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不知多少股民又陷入祥林嫂模式:为什么50元就卖了新浪;为什么在150元时就觉得腾讯股价太高了?中国股民被科技泡沫论折磨了十多年,而中国的科技公司从来只用财报回应外界质疑。 腾讯、新浪微博用2017年一季度财报,再一次证实了社交网络的长盛不衰。 微博的数据尤为引人注目,营收和用户均有大幅增长。看样子,似乎真的可以给Twitter上一课了。 微博在2017年第一季度,实现净营收1.99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7%,超过公司此前预期,净利润更同比增长了近三倍。 截至2017年3月31日,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达3.4亿,按年增长30%,创造上市以来单季度增幅新高,并历史性地超过Twitter。 微信则继续夯实了全民APP的地位。 从腾讯披露的财报看,微信合并WeChat的用户数,在今年第一季度达到9.38亿,同比增长23%,这一增速虽略低于2016年第四季度的28%,但也堪称高速。腾讯社交网络的变现能力正在逐步展现。财报期内,社交网络收入122.97亿元,同比增长56%。 从微博到微信,营收和用户全面增长,宣告了一个社交全盛时代的到来。而就在一两年前,快手、探探的快速崛起,人们还不禁为"两微"的老派捏把汗。微博和微信缘何焕发第二春? 首先,从大势上看,中国互联网仍在高速成长。 据CNNIC统计,中国仍然有6亿多人尚未接入互联网,这几乎相当于一个欧洲、两个北美的市场规模,潜力巨大。 在既有庞大存量用户基础上,微博和微信仍然在加速渠道下沉,在这一过程中,大批低线城市和农村居民被发展成新用户。 早在2014年,微博就把渠道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作为运营的首要任务。为了能够最广泛地抵达用户,微博选择了和电视媒体合作,在爆款综艺节目中植入互动环节。仅在2014年,微博与20多家卫视、超过100档电视节目进行合作,包括《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了》等热门节目。微博数据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到2016年,"二、三线占据微博整体用户的半壁江山。" 不过,"珠三角、长三角、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人口大省的微博用户占比较大。"相比之下,微信对低线城市的渗透更为彻底、更接地气,从北上广的写字楼到贵州的小县城,微信也许是当前除QQ以外,人口渗透率最高的互联网应用,甚至在一些地方,上微信几乎等同于上网。 其次,社交网络仍然是最易获得的精神避难所。 经济高速增长,其副产品就是阶层巨变所引发的社会思想动荡以及全民不平和:移民热再起反应了富裕阶层对财富的不安全感;对限购、学区房的风声鹤唳折射了中产的焦虑;一呼百应的逃离北上不过反复消费了底层对未来的无望。 微信、微博已是许多人离不开的电子吗啡。 承担欧盟研究基金出资的"全球社交媒体影响研究"项目的英国科学院院士、人类学家丹尼尔·米勒带领研究团队在中国、英国、巴西、印度等9个国家的田野调查发现:"社交网站修正了其他新媒体所带来的孤立化与个体化的影响,将人们重新带回了那个曾几何时人类担心早已失落的、紧密交织的社会关系之中。" 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过得并不如意,但在社交网络中寻找了理想生活所带来的快感。丹尼尔·米勒团队在中国的调查发现:中国社会已完成两种迁徙潮——从乡村到城市,从线下到线上,而后者让人更为接近和融入现代生活。伦敦大学学院人类学博士生王心远在浙江一个小镇十多个月的调查发现,对于那些流水线上的90后来说,"手机以外的生活是无法忍受的。" 最后,微博和微信仍在不时调整策略应对市场变化。 微博不必说,通过投资一直播切入了火热的直播市场,另外早期对PGC视频内容的扶持,也换取了短视频江湖了抢占了一席之地。新浪微博CEO王高飞近期也透露了短视频战略方向的大调整:"从今年开始,我们将产品的中心放在UGC(用户原创内容)的视频领域。" 微信虽然并未上线直播功能,但是其即时通讯工具的自然属性,赋予了其对于任何潮流慢半拍的底气。当然,并不是所有潮流都需要去追赶。作为国民APP,微信每一步功能拓展都显得极为克制,以避免伤及用户体验。 原文标题:社交都第二春了,你还在纠结买不买微博、腾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