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古代汉族男子都束发吗古人为何要束发


  "束发",是一个经常见于有关古代礼仪的词,一般指的是男子到了一定年纪就需要把头发全部扎起来,用一些物品固定住,然而很多人还是对影视形象中扎一半留一半的那种"飘然若仙"的形象念念不忘,认为那样才是美的。的确,从美不美的角度来看,束发总是更加的端正、肃穆,没有留一半更受欢迎,但实际上,全部束起来才是古代汉族男子应有的状态。
  1.束发是什么
  经历过清朝初期的"剃发易服",那些宁愿失去生命也不愿意丢弃汉族传统蓄发的人,早已经不存在了,清朝末期又经历了来自列强的侵略,满清的标志辫子也被剪去,国人的形象也就逐渐向现如今短发的形象靠拢。不过在此之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受到这种思想影响的汉族人,是不会轻易剪掉自己的头发的,自然包括男子。
  在清朝之前,汉族男孩在八九岁之前是不束发的,头发自然下垂,这就是所谓的"垂髫";八九岁之后到十五岁,头两侧扎两个发结,就像羊角一样,名为"总角";十五岁的时候解散总角,扎成一束但是不冠,成童;二十岁时行冠礼,成年。一般来讲,成年人的头发都是需要束起来的,至于影视剧,如果是历史剧,这样的形象自然是有问题的,不过如果是武侠或者其他,看看就好不必当真。
  2.束发用的工具
  再来说束发用的工具。你以为古代男子束发就是一根簪子或者一个发冠吗?太天真了,古人远比你想象的更会玩。你是否对课本上出现过的一个东汉击鼓说唱的陶俑有点印象?笑逐颜开的陶人脑袋上扎的你也一定很眼熟,那很像是现如今陕西和晋西北居民在头上缠着的头巾。这两者之间不一定就是历史传承,只能说很像,至于是否是代代相传,还得找一找它们之间的历史联系。
  幞(音扶)头,是一种包裹头部的纱罗软巾,隋唐时期男子的普遍服饰,因为用料通常为青黑色,又名乌纱,所以也俗称"乌纱帽"。幞头当然也是不断发展的,相传幞头原名"帕头",始于北周武帝时期,到了唐朝改成幞头,而材质也在变化,因为原本用纱罗太软,所以后来不断进行改进,加入桐木片、铜、铁丝,又将样子进行改造,所以也就有了平式幞头、软脚幞头、结式幞头等各种分类。
  另外的簪、冠、冕等都可以用来束发,只不过根据时代的不同,还有身份地位、日常生活方式等的不同,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的。而且,男子同样也有追求美的权利,还记得《水浒传》中头上戴花的"钢铁好汉"们吗,宋朝时期簪花可不仅仅是女孩子的专属,男子同样乐此不疲,这可是由皇帝引领起来的时尚潮流,还有官方出品的规定,试问这种情况下,能不流行起来吗?
  3.为什么要束发
  最后来说说为什么要束发。这其实有很多方面的影响,今天简单说说其中两个。第一个,古代农耕生活,如果头发垂落下来会非常不利于日常的工作,不好打理,因此将头发束起来,再加上一些头巾之类的让头发全部"藏"起来,就完全不用担心头发会挡住眼睛,阻碍工作了。另外这样还能够保证夏日不会太热,冬天头部不会受凉,非常实用。
  第二点,区分。中原地区与游牧民族们是有区别的,孔子的那句"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就是很好的例子,"被发"与"左衽"都是异族的标志,是一种落后不文明的社会状态,为了有所区别,自然要束发右衽,更何况,真正去找一找披发和束发的图片来看,披发虽然有现代的飘逸美,但是束发却更令人感到精神焕发,是一种很饱满的状态。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很多时候为了表示对黑暗社会的抗拒,或者遭受了重大的打击,有些人也会散发,还有一个"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李白大大,如此的狂放不羁,一般人也是不会做的。
网站目录投稿:紫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