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仁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仁学》是清末维新派重要哲学著作。谭嗣同撰。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南京写成后,作者自藏其稿。以副本交梁启超,曾在朋友中传阅。戊戌被难后,副本由梁启超携至日本。于光绪 二十四年十一月 (1899年1月)在《清议报》上陆续刊出,分十三次刊完,但内容有节删。较《清议报》略后,上海《亚东时报》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1899年1月31日)起分14次将该书陆续刊出。据汤志钧考证:《亚东时报》本源自唐才常所藏该书真本或抄本;《清议报》本源自梁启超所藏该书副本。两版本的文字内容有歧异。该书最早的单行本是"国民报社"本,1901年10月10 日在东京印行,铅字排印,平装一册。其次为 《清议报全编》 本,1902年由横滨新民社印行出版,该本不是《清议报》所刊《仁学》的汇排,而是据梁启超所藏该书副本重印,凡《清议报》删节、误植、重复部分,都予以改正。另有二种在日本印刷的铅字排印本,系据"国民报社"本重印。1954年三联书店出版《谭嗣同全集》所收 《仁学》 即据以上这个版本。
  谭嗣同 (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少师从湖南著名学者欧阳中鹄,博览群籍。1884年入新疆巡抚刘锦棠幕。曾游历祖国各地,足迹遍西北、东南十余省。察视风土民情,结交名士豪杰。慨叹"风景不殊,山河顿异,城郭犹是,人民复非。"决心变法图强。发挥王夫之"道不离器"之说,以"器既变,道安得独不变?"为变法依据。甲午后,愤中国积弱不振,在浏阳设算学馆,开湖南维新之风。1896年入资为候补知府,在南京候缺,发奋著《仁学》。次年回湖南协助陈宝箴、黄遵宪等创设长沙时务学堂,倡议开矿,修铁路等新政。后又设立 "南学会",任《湘报》主笔,宣传变法,抨击旧政。1898年8月以翰林侍读学士徐致靖推荐入京,任四品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戊戌政变后被捕入狱,9月28日与林旭等六人在北京菜市口殉难,为"戊戌六君子"之 一,时年仅34岁。其著作由后人编为 《谭嗣同全集》。
  《仁学》是谭嗣同的代表作,全书分2卷,近5万字。其内容可分为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二大部分。哲学思想部分首列界说 (定义)27条,说明世界是由物质的原质所构成,世界的主体是"仁","仁"是万物之源。"仁"的基础是 "以太","以太"充塞宇宙,无所不在,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仁" 的基本内容是"通","仁"以 "通"为第一义。"通"则是事物间平等的沟通和联系。根据 "仁"的哲学和 "仁—通—平等"的体系,《仁学》的社会政治思想部分集中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的伦理道德。指斥二千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大盗之政",专制君主是"独夫民贼"。根据黄梨洲、王船山 "民贵君轻"、"民本君末"的思想,提出 "民可举君,亦可废君"。否定了君权神授。更可贵的是指出了封建的"三纲五常"说是专制制度的基础,是 "上以制其下" 的工具,不但 "无复人理",而且"关其口,使不其昌言,及并锢其心,使不敢涉想。"足以"破其胆,而杀其灵魂"。为此号召人们冲决君主、伦常、利禄、俗学、天命、佛法等各种各样的网罗。
  《仁学》杂糅释、儒、道、墨各家及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组成"仁"的哲学,其体系虽然比较庞杂,科学与宗教、唯物与唯心兼容并蓄。但字里行间处处显露出维新派求异鹜新的勇气与胆识。它提出的"以太"是近代中国哲学史上一个物质性或接近物质性的概念,是一种不依赖人类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是一种活泼的、运动的、具有内在生命的宇宙基本单位,这就为肯定世界的物质性、运动性奠定了基础。该书关于一切事物"相通"的看法,也表明作者对事物的矛盾、运动、变化、发展有了联系的、辩证的认识。《仁学》试图用一个基本的物质元素为基础,来说明客观世界,构筑庞大的理论体系,这在以往的哲学家和哲学著作中也是少见的。《仁学》对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也是尖锐深刻的。在中国民主思想的发展史上,主张"民贵君轻"的不乏其人,指斥君主专制制度弊病的也大有人在,但没有人像谭嗣同那样大胆直接地抨击君主专制,也没有一部著作像《仁学》那样能把"三纲五常"作为专制统治的基础,作为禁锢人们头脑心志的枷锁而加以抨击。把封建的伦理道德与封建的政治统治联系起来一起批判,是《仁学》的特点与贡献。
  《仁学》号召人们冲决一切网罗,它在一定程度上反对清朝的腐朽统治,越出了改良思想的藩篱,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它对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的反清革命思想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如邹容在写《革命军》时摘抄了《仁学》中抨击君主专制的不少词句。革命派编著的反清革命文集 《黄帝魂》一书,非但辑录不少《仁学》中批制专制制度的内容,有的文章还赫然以《君祸》二字为题。梁启超曾高度评价《仁学》一书,说其"尽脱旧思想之束缚,戛戛独造,则前清一代,未有其比也。""区区一卷,吐万丈光芒。"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对《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版本和哲学思想内容的性质诸问题上。1963年汤志钧在《学术月刊》第5期发表了 《仁学版本探源》一文,对《仁学》的各种版本溯源探赜,做了有益的工作。对《仁学》中谭氏哲学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哲学体系以太说属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的争论,这些研究和争论促进了对《仁学》 及谭嗣同思想研究的深化。
网站目录投稿:元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