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足球活动也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无数青少年和成年人积极投身到绿茵场或竞技,或娱乐。如何让足球活动在中职中职学校里普及开展,让学生感受足球活动带来的乐趣,是中职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应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青少年;中职学校足球;中国 足球活动是世界上开展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号称"世界第一运动",深受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人们的喜爱。一场高水平的足球比赛能够吸引着成千上万球迷或置身现场欢呼呐喊,或驻足电视银屏彻夜未眠。足球活动也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无数青少年和成年人积极投身到绿茵场或竞技,或娱乐。如何让足球活动在中职中职学校里普及开展,让学生感受足球活动带来的乐趣,是中职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应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中职学校开展足球活动的现状分析 1、中职学校开展足球活动存在认知差距。我国在近30万所中职学校中,仅有2 200所中职学校开展了足球活动。这一数字比例是远远不及国外发达国家水平的。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包括现存的客观条件,也有主观认识的不足。足球是一个高强度对抗项目,学校教师和部分家长担心学生在对抗中受,更担心因为踢足球影响了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此外,体育界也一直存在一种争议,即是"发现苗子,培养足球人才",还是"让足球活动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活动方式,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认知上的不同必然带来行动的差异,对体育价值标准的不同定论决定了足球在中职学校中的地位。中职学校足球是以上述何种姿态出现,最终的结果可能只有一个:升学率让足球走开。 2、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现有的资金投入,只够支撑门面之用。国家体育总局为了改变中职学校足球发展的现状,每年从体彩公益金中划拨4千万元用于支持发展中职学校足球活动。单从金额数字上看这已经是个不小的数目,但要是用于全国范围内推广中职学校足球事业,却是微不足道的,只能是起到引导、资助、奖励、基本保障的作用。有数据显示,仅2010年全国44个布局城市中,有2200多所中职学校约5000支队球队,参与人数过百万人。两个数字相互比照我们可以发现,参与足球活动的学生,人均获得资助只有40元。在极力增加比赛场次,却又极度缺少资金扶植的情况下,中职学校足球活动如何才能深入开展? 3、足球专业教师业务能力不足。中职学校足球活动的再次启动是顺应时代的需要,是中国足球的需要。它既有利于提高中职学校的足球竞技运动水平,又有利于锻炼学生身体活跃校园气氛。但从专业角度来看,我们现有的体育教师的足球素养还是有差距的。从现有资料来看: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师大部分都毕业于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学专业,只有小部分毕业于运动训练专业。教师缺乏训练经验、缺乏运动队管理方法,训练方法陈旧、方式单一、缺乏新意、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训练手段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影响训练质量。 二、中职学校开展足球活动的建议与对策 1、提高认识,明确目的。国家的需要,社会的和谐发展,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是中职学校足球活动的最终目标。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中职学校足球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缺乏正确认识,资金投入不足,教师缺少专业水平、场地不够等,才能从根本上推进足球活动在学校中的长期开展。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计划,做到事先有计划、事中有检查、事后有评价,动态跟踪,不断修正,以取得预期的结果。学校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宗旨是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让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建设人才。 2、因地制宜,加强场地建设。中职学校开展足球活动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现有的场地和器材情,不要过于草率和盲目,否则会增加中职学校在实际开展足球活动时困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各地区、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扩大足球活动开展的范围。当然,对着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学校的体育场地以不能满足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需求,体育管理部门及学校管理层要适时增加资金的投入,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建设,让学生足够的空间参与足球活动,这也是中职学校开展足球活动的基础保障。 3、重视舆论引导。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是深入开展中职学校足球活动的重要保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宣传中职学校开展足球活动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开展中职学校足球活动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为振兴中国足球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结语 长期以来,体育教育在各教育阶段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学校足球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为本,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让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宗旨,把业余体育活动和中职学校文化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运动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中职学校足球活动。 参考文献 [1] 卫平来.中职学校足球活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10(8):88-85. [2] 王格.我国中职学校足球活动开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4):99-102. [3] 刘玉兰.中职学校足球活动开展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