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焦虑得头发都掉了》是一本由【美】罗伯特·L·莱希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蓝狮子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焦虑得头发都掉了》精选点评: ●近期浏览过的心理类书籍里最差的。译者文字功底令人发指。语文去重修吧。 ●大多数内容(各类焦虑的来源和疗法)都在炒冷饭,表述很啰嗦。如果这种书都能治疗人的焦虑的话,还有心理医生什么事儿呢! ●有些罗嗦但说得还算中肯,适合焦虑时候查阅 ●废话连篇中有一句我欣赏的话,"显然,你需要直面那些你害怕的东西,这样才能发现它们并没有想象中恐怖或危险。" ●显然无法治疗我的脱发问题。 ●原来什么病都是人类进化的结果 ●说的很对,我觉得你说的对,我觉得你能指出我的问题,但是我很难去实践,所以没有任何意义。用思维去对抗思维类似于以毒攻毒吧,思维是最狡猾的敌人,也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节奏偏慢,但是每章节的总结和描述还不错。 ●写的太啰嗦了,倒是后面的附录部分比较实用 20180108 ●解释了焦虑症本质,同时提出了有效的方法 《我焦虑得头发都掉了》读后感(一):社交恐惧症 作者认为一切焦虑都是进化留给我们的基因,没有必要感到害羞,正是因为焦虑我们的祖先才多了存活的几率,但是,这些从远古流传下来的焦虑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了。我们想要克服焦虑,核心的做法就是,一点点去做让你焦虑的事情,然后你就会发现没有什么,焦虑就一点点解除了。 对于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的事情,可以考虑一下大多数人是怎么做的,大多数人认为怎样做是合理的。 对于我来说,着重看的是社交焦虑症。作者认为,社交恐惧症的来源一方面是基因,一方面是家庭环境。然后它的核心是害怕他人的负面评价。主要就是突破自己的安全区,安全行为,也就是说,去做那些让自己不安的事。社交恐惧症患者会选择逃避那些需要社交的场景,比如说,面试,演讲,相亲;他们也会选择不插话,不坚持己见,不强硬表态等安全行为。现在,你要抛弃这些安全行为,一开始抛弃不了没关系,你可以先在脑袋中想象那些你恐惧的场景,然后一步步细化,然后做出理性的反应,正视你最糟糕的反应,等恐惧值下降到你能接受的时候,你就可以去试一试了。然后你就会发现,没那么困难,事后,不要做事后剖析,多想一些你作对的事情,肯定自我。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故意去做那些你所害怕的,最糟糕的状况,比如说演讲突然忘词了,事后你会发现没那么糟糕。 最重要的是,要去做,去突破自己的安全区。 《我焦虑得头发都掉了》读后感(二):与你的焦虑握手言和 焦虑是每一个人正常都会有的状态,你看别人好像云淡风轻,其实私底下不知道揪掉了多少头发。 《我焦虑得头发都掉了》讲到焦虑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充满疾病、饥荒、天敌等各种危险的世界里,恐惧与焦虑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是一种躲避危险的内在品质。 换句话说,那些缺乏焦虑情绪的远古人,因为没能躲避危险已经灭绝了…… 这么一想,是不是很庆幸自己还有焦虑这种情绪? 既然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有的,甩也甩不掉的,为什么不平静的接受焦虑,与焦虑握手言和呢。要知道,有些情绪,你越是反抗,它越缠着你。 《我焦虑得头发都掉了》是一本克服焦虑的指南,它列出治疗的基本步骤和应付焦虑的方法,现在简单分享五点: 1.写情绪日记 当你有任何让自己难受的情绪时,譬如焦虑、生气、难过等,都可以用写情绪日记的方式来理清纷乱的头绪,找出真正让自己困扰的人或者事,以及解决的方法。 可以用零秒思考的方式写情绪日记,当自己有不好的情绪时,拿一张A4纸坐下来,写下你脑海里的所有事情。 比如:我为什么感到焦虑? 什么人或者什么事情引发了这种焦虑? 有没有什么补救措施能让自己感觉好受一点? …… 把难受的情绪落实到纸上,既能理清思路,又能清空大脑,当你写完时你会大大地松一口气。 2.正念练习 什么是正念?简单来说,就是有意识地察觉。 正念是一种感受世界的方式,包括内在世界,能让你充分意识到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充分察觉,并不意味着你要去思考、评价或试图控制正在发生的事情。 注意,只是感受,别作评价。 书中提到,正念只是直接观察个人体验的一种方式,并没有什么深奥的理念、想法和观点。它为我们带来一种只有当我们停止思考时才会出现的清晰。最美妙的是,它是一种人人可用的技巧,你并不需要成为冥想大师才能体会正念的好处。 正念练习,能放松身体,安抚心灵,缓解焦虑。 3.寻找积极反馈 很多时候,人会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容易焦虑的人,通常容易否定自己,对自己进行严厉的批判,难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总是盯着缺点与不足。 想想看,如果是你最好的朋友情绪低落,你会怎么办? 你会鼓励ta,为ta加油打气;如果ta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你一定会反驳,会看到ta点点滴滴的闪光点;你会给予ta温暖与关怀,陪着ta渡过难关。 你能对朋友这样,为什么不能站在自己这一边,好好对待自己呢。 做你最好的朋友,试着善待你自己,善待你的各种想法和行为。 (这段时间一直跟自己较劲,各种拧巴,写到这里突然发现,我欠了自己好多声对不起和你很好……) 4.锻炼让身体感觉更好 健康的身体能带来良好的情绪,这毋庸置疑。 大多数时候,你感觉到心累,是因为身体也累了。 没有一副健康的身体,难以集中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做一件事,也更容易有坏情绪。 坚持长期锻炼,对很多焦虑症患者都有积极的影响。 锻炼,能让你保持体形,可以塑造你的自信,还能增加你的活力,并且改善你的面貌。 5.提高行动力 引起焦虑的原因方方面面,占了相当大比例的一个原因是缺乏行动力。 艾力在《你一年的8760小时》中写道:一个人最大的痛苦来自未完成任务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以及在最后一刻完成任务而觉得任务没做好的负罪感。 让许多人痛苦焦虑的不是尝试后的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所以,缓解焦虑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提高行动力。 想到了就立即去做,不要拖延;暂时没有条件或者没有时间,一定要记录下来。 我们生活在焦虑的时代,焦虑人人都有,焦虑不是洪水猛兽。与你的焦虑握手言和,也请善待自己,与自己握手言欢。千万不要把焦虑当成不好好努力的借口,任由自己沉沦! 《我焦虑得头发都掉了》读后感(三):焦虑恐慌难受痛苦?心理自救也许是你唯一的办法 开始时间:2020-02-07 结束时间:2020-02-10 评星:4星 语录: 第一章:认识焦虑 焦虑 症 让你 在各方面 付出 沉重 的 代价, 而 把 自己 从 焦虑 症 中 解放 出来, 是你 能为 自己做 的 最 有益、 最有 价值 的 事情。 无论 恐惧感 是 怎样 深深 根植 于 你的 大脑, 你都 有能力 去 重新认识 安全。 有 一条 重要的 指导 原则 是: 恐惧 与否, 并非 取决于 你 所处 的 环境, 而 取决于 你对 所处 环境 的 认识。 当你 的 认识 发生 改变 时, 你 恐惧 与否 也 随之 变化。 一旦 驱 除了 你 脑中 的 食人 狂、 恶魔 以及 幽灵 后, 通往 金色 城堡 的 路 就 展现 在 你的 面前。 第二章:适应焦虑 被焦虑掌控的我们,只是忙着烦恼过去,担心未来,此外什么都看不到 远古时候的古人们已经存在焦虑,例如"防范于未然"就是广泛性焦虑症 焦虑是生物遗传的一部分,所以没有必要当成是性格中的缺点,从而感到内疚或者尴尬,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也许生而恐惧,但恐惧并不一定能永远掌控我们的生活,可以降低它的影响力。 通过体验真实的场景,我们可以认识到,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危险的后果,思想给我们的信号只不过是错误的警报 在生活中需要直面那些你害怕的东西,才能发现他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和危险。减少恐惧的关键在于,认识到你所体验的恐惧并不符合你所面对的现实,需要锻炼抗拒恐惧的能力。 当我们感到焦虑不安的时候,我们会得到会得出必须做什么或者不做某件事来确保我们的安全的信息,但如果这条信息是错的呢?我们不一定要相信信息,要学会质疑它。 第三章:焦虑的心理运作机制 其实每种规律都由我们的某些信念所支撑——给这些规则太多的权威。审视这些信念和假象,看看它们是否真的正确。 规则1:检测危险:认为最安全最谨慎的行为是保持警惕——集中所有精力来检测危险 规则2:将危险灾难化:所想象的任何消极后果如何真的到来的话,将会难以承受。所有的威胁都是迫在眉睫,没有时间去等待,直到威胁被排除; 规则3:控制局势:认为自己有能力阻止所有坏事情的发生,并且越告诉自己,必须克服困难,试图加强对焦虑的控制,却进一步引发了我的失控感; 长期焦虑者或者能或者不能做的很好,但他们总是惯于低估自己应对未来问题的能力,他们认为,自己无力应对生命中的任何挑战,世界上有这么多他们看似无法掌握的东西,让他们感到无助。 不完美、怀疑、不可测、挫败,这些都是生活的常态,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接受它们。 规则4:避免或逃避你的焦虑 所有的危险,都能通过不正面面对来得以消除,获得安全的办法在于,维持安全的幻觉。 你的大脑需要"安全检查"! 如果心存疑虑,照下列问题去问自己: 1、大多数人会怎么想,怎么做? 2、大多数人认为怎么是合理的? 3、事情进展顺利的概率有多大? 执行新的规则手册——需要打破所有的旧规则——必须要放弃确定和完美主义。 旧规则1:检测危险 新规则1:现实地看待事物 对什么是危险自发地做出判断,不会停下来思考事情是不是真的危险,所以必须有个危险评估的过程。 1、我参考了所有可用的信息,还是只参考了消极的部分? 2、我是根据基本的事实 在做预测还是只靠感觉? 3、我的想象让自己感觉更好吗? 4、对所害怕的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我有没有做评估? 旧规则2:将危险灾难化 新规则2:将结果正常化 1、过去,这些假象成真过吗? 2、真正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 3、如果结果真的发生了,会有多糟? 旧规则3:控制局势 新规则3:放开控制 不要试图去控制他们, 学习如何有意识地习惯他们,让它们变得更强烈,不断感受它们。 比如感受一次惊恐的发作,试着放松对思想的控制,试着去发疯,反复去联系那些强迫行为,直到生厌。当意识到那些思想、感觉和感情并不需要控制时,你就不会再感到如此焦虑。 你的焦虑,其实是你对自己的焦虑的抵抗。 旧规则4:避免或逃避你的焦虑 新规则4:拥抱你的焦虑 必须学会即使在焦虑时也能做事情——虽然很害怕做某事,但仍然会去做,这是使你懂得你有能力做好事情的唯一方法。为了让感性的大脑学会处理焦虑的状态,你就必须去尝试焦虑——然后忍受他。 第四章:特定对象恐惧症: 不恐惧规则手册 第五章:恐慌症:我要失控了 第六章:我摆脱不了脑中的那些想法——"强迫症"(强迫念头) 一、什么是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指个体在遇到不期望见到、令人不愉快的事物时,反复出现并想竭力摆脱的干扰想法或画面。 强迫症典型后果是: 1、出现一些看似毫无缘由的想法 2、觉得这些想法很讨厌 3、有抑制或从大脑中抹去这些想法的冲动; 4、同时产生通过某些强迫行为去满足或压抑这些想法的冲动; 通常,他们会有强烈的冲动去做某事、实施某些行为,这能让他们满足或者压抑强迫念头。表面接触任何脏东西,在完成任务时对自己要求完美,囤积不需要的物品,持续向他们寻求肯定。 二、强迫症从何而来? 遗传:来自父母的基因 童年:某种伤害的经历,或者是以为自己某些想法导致这样的伤害; 三、强迫症规则手册 不要企图通过告诉自己不要去想什么事情,这样的话这个事情就会立马跑入脑海中,越是压抑,越是使自己失控感加剧,反过来会加重我们的焦虑。 有办法摆脱这种困境吗?有——通过不控制思想来实现。关于如何真正解放思想,我们要学会敞开心胸,让那些不受欢迎的想法像洪水一般涌入你的大脑,这回对强迫症带来彻底的改善,将自己逐渐暴露在焦虑源面前。 四、改变你与强迫症的关系 1、证明思想压制根本没有用:越压制越会想起 2、证明想法不会改变现实:相信就算怎么想,都不会影响行为; 3、转换思想:在强迫症发作的时候,转换注意力, 4、改变你对强迫症的看法:每当觉得有很多乌云笼罩的时候,将这些乌云想象成小丑等; 5、改变你与强迫症的关系:把强迫症作为性格中的一员,它只是一个小小的来宾,我们做到保持礼貌就行; 6、歌唱你的强迫症:把某种强迫念头的句子改为歌唱出来。例如"我明天的PPT写不出来了",就将这句话唱出来。 7、让你的强迫症飘走:退后一步并观察它,想象成一片树叶,顺水而流,静静飘走。 8、照顾好你的强迫症:把强迫症想象成一个孤独的人,大家都不让它靠近,而我们需要和他做朋友。 9、训练,而非压制:如果害怕自己会发疯,每天重复这样的想法30次,慢慢做,注意力全集中在所说的上面,正视所害怕的想法,重复让强迫症变得无趣,对它心生厌烦。 10、对恐惧进行分级:对所害怕的想法、画面及冲动进行分级,从低到高,从0-10分。 思考问题: 如果只是单纯接受自己的干扰性想法,结果会怎么样? 如果不再试图通过强迫行为来缓解焦虑,摆脱他们,你觉得真正结果会怎样? 11、坚持长期练习:接纳强迫。多去暴露、去体验、去接受 第七章:广泛性焦虑症:没有我不担心的事(附录G) 应当看看自己是否在逃避什么,或者避免与人接触,逃避完成工作等… 常常觉得自己无法放松,身体上还是精神上, 当有广泛性焦虑时,大脑会遵循同样的规则:大脑监测所有危险,试图尽可能提前做出预判,接着,灾难化理解那些危险,想象最糟糕的画面,然后将其作为预判的依据(焦虑似乎总是伴着悲观),然后进入控制阶段,查看每个细节信息,保持警惕,试图控制事物的方方面面,最后转而控制自己的思想,告诉自己不要焦虑。但没用。 焦虑规则手册:学会去接受不确定性,接受它们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第八章:社交焦虑症:我总是怕和别人交往 夸大他们对自己的关注,只考虑到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感觉,以为旁人和自己一样能够注意到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基于别人的看法,但这只是自以为是。总是将想象中、理论中被旁人看到的"自我"拿出来与理想中的"自我"(你认为你应该成为的人)相比较,这个人很优秀,与现实的自己相比,落差很大,你认为别人鄙视你的原因,也是你鄙视自己的原因。 社交场合,太过关注自己,容易忽视重要的社交信号,例如别人事实上是怎么回应的,他们在做什么?说什么?成功的社会互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他人表示理解,而忙着关注自己的我,既没有用心去感受,也没有表达出对他人的理解。 看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其实我们所有人都会如此,而且也并没有错,活在世上,与他人相处很重要,但社交焦虑症患者认为自己既无能又没有价值,低人一等。 每次行动后的复盘可以在发生后的一两天,带着幽默感来回想,回想那些积极的体验,对自身更有帮助。成功,建立在接受自己的缺陷的基础之上——自我批评,是无助于取得进步的。 第九章:创伤后应激障碍:"那件事会再次发生" 生活本来是跌宕起伏,没有人能保证你不会被这个人伤害,你或者会,或者不会,重要的是,当伤害到来时,你能够正面应对它。 第十章:那些勇敢而美好的人,教会了我很多 每天,当你做了什么以前不愿意做的事情,那就是进步。你在向自己宣示,你可以选择反抗你的恐惧,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每一天都是进步。成功的90%是坚持。 《我焦虑得头发都掉了》读后感(四):《我焦虑得头发都掉了》:学了认知行为疗法,我不再担心孩子的焦虑症 2018年底,我家儿子班主任打电话征求意见,建议孩子放弃竞赛,专门学高考。 于是周六回来以后,我和他爸爸开始给他做工作,让他放弃竞赛,专门学高考。儿子听从了我们的建议,开始转学高考。 然而没几天,他告诉我,没有老师讲课或上自习课时,他老是走神,学不进去。他们班的几个同学排挤他,他非常生气,不停的咒骂他们。他满脑子胡思乱想,他控制不住。还有他睡不好,胃也不舒服。 我意识到,我们这么硬让孩子转弯,他的心里接受不了,他的身体出状况了。赶快领孩子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焦虑抑郁状态。 于是,2019年初,我们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刚开始,孩子还能一边治疗,一边上学。有一天,他中午喝了功能性饮料,结果一晚上睡不着觉,前面的治疗效果全部泡汤了,感觉比以前更严重了,只能在家开始休息。休息了一段时间,又把他送回学校。结果他没有到班里,一个人在楼道里晃。此时,他已经不想见老师和学生了,害怕见到他们。没办法,只能办理休学手续。 休学后,按照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了一年多,孩子的身体状况好了很多,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比如:他认为一定要比同学们学得靠前一些,才心里踏实;比如,语文和生物,他有畏难情绪,就一直学自己喜欢的数学或物理,逃避自己不擅长的两门课;比如,他碰到难题时,还是会发怒;他还是会一直问"我到底行不行"这个问题等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这些问题,追根溯源,并不是这次生病突然就有的,是成长过程中长期积累下来的,只是以前没有注意。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孩子病情这么严重,没有找心理医生吗?找了,心理医生治疗了半年,孩子除了变得胆子大了一些,没有其他改观。 难道我家儿子一辈子就要生活在这个怪圈里,碰来撞去,一点儿突破性的事都不能做,一事无成吗?儿子很苦恼,我也很苦恼。 直到看了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罗伯特·L·莱希的著作《我焦虑得头发都掉了》,我才吃了定心丸,只要下定决心想好起来,采用正确的认知行为疗法,我家儿子完全可以突破这些禁锢,破茧成蝶的。 那么,这本书都讲了些什么呢? 一、 什么是焦虑,焦虑是如何破坏我们的生活的 什么是焦虑呢?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有史以来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一个充满多重危险的世界里:天敌、饥荒、有毒植物、敌对的邻国、高寒之地、疾病、水灾等各种天灾人祸,为了应对这些危险,人类的心理不断进化,逐渐拥有了这些做好躲避危险的品质。也就是为了避免将来的危险,现在就心存戒备,在心理上的表现形式就是,极度反感和恐惧。这些恐惧是对环境的适应,是从原始时代遗留下来的生存本能,根植于我们内心的一种安全模式。 问题产生了,随着人类不断进化,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恐惧已不再具有适应性。比如,有的人看到一只小狗仍然像看到一只饥饿的老虎那样害怕;在感到受到冒犯时,会有下意识的过激反应。 我们与生俱来的这种恐惧就像一个电脑的预置软件,告诉我们,遵循它就能让我们安全。事实上,或许反其道而行才是正确的。现实生活中,这套基于非理性信念的规则,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隐蔽却异常强大的影响,破坏了我们的正常生活。 当被焦虑控制时,我们的大脑似乎一天24小时都在运转,无法停止思考。就像一台机器一直把开关放在"开"的位置,即使我们想放松,想睡觉,或者都不想做,大脑仍在运转不停。它产生了太多的焦虑,掌控着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烦恼过去,担心未来,此外什么也看不见。 我们在某种程度上相信,这些担心是有道理的,我们需要这样做。我们以为,重视大脑告诉我们的想法,就可以避开灾难,抓住更多生活的美好。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焦虑让我们表现失常,扰乱我们的睡眠,引起与他人的争端,限制我们对生活的选择,缩小我们的生活范围,进而我们的身体出现呼吸困难、胃疼、眩晕等各种症状,焦虑让我们痛苦。 二、焦虑的规则手册告诉你焦虑是怎样运作的 现在我们明白了,当我们莫名感到恐惧时,不过是按照从上百万年前流传下来的模式在运行。过去,它帮助我们的祖先躲过无数的危险。现在,它对我们的安全已经没有什么作用,反而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破坏。 那么,大自然在我们的脑海中列的规则清单有哪些? 首先,检测危险,以便于消除或躲避它。比如,你害怕蜘蛛,你就会迅速发现——甚至想象——他们的存在。你害怕被别人拒绝,你就会很容易注意到别人皱眉头,将别人一个随意的运作或表情领会为对你存在敌意。 其次,将危险灾难化,自动将危险解释为绝对的灾难。某人在会议上质疑你说的话,就意味着他是站在你的对立面,是你的仇敌。别人没有给出你肯定的答复,你就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也干不好的失败者。 再次,控制局势,试图通过控制周围的事情来控制自己的焦虑(自己认为的安全行为)。如果你认为在工作上犯了错误,就会重返办公室,检查当天所有的工作。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也干不好的失败者,就会不断的追问别人对你看法,通过其他人的肯定答复来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失败者。 如果控制不了局势怎么办,还有另外一种选择,避免或逃避你的焦虑。如果你不想见同学们和老师,你就干脆不去学校。如果你到了人多的地方,就觉得呼吸不顺畅,就拒绝去聚众场所。无论如何,你不让自己面对最深层的恐惧。 这些就是焦虑的普遍规则,作者称之为"焦虑规则手册"。当人们被这些规则抓住时,它们似乎有绝对的力量。 大自然在赋予我们本能的同时,还赐予我们另外一种能力,我们称之为理性,以此来修正我们基于经验的直觉。因此,我们可以制定新的规则,从而打破旧有的规则,克服自己不必要的焦虑。 三、破除旧规则,开始新游戏 理性说,我们有明智的做法。可是,到底什么是明智呢?首先,要做一个安全检查。问自己几个问题: Ø 大多数人会怎么想,怎么做? Ø 大多数人认为怎样是合理的? Ø 事情进展顺利的概率有多大? 相信大家都看到了,这儿的重点是大多数人和概率。破除旧规则就是从大概率开始。每当遇到新问题时,你就需要算一算概率。如果电梯出故障的概率是十亿分之一,那它就是安全的。因此,执行新的规则手册,打破旧的规则手册,你就必须放弃确定和完美主义。事实上,任何人没法对正在做的事情完全确定,我们把这叫做"可以接受的冒险"。这就是理性人的选择,是可信规则的一部分。 新规则这样告诉你:"情况很安全。我的思想、感觉以及各种敏感,只是我的想象和意识,没有什么会真的发生,除了一些噪音和许多虚假警报外。我不需要控制任何事情。事实上,我会尝试着放手,不抵抗、放任、观察——甚至乐于看到——所有这些焦虑的意识。即便我在焦虑的时候,我也能够做事情。实际上,在焦虑的时候做事情,我能学到更多,变得更强大。" 那么,新旧规则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对比着看一下: 旧规则1:检测危险 新规则1:现实地看待事物 旧规则让你陷入到各种悲观情绪和想象中,推定自己不能够成功。新规则让你认识到,你的想象和现实是两回事,情绪不能预测未来。你不需要追求肯定,用足够的时间进行情况评估,跟着大概率走就很安全。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拿出时间进行评估,看真实情况的概率。 旧规则2:将结果灾难化 新规则2:将结果正常化 焦虑自身并不是灾难性的,手心出汗、心跳加速,或许会不舒服,但它并不会杀死你。它很快就会消失,你会重返到可承受的状态。可以把它理解为身体的觉醒或是"噪音",就像一股能量流动、穿过你的身体,你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它不会是炸弹在你身内引爆。 旧规则3:控制局势 新规则3:放开控制 旧规则让你试图通过一些事来控制自己的虚假警报:压抑自己的想法,控制事物,抓东西,让身体紧张,深呼吸,以及完全消除自己的焦虑等(事实是你越是想控制自己来对抗焦虑,你就越焦虑)。新规则是,不去控制它,放松自己,习惯并接受它们,观察它们,然后远离那些警报。 旧规则4:避免或逃避你的焦虑 新规则4:拥抱你的焦虑 旧规则告诉你,要远离和逃避任何引发你焦虑的事物。你遵循以后,更是强化了你的想法——你无力处理好任何事情,是一个失败的人。而新规则告诉你,你不但有能力学会如何应对各种场景,而且必须要学会。你必须要学会即便在焦虑时也能做事情,去尝试焦虑,然后忍受它。 你可以把焦虑视作你需要的一种历练,练得越多,就越容易忽视它。 你正视自己的恐惧,时间越长,你就越不害怕。 了解了对待焦虑的新规则,就可以开展针对具体的焦虑对症下药了。 四、六种常见焦虑症的行为治疗方法 六种常见焦虑症分别为:特定对象恐惧症、恐慌症、强迫症、广泛性焦虑症、社交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些焦虑症尽管具体起因不同,恐惧对象不同,但深层次上都是来源于内心的恐惧,把危险灾难化,把想象当成即将发生的事实,想控制局势或逃离焦虑。因此,认知行为治疗有一些通用规则: Ø 确认你的恐惧 Ø 确认你的安全或逃避行为 Ø 下决心寻求改变 Ø 对恐惧进行分级,列出清单 Ø 评估你恐惧的合理性 Ø 想象并测试你的恐惧 Ø 练习真实暴露 Ø 坚持长期练习 焦虑症通常是几种症状并发的,可能既有强迫症,又有广泛性焦虑症,还有社交焦虑症,因此治疗时可以将书中的几种方法结合起来执行。贵在认清焦虑的实质,勇敢的迈出第一步。 在这本书的学习过程中,我和儿子展开了一些探讨。我们聊到了他从上幼儿园开始的"不想上学"情节,这句话几乎贯穿了他的整个学习生涯。他长大以后的焦虑,其实小时候的分离焦虑就埋下了伏笔。我们聊到了他无从下手的语文和生物,他先从语文入手,分模块开展语文的学习,当天下午就写了一篇作文,虽然用的时间长,但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他不再逃避语文的学习了。 放下对抗和逃避,勇敢地面对它、接受它、感知它,与它共舞,你将变成焦虑的"禅宗武僧"(忍者)。从认知行为疗法开始,你可以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