生活中人们因为信念而衍生行为,因为价值而滋养动力。 那在亲子关系中,信念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它又会怎样影响孩子的一生呢?这也是我想为朋友们分享的一些我对心理学这个领域的所学和所知。 在NLP中有个名词叫"思想病毒"即限制性信念,那到底这个东东对人有多大的影响呢?呵呵,别急请往下看。 情景一: 在一个周未的下午,明明的爸爸带着明明去公园游玩,在公园里明明见到了许许多多自己未曾见过的动物和玩具,忽然他眼前一亮,在众多玩具中发现了一个与最近动画片中经常播到的动画人物玩具,于是嚷嚷着对爸爸说,爸爸我要买这个,我要买这个,这个好玩!明明的爸爸似乎像条件反射般的看了眼那个玩具对明明说,这个玩具不好,一点意思都没有,你都不会玩这个玩具,于是带着孩子迅速离开玩具旁,任由孩子哭闹也不理。相信在生活中这种场景我们可能都有曾见过,就这样在明明的小脑袋中开始了一段思索,为什么爸爸说我不会玩这个玩具不买给我呢?嗯,爸爸是对的,我不会玩这个玩具。于是他学会了无助,虽然这个玩具很好,可是我不会玩。(虽然这个目标有可能实现,但是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做到) 没想到,谁曾有在意到竟然短短的一两句话,就会令到孩子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呢!这种小小的事件片段在孩子的童年中会经历多少次呢?我回往我过去的童年……。 在成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遇见一些事情后,第一反应是否会在想,这个事情(目标)确实很好,可是我没有能力做到!是真的没有能力做到吗?为什么我们会习惯性的第一反应会是这样呢!是的,原来根源在于我们年幼的时候被父母或他人灌输了太多这样的"思想病毒","你不懂的、你不能的、你不会的、你这样做没意义的、无论你如何做都是没有用的"等等这些负面能量的词语,填鸭在我们脑中设定和限制了我们思维的框架。那做为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做?在NLP中有条经典语句是这样说的"凡事必有至少三个以上的解决方法"当我们能够从这个方向看待事物时,我们就一定能够突破限制性的信念,来拓宽我们大脑的地图。 情景二: 无论能力如何,渴求的目标不可能实现。孩子无望是如何来的? 妈妈我想吃糖,不准。爸爸我想玩玩具,不行。不准出去玩、不准玩游戏,不准这样,不准那样,不准不行不能,每当父母说一次"不"字孩子就失败一次,父母制造了许多理由和意义,这些文字经由理解进入了孩子的潜意识,于是做X等于Y产生了因果。 任何孩子想做的事情,打击他就会令他产生无望,这样就限制了孩子的成长,当孩子成年后这种无望会令到他对许多事物连尝试都不敢去做。 如:现在比较多的宅男、宅女,是什么原因令到他们不愿轻易出门交友呢!是什么原因令到许多人连应聘都不敢呢!等等。 情景三: 孩子与妈妈一同上街,在路上孩子想买一根雪糕吃,妈妈我要吃雪糕!妈妈说:没钱不买,可是走着走着妈妈带孩子走进了一家服装店,妈妈看中了一件喜欢的衣服买了下来,衣服的价格是200块,雪糕的价格是2元。这时年幼的孩子在心里想,2元钱妈妈说没钱,200元钱妈妈有钱,此时孩子头脑会很混乱,就是我不重要了,其实这比我不重要更严重,觉得自己根本完全没有价值,连量度的标准都没有,于是孩子学会了"无价值"(由于某种原因,自己不配得到自己想要的或目标),在这样类似的情景中尤其是在7岁以前孩子更容易学到。那什么是价值?标准何在?什么又没有标准呢?标准是由谁来赋予、制定和比较的呢?如:高矮、胖瘦、美丑。 是的,许多时候经由父母无意间的二、三句话,可能就会在年幼的孩子大脑中形成一些判断标准,那这些标准是绝对的吗?如,样貌的美丑,在我国的唐代胖的姑娘叫美丽,可时至今日怎么开始流行瘦的了!高矮,难道就一定是身高像姚明一样才能算高,那我们伟大祖国的伟人高不高! 记得在《NLP教练式管理》课堂中团长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儿,她的妈妈在她临前对孩子说了这样一句话"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然后离开了人世,于是这女孩相信了妈妈曾说过的这句话。试想当这个女儿年满20多岁正是准备恋爱出嫁的时候,每每遇见心仪的男孩时,在她脑中就闪过她妈妈曾说过的那句话"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她将来的恋爱会幸福吗?即使结婚后这又是一段怎样的婚姻呢? 当我们看到这里,大致也了解到了什么是"三无"思想病毒(无助、无望、无价值)之后,我希望能为朋友们带来一些启发和深思。 最后再分享一些亲子关系教育的句子: 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 孩子不是听你说什么,是看你做什么; 你好了,孩子就好了;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不要经常对孩子说:"我是为了你好,要不是为了你,我就……";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自己的,不是为了某人而活的,不要让孩子背负父母的责任,这样本身就不是负责任的态度; 每个孩子本身就具备了要成长的本能; 孩子一生下来,便爱、信任及听从父母; 孩子再坏的行为,都不是针对父母的; 家长对孩子付出的爱是没有任何其它东西可以替代的; 孩子在不断地努力做好,就算当他弄得最糟的时候也是一样,因为每个人都想尽力做到最好; 家长只不过是帮助孩子把自身的这份能力有效的释放出来,鼓励孩子将最好的自己展现出来; 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不等于整个人; 总有更好的办法,只在于家长肯不肯去找,因为凡事必有至少三个以上的解决方法; 所有亲子关系的改善,必先来自家长的一些改变,想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其实《NLP亲子关系工作坊》课程并不只是解决孩子的问题,而是解决父母自己的问题。 好了,写到这里短短文字不能详尽表达出张国维博士亲子关系工作坊的全部内容,我也只是拿出我个人有所体会到的一些重点拿出来分享,当然在课堂当中,博士会详细讲述孩子在0~7岁印记时期、8~14岁模仿时期、14~21岁社交时期等,更为详细具体和有效的亲子技巧和观念。还在等什么呢?博士最近的一期亲子关系工作坊在2012.3.28-31(四天) 杨长懿 2012.3.10 16:23 ―――――――――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欢迎访问我的 博客:http://blog.sina.com.cn/nlp6 微博:http://weibo.com/yangchangyi 邮箱:463363628@qq.com 长懿过往学习资料分享(请点击此处) 手机:13411177809 杨长懿 中国NLP学院网址:www.nlp.cn 备注:如需NLP心理学课程、企业内训、合作加盟、心理咨询、请邮件或电话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