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很多种等待,父母等待着儿女的回家,妻子盼望着丈夫的归来,也有的人等待着黎明,等待着希望,等待着一切的一切。 站在风中苦苦等待未必能够等到朝思暮想的人,也许等来的只是一个茫然的答复,一个失言的承诺,一个沉重的失望。习惯等待的人,或许总是期望着下一刻的惊喜,但,殊不知,有些人,有些事,是不能等待的。漫长的等待当中会将希望破灭,会将激情沉息,会将美梦毁碎。一个人在人海茫茫中等待着另一个人,不管内心是否幸福,都是一种受罪。两个相爱的人,纵然千难万险,也能克服重重难关,到达幸福的彼岸,外界的干扰阻扰不了爱的结合,只是很多美好而坚贞的爱情输给了潜移默化的时间。爱情,是不能用时间来等待的。 我的父母都是因为等和被等而与相爱的人失之交臂,留下一辈子遗憾。每当他们不经意间提起各自的初恋,诉说着自己那不曾浪漫却很温馨的爱情时,眼里饱含着淡淡的幸福,浓浓的遗憾。他们不再年轻,在儿女面前,他们也不愿意谈起遗失的往事。只是,父母错误的结合,酿造了许多的不幸。我常替父母想,如果他们没有成为夫妻,他们都与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白头偕老,那么,他们各自的婚姻都应该是美满幸福的。因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坟墓。 关于母亲的爱情,也许是一位闺中女子等待远在他乡的军人的故事。母亲的他,是邻村一个小伙,与母亲相恋之后不久就远离家乡,去了很远的地方当兵。为了他,母亲一直在家苦苦地等待。一年,两年,三年……直到母亲25岁。与母亲年纪相仿的同村女孩都已结婚生子,大多数女孩十八九岁就出嫁了,而母亲等的人却始终没有回来。在那个年代,婚姻仍旧遵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母亲想继续等下去也由不得她了。母亲年轻的时候,长得很漂亮,在当时她们村算的上是数一数二的美女子。来提亲的人接二连三,门槛都差点踏破了,可她却一个也没答应。女大当嫁,25岁的母亲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终于向外公妥协,嫁给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人。母亲常常遗憾的说,如果当时等他回来就好了。但是她又不敢违抗家人的旨意,外公和舅舅不理解她,以为是她眼光太高,千挑万选的。其实,母亲没有挑,也没有选,提亲的人来得再多,她也不曾心动过,她只是在默默地等待着朝思暮想的他,只是不愿意负所爱的人。也许是冥冥之中注定,他们有缘而无份。母亲在外公和舅舅的威逼下,暂时答应了与父亲的婚事。那时正好母亲的他回来了,她原本以为他会马上去她们家提亲,可他却听信他人的谣言说母亲已经出嫁了。他没有问候一声,就匆匆地离开了。伤心的母亲,带着失望,草草的答应了婚事,嫁给了父亲,也从此注定了自己一生痛苦。 父亲的初恋,是一朵无果之花。父亲刚好出生在文革前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家里没吃没穿,瘦弱的奶奶没有一点奶水可以喂饱父亲,父亲是吃别人的奶长大的,而那个人是女孩的母亲,女孩和父亲相差几个月。他和她,是一起长大的。两个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从小就被人称为有夫妻相。父亲初中毕业当了两年老师,在文革过后,父亲参加了中考,考上了高中,于是他把工作让给了女孩。父亲打算念了高中,参加工作之后就与女孩结婚。可是,父亲家里太穷,伯父也在念高中,二伯已经成家,只有六十多岁的爷爷一个人供应。父亲只好放弃了读书。可父亲已没有了工作,78年唐山大地震,他去了北京找工作,后来又去了海南岛,大江南北,四处闯荡。当他回来的时候,女孩已不再等待,嫁给了别人。年轻气盛的父亲,曾信誓旦旦地说非她不娶,可随着年纪的增长,亲人们的催促,女孩的失信,他不得不去相亲,而相中的那个人,就是我的母亲,而他未曾真正爱过我的母亲。 最美好的爱情,是与相爱的人在一起,而让所爱的人等待,等来的往往是一方不再等待,不是因为他(她)不再爱,是因为等不起。如果彼此真心相爱,就不要让爱的人等太久。爱情,是等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