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6年中招方案公布,市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和市级统筹计划将继续实行分配到初中校,名额分配比例提高到50%左右,且将逐步提高这一比例。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名额分配"新增的10%招生比例主要用于一般初中毕业生,从而确保30%以上的一般初中毕业生有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 2010年7月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其中就包括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即"名额分配法"。而在2011年1月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这也是重要的改革试点内容,承担此项改革试点任务的有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广东省部分市区等省区。 经过多年的改革试点,各地名额分配的比例逐渐扩大,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缓解小升初"择校热"起到一定作用——学生、家长在选择初中的时候,由于一般初中的学生也有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因此,不再只盯着少数热门初中。但在推进名额分配政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 "名额分配法"是从中考升学角度缓解小升初"择校热",本身就带有功利色彩。学生、家长在选择初中的时候不会只看升学情况,还会考虑学校的学习环境,以为家长只看升学而不考虑求学环境,就把家长的择校行为想得太过简单了。在推进名额分配的同时,必须采取切实措施,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质量、条件差距,如此,名额分配会给义务教育均衡提供良好的环境——学校可借此机会提高办学质量,缩小校际差距,更多家长理性看待择校,学校生源和培养质量趋于均衡,由此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反之,如果不尽快缩小学校的办学质量差异,名额分配将会制造出新的问题。 由于无论如何本校都有固定名额的学生升入优质高中,因此,一些办学质量薄弱的初中将不在意办学质量。有些地方教育部门则会以学生不管学得如何都有一定机会进优质学校为由敷衍家长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不再增加教育投入。这带来的问题是,虽然一般初中的学生进优质高中的名额增加了,可老百姓对这些初中的办学质量并不满意,名额分配比例的显著提高,没有为"择校热"降温,而优质高中对名额分配措施产生抵触情绪。 道理很简单,如果各初中办学质量相差较大,那些通过名额分配途径进优质高中的学生,就会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如果学校让这些学生和通过统考招生进校的学生在一个班级学习,前者很可能跟不上学习进度,成绩一直垫底;而如果将他们单独编班学习,这又有歧视他们的嫌疑。近年来,有的省市已经着手调整名额分配政策,允许一些优质高中自主招生,在自主招生时适当考虑各初中的办学质量,以此引导初中重视办学质量和特色。 归根到底,名额分配政策要发挥作用,最终还要靠政府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同时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大力提高薄弱初中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名额分配政策和其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措施,比如多校划片、集团办学一样,都只是"外围"措施,而非核心措施,如果政府部门不在义务教育均衡的关键领域有所作为,只做"外围"工作,会让治理工作变得日益复杂,均衡问题没解决,又制造新的问题。对此,政府部门推行"名额分配法",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且考虑周全。在实行名额分配时,大力增加对薄弱学校的投入,这样义务教育的均衡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