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精神分析疗法案例双面人


  一、案例背景描述
  小文,女性,25岁,现在是一家跨国公司的市场部助理总监,工作一直非常出色,每个月都能超额完成工作指标,深受领导的赏识,很多同仁都非常羡慕她。在他人看来,小文是幸福的。但是对于小文自己来说,她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感到非带的苦闷,压力非常大。白天正常上下班,跟客户谈一些工作事宜,但是到了晚上,她却穿着性感、浓妆艳抹,眼睛会化很黑的眼影,手和脚的指甲都涂成黑色,独自去酒吧,过着另外一种生活。如果不去酒吧,心里就会觉得空落落的。
  小文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父亲是研究生导师。在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溺爱孩子的人,只是那时自己还小,所以没什么特别深的感觉。上学的时候,父亲变得非常严厉,不管是考试,或者文艺方面,都要求小文一定要优秀,比别的孩子出色。如果达不到,就受到惩罚,跪搓衣板。而小文从小也认为自己应该这样,比如考试的时候,如果考了第二名,没有达到第一名,那么下次就一定要做到第一名。长大以后,小文自己心里有一种压考,如果做不到的话,就会对不起父母,让他们失望。如果考试没有考好,父母那种态度会让自己心理上承受不了,很怕他们放弃自己。所以,小文觉得,既然父母这样要求,那我就一定要这样做,不能让他们失望,一定不能。而母亲是一个很随和的人,是一个好老师,对小文的生活起居照顾得很好,但是,小文总觉得与母亲之间好像没有像其他的孩子跟母亲之间的那种非常亲密的感觉。比方说,当父亲要求小文做事情的时候,即使母亲觉得不要给孩子这么多的压力,她也会站在父亲的那一边,认为父亲是对的,要求小文这样去做。小文希望母亲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因为自己也有脆弱的一面,但是她每次都会说,你一定能做好,你可以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总觉得缺少一种自然的亲情。每次看到别的父母跟孩子温馨的场景,自己就有非常想亲近的感觉。而自己也感觉到,父母的要求,跟他们对自己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觉得自己跟那些学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只是住在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而已。
  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使小文养成了做事情追求完美的习惯,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最好。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工作以后,这种状态也一直保持下来。三年前,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小文被提升为单位市场部的助理总监。小文感到压力非常大,也没有一个可能疏解压力的渠道。生活中朋友很少,与同事的关系,也仅仅局限于一般工作关系,没有深入的交往,更不会谈一些私密的事情。四年前,小文开始到酒吧,疏解自己的压力。每到晚上,小文就将自己打扮得非常性感,找一个角落,与陌生男人聊天。但是,她从不会主动找人聊,决不会与同一个人聊第二次。如果有同一位男士想跟她继续聊,小文马上就会换一个酒吧。而聊的内容也是不真实的,想到什么说什么。比如会说自己是一个自由撰稿者、英语老师、全职太太等。但晚上这样的生活很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小文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这种样子,影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比如,小文平时去酒吧的时候,会把手和脚的指甲都涂成黑色,但是有一次,洗掉了手上的,脚上的却忘记了,而且是夏天,穿着凉鞋,第二天去上班,被同事看到了。自己这才恍然醒悟,发现了这个失误。
  最近一年来,对于自己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小文内心陷入了深深地冲突之中,感到非常痛苦,无法自拔。每次从酒吧回来后,都感到后悔,烦恼不已,但又控制不住,一天到晚都在想这件事,生活疲惫不堪,因此来到心理门诊,迫切希望改变目前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二、心理诊断
  人格内在冲突的适应障碍。依据如下:
  1、来访者的心理冲突导致个人愿望与外在现实无法配合,从而造成了内在的紧张和焦虑,为来访者所不能接受的本能与自我之间的冲突导致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
  2、从来访者的人格结构来看,冲突来自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以及它们与外在世界的冲突。
  3、来访者早年生活经历中经由创伤激发的负性情绪体验未得到适当宣泄,长期压抑在潜意识中,没有上升到意识层面。
  4、从心理防御机制的运作过程来看,来访者采取了压抑和反向形成等防御机制。
  三、成因分析
  (一)源于强烈的内心冲突
  表面看来,来访者心理矛盾和冲突是来访者的两种不同的现实生活状态间的冲突,而事实上,来访者人格结构间的不协调(本我、自我、超我的相互冲突)才是造成来访者两种生活状态的根源。
  来访者的这种行为方式虽然在其意识层面上给来访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在潜意识层却给她带来了好处,因为来访者从小受到了父母严格的教育,深深地内化了父母对她苛刻的态度,每次做事情的时候,就会想到父母对她的态度,这让她感到非常的焦虑,很怕他们放弃自己,所以在自我的调控下,压抑了许多情感和欲望,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寻求自我满足的、父母希望的生活。但是对于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来说,这样的生活过于沉重,过于压抑,所以,自己内心深处就想舒缓自己的压力,找寻另外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情感和欲望。晚上衣着鲜艳地到酒吧寻求关爱和温暖,恰恰是来访者潜意识里一直想要的自由与释放。但意识里又不能完全接受这样的生活,所以就产生两种行为、两种生活状态的冲突和矛盾。
  所以,由此看来,两种生活状态的冲突只是一个表面症状,是来访者早年生活里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的反映,其出现是经由比较深层次的原因所造成的,而这个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家里的亲子关系。
  (二)源于早年成长经历里的创伤体验
  来访者特别小的时候,如果考试达不到父亲的要求,就要受到惩罚。由于在创伤性经历中激发的负性情绪没有得到适当发泄,它和情绪事件被压抑在潜意识里。
  工作后现实世界中遭遇的压力,使早年生活里压抑许久的情感和欲望进入意识领域,由于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与同事保持简单的同事关系,没有深入的交流,缺少外在的社会支持,所以导致了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
  (三)源于不和谐的家庭亲子关系
  来访者父母是大学教授,父亲要求完美,严厉,母亲相对较随和,但很少与来访者进行沟通。同时,父母与来访者之间缺少情感交流,来访者感觉到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跟对待自己的研究生没有区别,反映了父母混淆了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的界限,把家无形中看作学校、看作教室,从而也把来访者看成了自己的学生,以教师的理性教育唯一的"学生",缺少关爱和温暖,而这种情感正是来访者所需要的。这就使来访者在与异性的交往方面产生了一些问题。即使已经长大了,来访者还生活在小时候跟父母交往的幻想世界里,一定要优秀、温文尔雅,不能以一种不太正经,不太严肃的形象出现在别人面前。酒吧成了来访者幻想的场所,虽然在内心里有很强的一种跟异性建立亲密关系冲动和愿望,但不能显示真实身份,不能跟人建立长期的关系,一旦有人想继续亲近,这种幻想状态就被打破,所以来访者就会选择逃避。白天晚上的两种生活状态,表面上保持了理想生活和现实生活的完整性,实际上却混淆了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
网站目录投稿:盼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