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听了几位老师的课,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缺陷:整节课只字不提课文中的插图,更不引导学生读懂插图。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疏忽大意的问题,而是反映了教师素质。说明我们还有很多教师不明白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甚至没有掌握住一般的教学方法,更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这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和认真解决的问题。 现行的课本中,都配备有不少插图。这些插图同课文一起,都是教材组成的部分,图文是一个整体,体现了编写的意图,体现了教材的教学目的。无论是哪科教材,其中的插图都是编写者费尽心思,匠心独运,为配合课文的教学而精心策划绘制的,实现了图文并茂。这是教材编写的一大进步。对学生而言,这些插图加强了直观性,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有利于推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对教师来说,既有利于备课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驾驭教材能力的提高,也为教师提供了现成的图片教具,省去了苦苦搜寻,自己绘制的麻烦,同时也给了教师授课时拓展想象的空间。总之,插图是师生教学中难得的珍贵财富和宝藏。但由于有些老师自身素质的原因,却往往在备课授课时忽略了这些宝藏,不懂得充分利用它,努力去发掘它,实在可惜。我想,各科教师都应该很好地认识这一问题,珍惜和积极开发利用这些宝藏为教学尽其所能地服务。无论语文、历史、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看图,指导他们读懂这些插图,并借助其了解欣赏与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人物风采,山川名胜、事件场景、风土人情等等。当然,教师必须首先要读懂插图,不仅是为教学需要,也可从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