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发展农村教育不能再靠乡村教师悲情坚守


  众所周知,农村教育是个老大难问题。今年全国"两会"开幕之际,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振兴农村教育。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包括输送更多的教师、鼓励大学生志愿去乡村服务、提高乡村教师补贴、启动国家培训计划等多项措施。这些政策和举措对改善农村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要解决的问题依然还很多。
  如今,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言,最核心的是师资水平,是软件建设。国家的种种举措,在"压力山大"的就业环境下,确实能够促使教师"下得去",但是能够让这些乡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才是问题的关键。
  对于农村师资状况,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坦言:结构性缺编仍相当严重,且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性别结构不合理。诸多问题的存在,是各方面因素所致。
  第一,社会阶层流动的"梗阻",使"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再度抬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自然不会尊师重教;乡土文化在城镇化的冲击下逐渐势微,作为传承文化使者的教师,被漠视已是常态。
  第二,教师的薪金水平过低,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教师工资成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被平均"的组成部分、"只见国发展,没觉提工资"绝不是戏言。
  第三,乡村教师也存在医疗问题、父母的养老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植根农村,就意味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奉献。
  在这样的情形下,乡村教师的坚守就成了可贵品质。然而,坚守的前提应该是自愿,而不能是被迫。
  如果真正理解乡村教师处境,我们就无法对逃离乡村、逃离教育的教师说三道四。要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综合考量,深化改革,科学决策,注重实效,让乡村教师真正"留得住",不仅仅就教师说教师、就学校论学校、就教育谈教育。毕竟,教育是系统的社会工程,教育问题不是凭借教育部门一己之力可以解决的。农村教育问题是社会问题,也不能再靠乡村教师的悲情坚守了。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受教师的执教水平影响很大,但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教师的职业操守、职业信念,而这些都是建立在"留得住"的基础之上的。"留得住"的问题解决后,"教得好"的问题会非常容易解决。换句话说,只有教师"乐教",才能"善教",继而才能"教好",即使部分教师存在着先天水平不高,是可以通过培训提高、勤勉工作来弥补的。
  解决农村教育问题迫在眉睫,乡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不能只是愿景。好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表述,让我们看到了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曙光。
网站目录投稿:初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