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如果作诗恰巧有一句与古人一模一样算不算


  前言
  有网友问到:如果我作的诗恰巧有一句与古人的一模一样(没读原诗),算抄袭吗?
  你有遇到过这种事吗?
  我个人没有遇到过这种事,不过我以为这是有可能的。
  古诗词中,常见的句子有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和古人巧合,越短的句子越有这种可能。但是到了五字句和七字句就很难了。
  我们今天看古人的作品,常常见到相同的句子,不过是巧合还是引用就很难说了。
  一、大晏一女二嫁
  晏殊是著名的宰相诗人,他有一个"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出句,自己苦思对不出下句。后来认识了一个教王琪的诗人,帮他对了一句"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大喜之下,把这副对子用了两次。一次用在了《浣溪沙》中: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次写入了一首七言律诗中,《示张寺丞王校勘》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酒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这一诗一词,用了两幅相同的对子,但是作者是同一个人,不存在谁抄谁,读者也不会有什么疑问。不过,晏殊的小儿子有一首词,就不同了。
  二、小晏的引用
  晏几道是晏殊最小的儿子,父子二人是宋朝除了三苏以外成就最高的父子诗人。晏几道有一首词,其中的警句并不是自己创作的。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最早见到这首词的时候,特别喜欢其中的两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后来才知道,这两句诗不是原创,而是出自于五代诗人翁宏的《宫词》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
  至于翁宏是不是也从别处借用的,就不知道了,有据可查的溯源之作,就是这首《宫词》。
  不过,这肯定不是巧合,十个字完全巧合的句子几乎没有可能性。这种方式被称作引用或者借用。
  这种借用的方式,在古诗词中比比皆是,诗人们并不把这种方式看作抄袭,甚至有通篇借用的诗体,被称为集句体。
  例如苏轼的《南乡子 集句》:
  怅望送春杯。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苏东坡的这首词中,可以看到杜牧、杜甫、许浑等诗人的影子。
  又如李贺的名句,天如有情天亦老,也被无数人借用。
  减字木兰花(宋·欧阳修)
  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小梅花二首 其二 行路难》(宋·贺铸)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解放南京》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寻常语的使用
  另外,还有很多词语其实就是寻常语句,例如苏轼的"大江东去"尽人皆知,但是这类寻常语,即使平常人也可能说出来。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后人使用这四个字的也非常多,例如张孝祥的《念奴娇·星沙初下》:
  星沙初下,望重湖远水,长云漠漠。一叶扁舟谁念我,今日天涯飘泊。平楚南来,【大江东去】,处处风波恶。吴中何地,满怀俱是离索。常记送我行时,绿波亭上,泣透青罗薄。樯燕低飞人去后,依旧湘城帘幕。不尽山川,无穷烟浪,幸负秦楼约。渔歌声断,为君双泪倾落。
  詹玉的《桂枝香·沈云别浦》:
  沈云别浦。又何苦扁舟,青衫尘上。客里相逢,洒洒舌端飞雨。只今便把如伊吕。是当年、渔翁樵父。少知音者,苍烟吾社,白鸥吾侣。是如此英雄辛苦。知从前、几个适齐去鲁。一剑西风,大海鱼龙掀舞。自来多被清谈误。把刘琨、埋没千古。扣舷一笑,夕阳西下,【大江东去】。
  这类短语很容易偶合,又如三字句"记当时"。辛弃疾《贺新郎·老大犹堪说》:
  老大犹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唤呜瑟。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水龙吟·牡丹》(宋·王沂孙)
  晓寒慵揭珠帘,牡丹院落花开未。玉栏干畔,柳丝一把,和风半倚。国色微酣,天香乍染,扶春不起。自真妃舞罢,谪仙赋后,繁华梦、如流水。
  池馆家家芳事。【记当时】、买栽无地。争如一朵,幽人独对,水边竹际。把酒花前,剩拚醉了,醒来还醉。怕洛中、春色匆匆,又入杜鹃声里。
  还有"又何妨、更何堪"等三字句,在词中称为三字逗。这是寻常可见的短语,也谈不上谁抄谁。
  三、王禹偁偶合杜甫 吹折数枝花
  句子的字数越多,就越难以完全相同。三字句、四字句相同的比较常见,但是五字句以上就很少见了。
  其实在历史上,即使有诗人的偶合,我们很难分辨。
  例如某一位诗人的某一句话,完全与前人相同,读者也不会认为是偶合,而是认为他有意用典(引用)。
  《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中,曾经记载了王安石的一段话:
  "荆公尝言:‘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言语,已被乐天道尽 .....
  王安石说,世间的好言语都被杜甫写尽了,世间的俗言语都被白居易写完了。言外之语说,我们再怎么写,都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了。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卷第二十五还写了一个偶合的故事:
  "元之本学白乐天诗,在商州尝赋《春日杂兴》云:‘两株桃杏映篱斜,装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其子嘉祐云:‘老杜尝有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之句,语颇相近。’因请易之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元之,是宋朝诗人王禹偁的字,他写了一首诗咏桃花 :
  两株桃杏映篱斜,装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写完以后,王禹偁的儿子说,老爸你的诗怎么和杜甫的诗那么像呢?您是不是改一改呀?
  所说的是这首《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后面的两句诗极为相似,特别是后面五个字完全一样。但是从这个故事中王禹偁的反应可以看出,他并非有意化用和引用杜甫的诗句。
  王禹偁不但不遗憾,还非常开心,我的诗这么好了吗?竟然和杜甫的诗这么像?于是决定不改了。
  王元之忻然曰:‘吾诗精诣,遂能暗合子美邪?’更为诗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卒不复易。"《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大家平日里作诗,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呢?
  四、化用
  黄庭坚曾经说过: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黄庭坚说杜甫的诗,韩愈的文章,每一个字都有来历,读者不知道有来历,误以为是杜甫、韩愈自己创作的,是因为读者看书太少罢了。
  周紫芝《竹坡诗话》中有一段话:
  凡诗人作语,要令事在语中而人不知。余读太史公《天官书》:"天一、枪、棓、矛、盾动摇,角大,兵起。"杜少陵诗云:"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盖暗用迁语,而语中乃有用兵之意。诗至于此,可以为工也。
  周紫芝说"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典出《史记·天官书》 ,其中有"动摇,角大,兵起"等词语,被周紫芝认为有用兵之意。
  这两句诗来自杜甫《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按照周紫芝的说法,即使在宋朝的读书人中,也未必人人看出杜甫用典。
  杜甫、韩愈这类人,饱读诗书,虽然不想"无一字无来处",但出笔即是,这不是缺点,而是读书破万卷之后的文化修养。
  作为现代人,平日里如果读诗多了,未必能记住古人的作品。但是作诗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受到古人的影响,所以不自觉的引用或者化用了古人的警句。
  我看到有网友说,自己曾经用过"大漠沙如雪"的网名,并且说这五个字完全是自己想的。后来他才知道这是李贺诗中的句子,自认为完全是巧合。
  但是有其他网友不相信,说你一定是曾经读过李贺的诗,只不过自己忘记了而已。
  这句诗出自李贺的《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您相信这位"大漠沙如雪"的话吗?
  结束语
  我们知道,乾隆的诗传下来几万首,陆游的诗传下来近万首,白居易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多首,而王之涣只有几首诗流传下来。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诗,可能只是古人作品的九牛一毛。后人做的诗句,很可能古人都曾经写过,只不过前人的作品湮没了而已。
  不过,引用也好、化用也好,在今天常常被不懂诗的人指责为抄袭。
  所以,就算自己的某一句与古人诗句偶合,也不必在乎他人的评价。
  @老街味道
  格律诗创作时,中间四句对仗,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观宋填词119 从王千秋这首宋词中 了解唐诗折腰句与折腰体的不同
网站目录投稿:含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