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给孩子读绘本《金老爷买钟》,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金老爷为了校准阁楼里一座钟的时间,在商店里买了四座钟,分别放在厨房、阁楼、门厅和卧室里,他跑过来跑过去地调整,却发现它们的时间总是不一样。金老爷很苦恼,请了钟表师傅来检验,结果却是每一座钟都很准。孩子解开这道关于时间的谜题后,知道了时间的特点——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流逝。以这个故事为引子,我们不妨让孩子来试着深度思考一下"什么是时间?你可以对时间下定义吗?"这也是一个引导孩子"把薄书读厚"的好机会。 从小到大,我们接收到的绝大多数"定义"都来自书本里的既定内容,前人已经总结、归纳出来了,后人只需要去背诵、记忆即可。一旦形成了这样固化的思维模式,当面对一个新概念时,孩子就很少会主动思考,"我能不能对一个事物或概念做出自己的定义呢?"站在家长的角度,也难免会认为,让孩子对一个抽象概念下定义,似乎是一个很高深的难题。其实不然,圆圈图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独立去思考、定义一个概念。 我们来尝试一下,如何使用圆圈图对"时间"做个定义。 我们把一个圆圈图划分为四个象限,顺时针来看。 第一象限是图例解释——你能用图例,或者从生活中找到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表示这个概念吗?例如"钟表"就是我们常常用来表示"时间"的一个物体。在第二象限里,你需要举出几个能够说明这个概念的例子,例如钟表上的小时、分钟、秒可以表示时间,平时说的年、月、日也可以表示时间。到了第三象限,你需要为这个概念提供一个不好的、错误的示例,你认为哪些东西是不属于"时间"的?例如厘米和毫升跟时间就不存在任何关联。根据前面三点思考,你找到了"时间"的具象是什么,也能够判断出哪些东西属于"时间",哪些东西不属于"时间"。那么现在,你能够对"时间"做出一个定义了吗?这就是思考的最终结果,在圆圈图的第四象限里,对这一概念做出定义。例如,时间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代表着过去、现在和将来。结合四个象限的内容,我们也就给时间做出了定义。 画这样一个圆圈图,孩子需要独立去搜寻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一个抽象概念做出定义和解释。这对他将来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