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成立于1952年,荟萃了一批当时国内著名的航空领域的专家。2003年6月,撤系建院, 创建国际一流金牌学院是该院的目标。学院下设飞机系、流体力学研究所、固体力学研究所、人机与环境工程系等四个单位,涉及4个一级学科,7个二级学科并承担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和工程力学三个本科专业的教学工作。一级学科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全国排名第一,力学全国排名第二,交通运输全国排名第三。学院拥有8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和3个博士后流动站,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为一级学科博士点,流体力学、固体力学、飞行器设计、人机与环境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工程力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重点学科数均占全校三成左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该院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32人,"神舟号"载人飞船的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为该院兼职博士生导师。该院现有四个博士点,五个硕士点,招收大量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生,经常与国外航天科研机构进行访问交流活动,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了良好条件。该院现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航天工程)和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三个本科专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是以航空、航天为特色的主机学院。由1952年南航建校之初创建的飞机制造专科白手起家发展为飞机系,及后续的飞行器系、空气动力学系;2000年10月,按照学校总体发展部署,飞行器系、空气动力学系以及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教研室组建成立航空宇航学院。 学院下设直升机系 、飞行器系、结构工程与力学系、基础力学与测试系、人机与环境工程系、空气动力学系和土木工程系等7个系,并建有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航空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14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和教学平台。 学院学科专业底蕴深厚,优势明显,特色鲜明,人才荟萃,拥有一流的教学科研条件,科研硕果累累,优秀人才辈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是我国航空航天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向高水平的研究型学院快速迈进。 学科与专业设置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2007)、力学(2007)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飞行器设计(1988)、工程力学(2001)、人机与环境工程(2007)、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2007)、固体力学(2007)、流体力学(2007,空气动力学1988) 国防重点学科: 飞行器设计(2002)、工程力学(2002)、流体力学(2002)、微型飞行器技术(2002)、人机与环境工程(2007)、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2007)、现代精密驱动与精密工程(2007)、纳米材料结构与仿生工程(2007) 航天学院 创建于2006年。建院以来,相继成立了航天控制系、航天信息与应用系、空间科学与应用系。2013年,原高新技术研究院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仿生结构与材料防护研究所并入航天学院。次年,学院成立航天工程系。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学院现有六个系、研究所(中心),涵盖了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设有4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教授及研究员18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员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8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94%。专任教师中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次、中组部"青年千人"1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次、江苏省"双创人才"2人次、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4人次、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7人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3人次、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次,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或科研经历的教师31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1987年6月,经国家航天工业部批准,哈工大将控制工程系、无线电工程系等合并,成立了航天学院。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为主的学院,也是国际宇航大学在亚洲唯一常设分校的依托单位。 九十年代初,学校又将激光和光学工程两个专业划入学院,并在航天部的支持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协助下,建立了我国唯一的卫星工程和飞行器环境工程两个航天类新专业。 学院现设有本科专业 10 个,建有二级学科点15个(全部为博士点),涉及一级学科 6个(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3个、国家级教学基地2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是国内航天主干学科最为齐全、规模最大的航天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 学院源于1952年的组建华东航空学院飞机工程系。2003年,学校院系调整时,将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工程学院并入飞机工程系成立了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学院设有航空器设计工程系、综合技术与控制工程系、流体力学系、航空结构工程系和民航工程系5个系,设有2个本科专业。 航天学院 航天学院是西北工业大学三航特色学院之一。前身是的宇航工程系,是我国创建最早的宇航院系之一。目前各类在校学生1450余人,已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以及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下设航天设计工程系、航天控制工程系、航天推进技术系和飞行控制与仿真技术研究所等3个系和1个研究所。设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飞行器动力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飞行器动力工程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2004年5月18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正式成立。 学院在航天航空方面注重与国内外的著名航空航天院校、研究所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学院成立之前的2003年,清华大学就与中国一航签订在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协议。同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发动机公司在清华大学设立喷气推进联合研究中心。2005年,清华大学-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目前航天航空学院下设航空宇航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和航空技术研究中心,宇航技术研究中心保持跨学科特色,挂靠航天航空学院。航空宇航工程系下设5个研究所,分别为工程动力学研究所、飞行器设计研究所、推进与动力技术研究所、人机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和空天信息技术研究所;工程力学系下设4个研究所,分别为固体力学研究所、流体力学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研究所。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部(院) 2011年我校将原航空宇航工程学院、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相关专业进行整合,成立了航空航天工程学部(院)。 学部(院)拥有9个本科专业,全部在国内部分省市为"一本"招生。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辽宁省示范性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及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是工业与信息化部与辽宁省共建专业,是辽宁省航空航天类本科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的核心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是教育部批准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结合改革试点专业。学部(院)拥有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航空工程"实验中心,机械振动课程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航空航天技术博览、材料力学为辽宁省省级精品课,航空发动机构造强度及振动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辽宁省教学团队。学部(院)积极开展国际办学,其中与法国艾普萨工程师学院联合培养法国工程师项目得到了教育部与法国领事馆的高度评价,与俄罗斯、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留学生培养,目前学部(院)留学生总数为632人。学部(院)拥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力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1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航空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于2008年12月30日正式组建。学院主要由具有悠久历史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两个学科组成,航空宇航学科始建于 1957年,最初由火箭弹设计、推进剂及火工和制导专业组成。随后经过发展和调整,于1961年成立新的第一机械系,即飞行器工程系的前身(简称一系),当时设有总体设计专业、制造专业、发射装置与地面设备专业、发动机设计等专业;力学学科始建于1952年成立的材料力学教研室,1977年开始工程力学专业建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院为我国航空航天、国防科技和力学等领域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专业人才。目前下设飞行器工程、飞行器控制、发射与推进工程和力学四个系,及深空探测技术、分布式航天器系统技术、大型空间结构动力学与控制和无人飞行器自主控制四个研究所。开设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武器系统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工程力学六个本科专业。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院士为学院名誉院长。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 航空工程学院是中国民航机务人才培养的摇篮。60多年来为中国民航、国内外航空维修企业、我国飞机和发动机设计制造单位、空军和其他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下设发动机系、飞机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工业工程系,有4个专业综合实验室。本科专业4个,硕士点6个。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也是天津市品牌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民航局特色专业,天津市品牌专业和天津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具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机械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天津市重点建设学科,可授予工学硕士学位和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由机电工程系、自动化系、仪器与电气系、自动化系和工程技术中心组成,其中航空系始建于1944年,是当时全国仅有的四所本科航空系之一,培养了包括张启先、陈一坚等在内的一大批航空英才。机电工程系则由近代著名物理学家、电机工程学家、厦大前校长萨本栋于1940年亲手创办。 厦门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最早创办航空教育的高校之一。20世纪40年代,厦门大学就创办了机电工程系、航空工程系, 成为当时厦大师资水准最高、对学生最具吸引力的学科。始建于1972年计算技术与自动控制专业的自动化系,上世纪80年代即与我国航天科技领域密切合作。 近年来,厦门大学高度重视工科发展,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目标,坚持顶天立地办学和共建合作战略。2015年4月6日,学校充分整合相关学科资源,由原航空系、机电工程系和自动化系成建制合并,组建成立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985"高校共建的航空航天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发动机专家尹泽勇出任首任院长。 目前,学院正昂首阔步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航空航天学院迈进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于2009年7月由学校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铸造工程系"、"塑性工程系"、"焊接工程系"和原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机械设计教研部"、"制图教研部"组建而成,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学校1952年建校时的铸造、锻压、焊接、工具等专业。 学院现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封装技术"等五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与企业联合申报入选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飞行器制造工程"为江西省特色专业、国防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为江西省特色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江西省人才培养实验区建设单位。学院实现了分层次、分类型的培养模式,现有春晓班、卓工班、企业定制班等多种教学改革班。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于2005年4月10日成立,下设空天工程、工程力学两个系。拥有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力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多功能材料与结构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功能材料与结构B类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先进飞行器服役环境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航天结构振动控制工程实验室、陕西省无损检测与结构完整性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核结构安全与力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建有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国际应用力学中心两个国际基地,设有力学博士后流动站。 本科专业: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分析、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其中:工程力学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为教育部特色专业。 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 航空航天系的前身是于1958年创建的复旦大学数学系力学专业,1984独立建系,2015年改称航空航天系。我系在教学上注重基础,强调理论、计算、实验综合能力的培养。40多年来培养了包括两院院士、国家首席科学家在内的一大批专家学者。科研方向上坚持理论与应用的协调发展,承担了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攀登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重要科研任务,获得过诸多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我系目前涵盖一个国家一级学科:力学,以及六个二级学课:一般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生物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下设:固体力学教研室、一般力学与工程力学教研室、流体力学教研室、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教研室四个教研室;力学综合实验室(包括:固体力学与材料力学教学实验、振动力学教学实验室、水动力学实验室、风洞实验室、计算机教学实验室)、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实验室两个实验室;复旦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仿真研究所两个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