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学前教育应避免过度行政化


  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幼儿园人员配备也越来越"正规"。以前,一名园长、会计等少量人员就能支撑起幼儿园办公室及后勤的运转工作。现在,为了提高保教质量,幼儿园行政人员配备增多,园长、副园长、保教主任、后勤主任、保教副主任、会计、出纳、办公室工作人员等配备齐全。行政管理人员增加,为了履行职责,每个部门都会花心思狠抓工作,并将其纳入日常考核,让本就琐碎的幼儿园工作变得更为琐碎,导致一线教师难以招架。
  学前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行政管理人员增多,领导层层布置任务,一些额外工作还需加班加点完成,会使教师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另外,幼儿园教师女性居多,除了幼儿园工作,还要承担家庭的责任,过重的压力并不利于教师成长。教师缺乏成长,幼儿的成长也必然会打折扣。改变这种状况,需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幼儿园的管理者要树立服务意识。管理者要有为一线教师服务的意识,而不是把任务分下去了事。任务分配时要想一想,该项工作是否是开展幼儿园日常工作的必须行为,是否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另外,各部门、领导要有"一盘棋"意识,能整合的工作尽量整合,不要各自为营,让教师做一些重复的工作。
  其次,管理者要多站在教师的立场考虑问题。身为管理者,要多为教师考虑,真心关爱教师,为其营造舒心的工作环境。精神上,要及时理顺教师的情绪;生活上,力所能及地帮助教师解决生活和家庭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最后,幼儿园日常考核要科学、切合实际,不能为了考核而考核。幼儿的成长比较难以量化,怎样对教师进行考核,每一所幼儿园要立足本园实际,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尽量让量化考核工作简单明了,使考核工作能真正促进幼儿园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化程度高,保育与教育工作并重。学前教育"保教合一"的属性,让教师承担着多重角色,教职工日常工承担的压力、责任都很大。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行政人员应尽量减少,变管理者为服务者,并积极整合各方力量,以支持幼儿园、教职工的发展。
网站目录投稿:晓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