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为进一步落实上级部门教研教改工作的指导精神,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科研工作的要求,各地每年都会举行优质课大赛。在参与听课、评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优质课大赛评选过程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评委过于注重"光环"。 笔者曾被邀请担任所在县语文优质课大赛的评委。当时,参赛教师共计十五人,前三名将代表我县到市里参加比赛。参赛教师都是来自各个学区的精英,不乏县(市)级教坛新星、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成员等,参赛者到候考室抽签决定讲课的顺序,按顺序到备课室抽取课题并写教学设计,最后到指定的教室上课。评委共有七人,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剩余五位评委的平均分数就是该选手的得分,分数当场公布。 参赛教师个个身手不凡,展现出良好的教学功底。其中,一位来自村小的年轻语文老师杨某引起了评委的注意——课堂教学思路清晰,节奏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效果较好,显示出扎实的语文功底。该教师也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按照规定,杨某应该被推荐到市里参加比赛,但其他几位评委和教研室领导则认为,杨某没有名气,到市里参赛可能会被淘汰,便推荐了排名第四的学科带头人去参赛。 比较而言,学科带头人课堂经验更丰富,头上的"光环"耀眼,到市里参赛会比年轻的杨某胜算更大一些,名次会靠前一些。但从长远来看,给年轻教师锻炼的机会,会极大地提高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其成长具有激励作用。相关领导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参赛教师,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不要让"光环"成为制约普通教师发展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