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读后感(一) 故事叙述了一位年纪很老的邮递员,手中有很多没送的信,他已经老得难再走动了,但他跋山涉水,凭着自己坚持不懈的毅力,还是送完了所有的信。 他很善良,他一路奉劝那些伤心的人,让他们快乐一点。 他的眼中永远有着挥之不去的笑意,这个人次勤朴的老人永远充满着善意,这使得没有一个人会对他产生恶意,人们都会把怨言向他倾诉,他也总是微笑的听着。 小城的阳光照在他花白的头顶上,它的模样既尊贵而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的风韵。 他不愿说"他为这个小城送来……"这句话没说完,说完应该是"他为这个小城送来的不幸的消息"。这位邮差先生太善良了,甚至不忍心说出"不幸"两个字。 最后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天气多好。可我觉得应该是:这位邮差先生的心多好。 邮差读后感(二) "邮差先生。" 这个词听起来,似乎很遥远呢。 这对生活在现在的城市里的我们来说,真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在电影中,经常能看到那一个个泛黄的邮戳。Postcard,成为我们旅游的标志。现在,我真的好想,再体验一次,这样的感觉。 我们的城市,俯瞰,永远都是井井有条,甚至赞叹道:搭积木也不一定摆出这样的造型。但是,调大焦距,晒出"她"的特写——并没有那么完美的——像积木被推到了一样的特写——其实也没那没糟糕。 清晨,一缕头发趴在额头上,吸着酸奶,透过车窗,看看这城市新一天的面貌。大多都是去上学的学生,坐在电动车上吃早餐、复习课本的,打着哈欠骑着自行车的,勾肩搭背步行的,应有尽有。几乎所有的店铺都没开始营业,卷帘门软塌塌的垂在地上,不是生锈,就是被贴了许多"小广告",有意思的还有些涂鸦。等红灯时,看见有一个学生,挂着他的书包,飞一样地冲过斑马线,还不时低头看看表,似乎在想:要迟到了!看着他跑步离去的身影,我在想:新的一天——又一天——开始了。呵呵,匆忙的一天。 在这种地域性文化的熏陶下,每个城市都是一个样儿,那打着波浪线的,圆形的邮戳,在这里,怕是见不到了。 想想邮局里那些分信的人,也许都抱着对付差事的心情,把那一封封信,放到一个个框子里去。像文章里的邮差先生一样,怀着惬意的心情,与这个城市对话的心情去做这件事的人,很难说会有多少。 城市与城市里的人,是进步的。而这进步,意味着,什么? 邮差读后感(三) 读完了新语文读本2的《邮差先生》,我感慨万千。作者着力于描写这个邮差的神态与形态,并没有去写一个故事。但就是这样的文章,才能给人以最朴素的真实感。 这篇文章从"邮差先生走到街道上来"到"邮差先生顺着街道走下去"结束;在其中邮差先生与几个人的对话,更加增添了文章的真实感。在文章中出现的老奶奶是一个朴实的农民形象,而她的儿子也是十分孝顺,给她寄信。从他仔细整理信件,对老奶奶详细讲述有关信件问题等细节上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工作很敬业,而且他也很喜欢自己的工作。拥有这样一个邮差是这个小城的幸福。而且从"他从母猪旁边绕过去"这个地方来看,他为了保护信件而多走一段路,这说明了他很喜欢自己的工作。 读完了《邮差先生》,我不免发出一声感慨: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邮差读后感(四) 现在的人们,大多向往农村的生活,因为城市在人们对享受奢华的欲望里变了味,原本繁华热闹的集市,大家相聚闲聊、欣赏新奇的小玩意的场所,变成了高速运转毫无生气的公路、大桥。过去的生活变成了美好的回忆,令人不得不感慨万千。 尽管那种闲情逸致,轻松明媚的生活不复存在,但这篇文章却真正的让我感觉到回归过去的感觉。邮差先生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渗透着过去的味道。 他的生活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散发着如同阳光般的清新。似乎幸福一直围绕在他的身边。可如今,这样的幸福却不会时常挂在人们的嘴角,城市生活的阳光下,缺少微笑。因为工作不在是那样的令人倍感幸福,人们的心理和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把他的工作当成"趁便出来散散步",他的"模样既尊荣又从容"。是的,城市生活的压抑是让人们缺少快乐的一个原因,但是,现在的人们更缺少他的心态——"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为此他深深赞叹"。而且现在的人不在是单纯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已成为整个工作体系的必备条件。为何不尝试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就如他一般,对所有的认识、不认识的写信人、收信人都"充满了善意"的善良的心地。或许,没有了欺骗,生活的小曲会更加轻松,人们不必在水深火热中生活! 人是城市的主宰,更是城市风景的一部分。我希望,我们能让城市风景多一点美丽、纯真、幸福!请让我们用新的眼光看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