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重塑感觉系统


  The 104th day  文by吴亚滨
  作者简介:吴亚滨,2001年投身思维训练事业,是最早将德博诺(EdwarddeBono)思维训练体系引入中国的专家之一。
  所有的好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激发。相比较而言,我倒是不太在意所谓图书的"知识性"。对我而言,我又知道了一些什么新的东西,这价值不如我又思考了一些什么。
  《感知力》这本书激活了我头脑中的一些记忆、一些阅读经历,推动了我大脑提取动作的发生。尽管我认为"感知"不如"感觉"更精准一些,但无疑这本书是极富价值的。
  我是一个果粉,更准确地说,我是个乔布斯的粉丝,他离开之后的苹果再没有给我任何惊喜的产品。我想那是因为乔布斯带走了苹果最具灵魂性的核心——感觉。
  乔纳森·艾弗曾经在回忆乔布斯的工作状态时这样说过:在这间伟大的屋子里,你可以看到所有我们正在研发的产品。史蒂夫一进来,就会坐在其中的一张桌子前。举例来说,假如我们正设计一款新的iPhone,他就会搬个凳子坐在那儿,把玩桌上不同的模型,用手去感受它们,评价哪一个才是他最喜欢的……他不喜欢看复杂的图纸。他需要亲眼看见并感受这些模型……
  我完全相信当初苹果的设计评估要通过乔布斯"感觉"的这一关。我听说乔布斯有时可能会"窃取"艾弗这些设计者的创意,但是我们需要注意一点,当乔布斯离开之后,苹果的"感觉"不同了。从iPhone5开始,苹果的产品不再是以往的"感觉",谁都知道,现在的苹果不是乔布斯的苹果了。毫无疑问,现在苹果缺少的就是乔布斯的感觉。我们称乔布斯为艺术家,我想应该就是这么回事儿。
  艾弗还说过:当我发现我们做出的模型只是一堆垃圾时,我惊讶极了,虽然他们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角度来讲是没有问题的。
  是的,这就是感觉的力量。对于熟悉设计工作的人来说,这并不算是什么奇闻轶事——想法、方案是一回事,而模型的实际感觉可能根本就是另一回事。
  爱德华·德·博诺在他的六顶思考帽里面特别为感觉和情感留了一顶红色的思考帽,他认为感觉、直觉、情绪等等都属于思考的范畴,有很多感觉对思考和决策所产生的作用是没法受到我们意识的支配的。甚至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意识到究竟是哪一种感觉让我们觉得不太对劲儿,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或者是触觉?
  感觉和理性是一对儿天敌,永远是此消彼长的相互关系。就像当初乔布斯认可了艾弗在iMac上加个提手的创意,这个创意是神来之笔,完全出于某种感觉。艾弗曾经回忆说至少有38个理由在要求乔布斯取消这个提手的创意,但是乔布斯依然坚决支持这个创意,甚至最后支持的理由已经变成了一种霸道的无厘头理由:我是CEO,我就这么认为了,所以你们必须照此执行。这就是典型的感觉与理性的战斗。感觉不像是理性,没有稳定的可重复性,所以感觉通常被排除在科学之外。这让我想起以前一个德国设计家跟我讲的笑话:我不相信谁可以不按照传统的骨架设计方法设计出好的作品。当我看到美国设计师完全抛弃骨架设计而依赖感觉的做法时,我感觉特别糟糕。而更糟糕的是,当我看到他们的作品时,我发现他们竟然比我所能做到的好多了。这位德国设计家认为最终"感觉"打败了"设计逻辑",颠覆了他对设计的理解。尽管感觉看起来"不科学",但它往往会更直接更有效。
  《感知力》里面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当电脑动画只做人类面孔越来越逼真的时候,人们会越发觉得不对劲儿。这就是著名的"恐怖谷"现象。感觉这个东西就是这样,无论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它,它始终就在那里,如影随形。
  现代的认知神经研究更加不会把感觉排除在大脑系统之外,比如著名的电视节目《最强大脑》,里面除了那些"记忆超人"以外,还有很多"感觉超人"。他们拥有特别的听力和观察能力,有些选手可以"看出"两杯清水的差别。盲人选手甚至可以听风辨形,通过吹气来判断对面的物体。
  从完整的大脑功能来看,信息的输入、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输出都是它的重要功能。而信息输入,从广义的定义来理解的话,毫无疑问要包含全部的感觉能力。但遗憾之处在于,我们似乎从来都把感觉当成一种奢饰品,认为对敏锐感觉的需求仅限于艺术家。都市中繁忙的人们变得越来越重口味,那只能说明我们感觉系统的退化。
  在《IDEO,设计改变一切》中曾经提到过环境对创意的巨大影响力。实际上在我看来,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就是各种信息作用于人们的感觉系统。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意识驱动我们的注意力,不会刻意把认知资源分配到感觉系统。但是奇妙之处在于我们的决定经常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受到我们感觉的引导。
  在"具身认知理论"的实证研究中有过这样的一个案例,社会心理学家Wells和Petty在1980年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将73名学生随机分为三组,对耳机进行测试。要求第一组在测试的时候头部垂直移动,看起来就像是频频点头;第二组测试的时候头部水平摇摆,看起来就像是摇头;第三组则无需做任何动作。测试之后请被试对耳机打分,结果你可能已经猜到了,频频点头的一组评价分值是最高的,而摇头的一组则评价最低。这个实验结果给出了一个让我们惊讶的提示,参与认知活动的似乎并不完全是我们的大脑,似乎还有其它我们意识不到的东西。当然,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这一切还没有定论,但是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些现象,跟我们头脑中的固有概念截然不同。
  《学习树》一书中则提到,对感觉系统的塑造是一个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根基。你很难想象一个感觉迟钝的人能够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人才。居里夫人曾经说过,在科研的过程中,对于科学家来说,有一种特别致命的东西叫做Sense,科学家绝不能忽视它。
  尽管感觉是如此重要,我们对感觉系统的了解却还是刚刚起步。对于感觉系统的很多现象我们一无所知,至于感觉的能力是不是可以通过训练来得到提高,这也是我们所好奇的。有关感觉系统的诸多细节,我想最为贴切的一个形容词就是"一言难尽",否则也就用不着专门出版一册二百四十多页的书来向人们详加解释了。是的,这本书就是《感知力》,对于思维能力,《感知力》是一册追本朔源的书。我们希望开放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智慧,而打开心灵的前提,也许就是要重塑我们的感觉系统。
网站目录投稿: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