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中国车市微增长背后的新考量


  2018年已进入后半程,中国车市持续了预期的微增长。但"微增长"背后发生了诸多错综复杂的变化,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考量中国汽车产业。
  问题集中爆发
  首先,车市的增长目前已处于低位,今年前7月乘用车产销仅同比增长2.6%和3.4%,7月更是出现同比和环比双降;从全年来看,增速较去年同期维持在3%左右。从市场消费需求来看,刚性需求转弱,车市增长由增量转入存量,消费市场已进入理性消费阶段,消费需求更加偏于实用消费,整体车市"量"的变化趋缓,进入零和博弈时期。其次,今年以来,以SUV驱动市场高速增长时代已成过去,增速放缓,从两位数回落到个位数,增长红利逐渐消失;而轿车增长率已超过SUV,重回乘用车市场主导地位,如何做出应对,调整产品战略已成众多车企的重新选择。
  从行业角度来看,一系列深层次的問题正爆发出来。一是近几年"造车新势力"崛起,以新能源和智能出行生态刮起了颠覆整个汽车产业的飓风,传统汽车业转型求变已刻不容缓;然而"船大掉头难"一直是国内传统车企最被诟病的一点。而造车新势力也并非高枕无忧,除了资质的门槛阻挠,更多的是如何跨越生产制造能力的鸿沟,成为所有新造车企业的难题。
  二是尽管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但品牌溢价不高。从上市车企上半年业绩预告中,不难看出单车利润水平不足,拖累了壮大和上升。相比跨国车企,中国车企的单车利润还有待提升。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盈利,没有利润的增长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因此,中国车企亟需补齐这块短板。三是新能源汽车发展遭遇瓶颈,首先是电动车的电池回收难题;其次是电动车的安全性再度升温;再次是充电桩建设拖了电动车发展的后腿。这些问题如不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谈何容易?
  另外,中美贸易战不断发酵对汽车业的负面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影响相对有限,却对零部件出口影响较大,中国汽车零部件25%左右出口到美国,如若出口受阻,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生死考验。
  各有各的难处
  微增长的压力,几乎在每个企业身上都有表现。"三年河东,三年河西"是现今中国车市的真实写照。法系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曾有过辉煌的昨天,但如今却陷入了暴跌之中,双品牌2017年销量仅为38.1万辆,暴跌37%,今年以来产销依然低迷不振,如果还不能找到改革的正确路径,在中国市场将失去翻身的机会。韩系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在去年经历了发展的谷底,今年上半年销量虽有所回暖,但7月又出现严重下滑。两家企业都是通过降价,以价换量来夺市场,未来,这两个品牌将继续面临渠道风险,以及在品牌层面维持和向上突破的难题。而本土化程度不够,又加剧了这种风险。
  二线豪华车阵营的弱势品牌,今年日子则不好过。林肯、英菲尼迪、讴歌举步维艰,已处边缘化窘境,其面临的共同问题是,车型少、国产化晚、品牌宣传及认知度不足,如再不能及时扭转颓势,未来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今年以来尽管日系在华市场普遍飘红,但东风本田却在逆势下跌,前7个月同比下降13.5%,由于此前CR-V"机油门"事件的持续发酵,导致销量折戟,按照这样的态势走下去,今年肯定"凶多吉少",想完成全年目标纯属纸上谈兵。
  在国企中,东风汽车大自主计划在实行多年之后,仍然存在问题,研发和市场的协调性仍有待提升。风神、风光、风行、风度等多个品牌如何协同作战,发挥更大的优势,是东风接下来将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今年以来,中国自主品牌销量裹足不前,除吉利汽车表现突出以外,其他车企表现乏力,低于乘用车市场的增长幅度,原中国品牌"一哥"长安汽车上半年销量同比更是下滑了10.8%。中国自主品牌整体压力在逐步加大,吉利汽车一枝独秀的态势对于自主品牌并不是件好事,在"双积分"、"合资价格下探"等因素影响下,中国自主品牌面临严峻挑战。
  马太效应加剧
  近两年分化已经较为严重的自主品牌变动不小,其中吉利汽车一跃超过长安汽车和长城汽车,成为新晋的自主一哥,广汽乘用车和上汽乘用车则延续增长势头,但更多的三四线自主品牌则普遍进入下降通道。当整体乘用车市场步入微增长的时代,品牌之间的竞争注定会进入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的阶段,在"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作用下,品牌的现有竞争格局将更趋两极分化。
  多年来一直在增长的主流豪华车市场,今年前7月再度实现20%以上的增长,这加剧了原本就十分激烈的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之间的厮杀。因此,合资阵营中"阴云不散"的企业能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迎来回天之时?自主阵营中当SUV红利减弱后,还能否找到新的增长支撑点?市场上的一些边缘品牌能否继续留存于市场?这些问题都成为下半年中国车市值得关注的大趋势。
  答案其实并不复杂。就法、韩系车而言,业内普遍认为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翻身难度还较大,这主要是因为自身品牌含金量降低、产品匮乏,同质化竞争严重。另外,对于韩系车而言,长期降价势必会引起连锁反应,原先的高端车型价格会被强行拉低,而走"性价比路线"的低端车型又显得毫无竞争力,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此外,强势合资品牌与一线自主品牌的双重夹击让法、韩系车腹背受敌,其市场份额更多被日系车抢走,而实力蹿升的自主一线品牌也对其产生较大冲击。
  不过,市场竞争的精彩之处在于出乎意料。近年车市中有一些并不引人注意但曾经创造过辉煌的实力品牌,极有可能带来剧情反转,这些品牌以合资阵营的福特汽车、北京奔驰,自主阵营的奇瑞汽车和比亚迪最具代表性。这几大品牌经过几年调整,将迎来新一轮的产品大年,有较大几率迎来新的增长周期,从而为后半程市场竞争增添意想不到的变数。
网站目录投稿:梦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