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身材,可能是不少女孩追求的目标。 至于长肉,估计少有人心甘情愿。 可如果有个会做饭,又每天换着花样对你好的另一半呢? 有位叫小张的姑娘,在男朋友的投喂下,4个月,长胖了50斤。 作为一个"贤惠"的四川男人,小张的男朋友每天变换招式给她做好吃的。 小龙虾: 小张男友做的小龙虾,摆盘精致 / 微博 爆炒田螺: 爆炒田螺,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 微博 卤肉: 卤肉配上干料,味道极佳 / 微博 结果一个只有100斤的她,硬生生长胖到150斤。 回趟老家,妈妈吓得叫出声来。 连朋友都调侃:你俩上辈子是不是有仇啊。 小张四个月被喂胖五十斤 / 微博 作为"罪魁祸首" 的男朋友小黄,一语道破真谛: "我觉得给自己喜欢的人做饭,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1:
有个会做饭的男友 很幸福 相信很多女孩都幻想过,男朋友能下厨会做饭,烧得一手好菜。 知酱身边的女性朋友,也或多或少地提到过,会做饭的男孩子很帅气。 不论是谢霆锋,还是模特张亮,会做饭的男生为什么这么有魅力? 网友提出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五花八门: 一些人觉得会做饭,显得男孩子很温暖,很细心,会疼人; 另一些觉得这是一种热爱生活的态度; 还有人觉得这样的男人,给人一种家的感觉; 总得来说,就是两个人在一起的关键,能够让彼此的生活变得更好、更幸福。 一名叫做Michael Zee的小哥,完美地阐述了这一点。 翻开他的Instagram,画风是这样的: Michael Zee的Instagram截图 / Instagram 这样的: Michael Zee的Instagram截图 / Instagram 还没羡慕完Michael的厨艺,知酱就收到了另一个暴击: 这些,全都是他做给女朋友吃的。 米奇造型的甜甜圈。 Michael Zee晒出的甜甜圈 / Instagram 水果大餐。 芒果、木瓜、草莓、桑葚…… / Instagram 精致的面点。 小熊猫包,可爱得让人不忍心吃 / Instagram 印尼风味的鸡肉粥,搭配热带水果。 印度尼西亚鸡肉粥 / Instagram 还会做中餐,肠粉,皮蛋瘦肉粥信手拈来。 油条、皮蛋瘦肉粥加肠粉,Michael Zee的女朋友简直不出门就能吃遍天下 / Instagram 这样的男朋友,就问你想不想要。 和不会做饭的男孩子相比,会做饭的男生,或许更容易打动女孩的心。 《欢乐颂》的安迪,与奇点在一起时,天上地下无话不谈。 可碰到吃饭问题,却手足无措,只能用一包速冻饺子敷衍了事。 奇点不会做饭,只能拿冰箱里唯一一袋速冻饺子煮给安迪吃 /《欢乐颂》 小包总和安迪在一起时,总是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 "为我心爱的女人做早餐,责无旁贷。" 小包总特意赶回来为安迪做早餐 / 《欢乐颂2》 当然,不是让你必须会做饭;只是相较而言,这确实是加分项。 毕竟心动只是瞬间,对于生活来讲,柴米油盐才更地久天长。 一段好的关系,需要不断维持。 人在其中,需要被另一方告知,自己是被爱着的,同时也需要告诉对方"我关心你,很在意你。" 而下厨做饭,便是直接又暖心的方式之一。 连张曼玉也曾说到过:"到了我这个年纪,最喜欢的是一个煮得一手好菜的男人。" 2:
恋爱后的"幸福肥" 有科学依据 很多人会在恋爱后,面临和小张一样的问题——长胖。 对此有个专有名词,叫"幸福肥"。 所谓"幸福肥",是指进入浪漫伴侣关系的双方中,至少一方体重增加的现象。 不嫌事大的科学家们,专门做了调查: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的研究团队,跟踪测试了八千余人后发现: 肥胖与恋爱关系,有很大的正相关。 结婚5-6年的女性,平均会增重11公斤。 婚后女性会变胖 / UNC跟踪试验 而未婚同居的女性,体重平均会增加10公斤。 恋爱但未同居,体重也会平均增加6公斤。 女性在恋爱同居后,会普遍增重 / UNC跟踪试验 不止女性会变胖,男性恋爱后,也逃不过幸福的烦恼。 调查显示,同居两年的男性,比未同居的男性,增重超过11公斤的概率大两倍。 男性也逃不过恋爱后变胖的"命运" / UNC跟踪试验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一项调查,也验证了这个事实: 幸福的情侣,更容易变胖。 新婚夫妻体重增加的概率,比婚姻中不太幸福的夫妻,高出两倍。 因为他们不必再去吸引其他人,对现有的伴侣十分满意。 对于感情不太满意的情侣,因压力不太容易变胖。 所谓"心宽体胖",大抵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谈恋爱后,饮食习惯和健身习惯也会有所改变,这些都是变胖的因素。 让恋爱中的人变胖的原因很多,但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你过得还算幸福。 戚薇曾在和老公李承铉参加真人秀时,被眼尖的粉丝发现长胖了。 面对记者的询问,她坦然回应:"人生难得几回胖,我很享受当下的幸福"。 毕竟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婚姻中女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胖得心安理得。 3:
不想变胖 就千万别和四川男生恋爱 找个愿意对你好的伴侣没那么难,难的是对你好还烧得一手好菜的。 比这更难的,是对方每天绞尽脑汁给你做好吃的,365天不重样。 既是做饭高手,又能宠你上天,或许有人觉得,哪有这么多好事,这些要求实在有点贪心。 然而对于一类男朋友来说,能做到这些其实很简单。 他们就是:四川男生。 被喂胖的小张,丈夫就是四川人。 小张的男友就是四川人 / 微博 而和四川男人结婚,等待你的一般会有两种结局: 如果他厨艺精湛,那你就会被他做的美食折服,然后越吃越胖; 如果他不会做饭,那你就会被街边的美食诱惑,然后越吃越胖。 毕竟,在担担面、双流兔头、龙抄手、夫妻肺片、鸡丝凉面、灯影牛肉、酸辣粉……面前,再强大的自制力也会变得不堪一击。 总之,"胖",或许是每个嫁到四川的女孩的宿命。 四川人张杰,就曾在《向往的生活》中秀了一把厨艺。 他并没有做什么大菜,只是用四川方式下了一碗普通的挂面,就征服了众多嘉宾的胃。 张杰做的秘制四川面 / 《向往的生活》 不止会做饭,四川男人疼老婆、怕老婆也是出了名的。 四川话里有一个词叫"耙耳朵",指的就是妻管严。 有这样一个段子: 一个其他地方的男人说,"就算我在家里懒得跟个大爷一样,出门在外还是会照顾老婆的面子的。" 四川男人听了之后,羡慕地说,"男人在家,竟然还可以做大爷啊。" 当然,这只是玩笑。 并不是四川男人懦弱胆小,只是因为他们真的爱老婆,才愿意无条件迁就。 就算夫妻二人吵了架,只要老公做一顿好吃的,再说几句软话道个歉,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 如果有,那就再来一顿。 4:
找个四川男朋友 绝对不愁吃饭 能把女友喂胖50斤,跟四川男生谈恋爱,绝对不用为吃饭发愁。 四川人究竟多会吃? 且不论老生常谈的著名小吃,就连单调难吃的飞机餐,四川人也能做出花样。 四川人秉持着"坚决不让自己的胃受委屈"的信条,把宽窄巷子搬到了天上: 担担面、冒菜、火锅鱼、烤土豆…… 吃到满足的旅客纷纷表示:请问这趟航班,是飞往美食故乡的吗? 川航非常拉仇恨的飞机餐 / 微博 飞机餐让人大饱口福,地上的美食更是令人垂涎。 年关将近,忙碌了一年的四川人已经开始置办年货了:叶儿耙、香肠,还有土鸡、卤板鸭…… 但如果你嫁给了四川男孩,去他家里一定会发现一样美食:腊肉。 当你在年关期间行走在四川街头,这感觉,仿佛置身在一个露天的"酒池肉林"里。 2016年1月18日,四川成都,走在彭州市九尺镇街头,一股浓浓的卤板鸭的"年味"却扑面而来,忍不住深吸一口。在这条长约2公里的街道上挂满了香肠,腊肉,腊鱼,缠丝兔等过年的腊味。 提到"大吃省",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会是广东。 琳琅满目的早茶,花样繁多的靓汤,让很多人觉得这里才是吃货的天堂。 其实,四川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吃省",相比于广东菜的清淡原味,川菜味道浓重,麻辣鲜香。 川菜离不开一个字,辣 也因此吸引了一大批不同地区的忠实食客。 巴蜀饮食文化,可以概括为五个字:"和、廉、变、通、美"。 乐观的四川人,把快乐融进了生活,也融入了食物。 做饭对四川人来说,不是一种任务,是一种享受。 有人说,不会煲汤的女人,不是一个合格的广东女人。 同理,不会烧一手好菜的男人,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四川男人。 如果要用四个字来形容他们,那就是:会吃会做。 有人在微博上发起了"什么菜才是真正的米饭杀手"的讨论,四川人出来回答: 跟四川愿意做饭的男人做朋友,还用考虑什么下饭菜吗? 麻婆豆腐、蒜蓉茄子、糖醋排骨、水煮鱼……每道菜都能让人多吃两碗米饭。 网友发微博,表示四川菜才是真正的米饭杀手 / 微博 至于"做饭是女人的活",这一点在四川根本不成立。 不少四川父母都这样教育过他们的儿子:饭都煮不来,婚别想结得到。 网友感叹四川男人都很会做饭 / 微博 姑娘们就是这样,一点点有了"幸福肥"。 但其实压根不必烦恼,就算别人调侃,你也可以骄傲地说:胖,是因为我幸福啊! 参考文献: [1]Cobb LK, McAdams-DeMarco MA, Gudzune KA, et al. Changes in body mass index and obesity risk in married couples over 25 years: the ARIC cohort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6;183(5):435-43. [2]How to fat-proof your life,CNN,2011-09-09. [3]Bove C F , Sobal J . Body weight relationships in early marriage. Weight relevance, weight comparisons, and weight talk[J]. Appetite, 2011, 57(3):0-742. [4]熊四智, 杜莉. 举箸醉杯思吾蜀巴蜀饮食文化纵横[M].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 [5]张茜. 论四川饮食文化精神之"乐"[J]. 文史杂志, 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