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都衣舍要解决的是,如何管理和协调22个子品牌(含已立项的品牌)和267个小组。 从大的管理架构上说,韩都衣舍每三个人标配组成一个小组,三到五个小组是一个大组,三到五个大组组成一个部,部之上则是品牌。但由于各个品牌的规模不同,这种分工又不尽然,例如,HSTYLE女装品牌有四个大部,但AMH只有一个大部,此是从纵向来看。横向协同方面,小组之上还有主管、经理,负责协调组与组的关系。 由于小组之间的关系是竞合的,既有合作,又要竞争,因为每天都有排名,同时,公共平台的力量总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存在一个给多给少、优先次序的问题,需要主管和经理进行协调。而赵迎光格外看重这种"倒逼"机制:首先对于小组来说,充分感受到市场的压力,倘若业绩不好,一是影响收入,二是影响排名,排名涉及荣誉感,三是影响稳定性,你做不好,组员可能就会跳到别的小组;其次是对于公共部门,小组整天都在和公共部门、后台部门互动,比如摄影部、人资部等,这样就把压力传导到了公司内部,使内部机制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其三是对于主管和经理,在面对统筹协调问题时,必须给出合理的缘由,由此逐渐形成管人的意愿与能力。 从部门制切换到小组制,效率曲线是一个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的过程。因为在部门制下,部长做决策,员工做执行,在专一业务上,其效率一定是比小组制高的,而拆开之后,每个小组的头都是一个部门长,都要操心经营的问题,他就要去试错,需要一段时间过渡,而等整个这套系统的能力具备了的时候,效率又会高上去。 仅有"倒逼"机制不够,还要形成很强的中央能力。赵迎光将主管、经理的管理行为称为"服务型管理",公司层面对各个子品牌、小组给予的支持与服务,才是多品牌持续扩张的更关键的原因,可分为三条线: 其一,按照规模和成长性划分,集团总经办下设两个组,品牌规划组与运营管理组。品牌规划组的定位在于帮助品牌走完"从无到有"的过程,包括前期的市场调研、商标注册、知识产权保护等等,从0到1000万,这个阶段的品牌都由该组来协助解决各种各样的事情。运营管理组的功能则在于"从小到大",过了1000万以后,主要由该组提供支持。 这种机构设置与公司"抓小放大"的策略是一致的:当品牌小的时候,由品牌规划组和运营管理组提供帮助,总经办也会定期为小品牌的负责人们召开掌门大会;当品牌大到一定规模之后,就为其举办成人礼,令其独立出去,不再占用总部职能。 其二,按照功能和合伙人的注意力划分,分成产品系和营销系,产品系由刘军光负责,营销系由赵迎光负责。赵迎光谈到,"其实我们每个子品牌也是由这两个部门组成的,每个子品牌的标配是15人,10个人做产品,5个人做营销,即产品团队加营销团队,光有产品没有用的,对于子品牌的孵化,孵化它的营销能力很关键,你怎么提炼卖点,怎么做产品规划的企划,这是有一套能力的,而子品牌的分工方面,也主要是由我们两个负责,他分几个我分几个,其他合伙人不直接管理子品牌"。 其三,由企划部提供专业支持。韩都衣舍的企划部有将近100个人,相对其2600人的员工总数,这一比例是惊人的。企划部负责制定详细的企划案,以此把握品牌和品类的产品结构和销售节奏,为品牌规划组和运营管理组提供专业建议。 在韩都衣舍,产品设计是要卡企划周期的,商品是有生命周期的,你在什么时间段要上什么产品,你要什么时间来下单,都要严格地卡的。还有就是商品比率,你不可以太偏,不可以因为设计师的个人偏好导致某个类目太大。这相当于给出一些框位,比如给你100个上衣的框位,50个裤子的框位,你再想设计上衣,设计完100个就行了,你只想设计10个裤子,那不行,也就是说,要把销售曲线做对,把商品比率做对。 这实际上就是要按规律来办事,从无规划到有规划,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企划部其实是一个大数据分析团队,其经验来自于我们对女装的调校,因为它已经走过两三个生命周期了,逐渐懂行了。当然,企划案只是一个参考,等于是说这样比较会比较好,然后设计师再根据自己的想法往里面填,但不可以跑得太偏。 迪葵纳2014年2月并入韩都衣舍体系,此前已在中老年女装市场耕耘了7年,品牌名是"艾茉",店铺等级为五皇冠,加入韩都后更名"迪葵纳",自2014年4月份上线,不到1年时间做到1600万销售额,负责人李涛表示满意。 李涛谈到,"产品规划实际上就是对整个市场的预判,对品牌增速的控制,它考验的是团队的产品能力、销售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以前我们不懂这个,结果是卖好卖坏都不知道,货压下来了就清仓。现在这种有规划、按节奏的做法是有益的,一是加快成长速度,二是提升成长质量"。 也就是说,韩都衣舍的小组制有两套并行不悖的逻辑,一是自下而上的人人创新,二是自上而下的中央控制。某种意义上,企划部相当于韩都的发改委与数据中心,根据历史数据,参考年度的波峰波谷节奏,制定目标,然后分解到小组,每个小组,在月度、季度、年度,都有细分的考核指标。可以说,企划部的有效控制对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工作是极为关键的,否则每年由小组制策动的数万款产品下单,没有节奏控制,纯粹找死。 电商领域的创业创新创富,在度过最初的兴奋期之后,已逐渐进入实质阶段,真正的较量可能才刚刚开始。人们越来越能够理解:重要的不是互联网,而是通过互联网进一步回归商业的本质,最终留下来的终将是那些更懂这门生意的本质的企业,而非更懂互联网的企业。 韩都衣舍已经不再是一家互联网企业,从能力上看,它就是一家服装企业,这可以看成是我们这个互联网+时代、万众创新之下的一种保守,只不过,它在用新的方法论指导实践,这又是这个时代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