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细读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教育民生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教育重点工作用了13个句子表述。虽然字数不多,但除第一句"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是总括性地表达使命,其他12句话都在"领域"、"行动"和"目标"等方面有着明确要求。这就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教育民生"。
  2016年,教育该如何发力?下面这几个关键词是索引。
  加大。"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向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力度。"第一位的是,为切实落实和有力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在"加"和"大"上做文章——加责任、加动力,大思路、大机制。
  改善。"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统一机制只是前提,关键在于改善"办学条件",它们是以往被忽视(或轻视)的学校——做强做优的同时,就留下了"薄弱"和"短板"。
  鼓励。"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在将学前教育放在国家战略高度审视的当下,理应"人民教育政府办"。然而,在民办幼儿园占据2/3局面的当下,作为责任主体的各级人民政府,务必要为了"普惠"建立机制,调动和规范民间办学的动力和行为。
  办好。"办好特殊教育。"首先是"办",其次是"好"。一直以来,对特殊教育党和政府都十分倾注,今后是做"好"。如何做好特殊教育,几十年来的基础教育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但是决不能简单类推或依样照搬。
  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对此,需要用"职业"专业化视角来审视当下的规模发展和政策引导等机制。让"现代"说话,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基;没有"现代",就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免除。"对贫困家庭学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这是人民政府的责任。值得期待的更应该是教育的从"普惠"(学习免费)到"普慧"(智能提升),这是"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的应有之意。
  落实。"落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政策。"过有体面的生活,是作为人的生存的价值(动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是权宜之计,最终目标是在"待"(至少是薪酬)"遇"(起码是声望)两个方面,都让教师有尊严。
  推进。"加快推进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事实上,用"推进"已然不足以表述教育落后于信息化发展步伐的窘迫,"互联网+教育"引领的"未来教育"已经风生水起:未来教室(课堂)正在路上。
  提升。"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高校的水平和能力是实现"中国梦"的不二基石。反思既往的高校发展方略,势必在要"提"品质"升"特性上做文章。
  扩大。"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农村发展是城市化的前提,其根本在于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和从农人员的专业化。
  规范。"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大力"应该从单纯追求规模或减轻政府负担的思维突围,"人民教育政府办"的"政府办"也应变革为"政府管",或者"管办结合"。政府的主体责任在于建立机制"规范"办学行为。
  托起。"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教育是造就未来的事业。党和政府,以及社会,都应该是实现"中国梦"的践行者,并承担起塑造"接班人"的使命。
  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不能靠说,必须靠做。而"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就是在"做"的前提下,反思、改进、优化、变革,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十三五"之"教育民生"。
网站目录投稿:寄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