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康复的角度谈身体扫描内观实践 戒幢佛学研究所界文法师 一、开场白:学佛的三种收获 我今天讲的内容是一个具体而微的课题。佛教的内观有多种修习方法,我选取其中的"身体扫描"来讲,主要是想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在当今社会,佛教越来越广泛地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作为佛教的一个出家人,我感受到一些变化。过去常来寺院的人们多数是信众,他们关注的往往是"我们学佛应该怎样修行",而现在不少人来到寺院,问的是:"我很烦恼,怎么办?""我遇到了某些问题,如何解决?" 显然,他们在生活中产生了困惑和苦恼,乃至产生了心理疾患。他们不一定是佛教徒,并没有想到自己修行、解脱、成佛,但是希望佛教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现实的帮助。 虽然我学习过心理学的课程,接受过相关培训,有时候也与心理学界的老师进行沟通和互动,但我不可能像专业的治疗师那样给人们提供系统而规范的心理治疗。遇到前来寺院求助的人,我通常运用佛教徒的特长,告诉他佛教的修行法门,鼓励他通过自己的修习治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陪伴他,并在不同的阶段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源和支持。 佛法不仅仅是出家人或者专职修行者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发展愿景,从佛法的各个层面中获益。佛法的修习可以让人们取得三种收获:现世得到安乐;来生得到增上;究竟得到解脱。这三个方面都是佛法的重要功能。如果我们要求大家接触佛法就必须追求解脱或者必须迈向成佛,可能会使很多人在佛法的神秘大门之前望而生畏、却步难行。 佛法的修行也不是远离生活的。当然在一定的修习阶段,我们可以离开喧嚣的环境,专注地练习打坐,但最终还是必须重新返回到现实生活中,禅修的功夫要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之下得到检验。作为解脱道上的修行者,也不能回避眼耳鼻舌身意所对应的世间,重要的是不被世间系缚,在诸法中得到自在。正如《六祖坛经》中所说:"菩提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总之,通过修习佛教的法门可以解决很多具体问题,包括让我们的身心变得更加健康。 二、身体扫描技术简介 近年来,佛教的正念与内观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心理治疗和心理保健领域。在正念的诸多不同形式的练习方法中,身体扫描内观是其中被应用的比较广泛,并卓有效果的一种。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来访者在练习身体扫描内观时,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事实上这个过程相当复杂并充满挑战。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要求练习者与指导者都必须掌握其原理和练习要点,同时能正确看待与妥善处理练习的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今天我的发言意在立足于心理康复的角度,对身体扫描内观的基本原理与练习要点进行一个梳理,并针对练习者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简要讨论,以期抛砖引玉,展开内观技术在心理治疗实践方面的深入探讨。 在内观诸多不同形式的练习方法中,身体扫描是运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面对需要帮助的来访者,我经常介绍这种方法,建议他们加以运用。 有时候,当我建议来访者觉知身体的感受,他感到莫名其妙——"我有那么多的困扰和痛苦,为什么你却只是让我从头顶觉知到脚底,又从脚底觉知到头顶,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 也有时候,来访者接受了建议,但他并没有真正掌握身体扫描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不能帮助到他,甚至让他产生了新的执著(这属于法执),产生不利的影响。 身体扫描说起来简单,方法本身也确实不算难,但在操作过程中,指导者、练习者对这个方法都要有非常到位的了解,掌握相关要领。进行正确的练习,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灵活的练习方式 正念和内观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实践中它们是分不开的。正念是内观的基础和前提,而随着正念修习的进行,内观的智慧将自然地逐步显现出来。佛教的正念可以概括为四念处,它实际上包含了许多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方法,诸如对呼吸的觉知、对动作的觉知、对身体的觉知、对情绪与心念的觉知等各个方面。身体扫描内观是属于其中以觉知身体感受为主的一种方法,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佛教经典《大念住经》。《大念住经要义》的"受念处观"一段写道: 该如何坚定正住、持续不断地以正念正知的觉性,就感受观察感受呢?佛陀指示比丘们: 1、在经历愉悦(乐)时,要正确了知:"我正经历愉悦的感受"。 2、在经历不愉悦(苦)的感受时,要正确了知:"我正经历不愉悦的感受"。 3、在经历不苦不乐的感受时,要正确了知:"我正经历不苦不乐的感受"。 4、在执著于愉悦的感受时,要正确了知:"我正执著于愉悦的感受"。 5、没有执著于愉悦的感受时,要正确了知:"我没有执著于愉悦的感受"。 6、在执著于不愉悦的感受时,要正确了知:"我正执著于不愉悦的感受"。 7、没有执著于不愉悦的感受时,要正确了知:"我没有执著于不愉悦的感受"。 8、在执著于不苦不乐的感受时,要正确了知:"我正执著于不苦不乐时感受"。 9、没有执著于不苦不乐的感受时,要正确了知:"我没有执著于不苦不乐的感受"。 这段经文说明,在佛教受念处的修习中,要注意到两个方面:一是自己身体所实际经历的感受(苦乐),二是自己因这些感受而生起的心理反应(有执无执)。强调禅修者必须学习以客观的态度观察觉知所有不同的感受,同时也对自己所起的反应保持警觉。接受任何自然生起的感受而不挑选感受,以不中断的觉性去面对一切感受而不卷入其中,以觉性和平等心超越一切的情绪、一切的感受、一切的爱憎,亲身念住觉醒,活在当下,体证感受的生灭现象。 在具体的运用中,身体扫描的方式也有多种。在《抑郁症的内观认知疗法》一书中,引用的是卡巴金所发展出的配合呼吸的身体觉知;《辩证行为疗法》介绍了配合光流想象的"沐浴圣光"练习;而在目前国内传播规模比较大的葛印卡内观中,则是通过观呼吸培育出较稳定的觉知力之后,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依次对全身各部分的感受进行扫描式的觉知。总体说来, 身体扫描内观的练习方式是灵活的,它既可以是正规的禅坐,也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方便灵活地运用。 (二)聚焦于身体感受的意义 正念的觉知对象可以是呼吸、动作、心念、声音等进入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的各种目标,而选择身体和身体的感受作为觉知对象,从心理治疗和心理康复的角度来看是有其特殊意义的。 1、强烈的情绪不仅体现于想法和心理,它同时也会表现在身体感受上。 不同的情绪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在躯体的不同部位,比如暴发的愤怒往往会表现为直冲到头顶的发热与木胀的感受;郁闷压抑时会感到心口与胃部的堵塞沉重……培养出对躯体感受的觉知能力,有助于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与管理自己的情绪。 另一方面,在修习和教授身体扫描内观的过程中,人们也发现,成长历程中的一些重要的情结或创伤记忆常常与身体的某个特定部位有某种链接。这些情结或创伤记忆通常都潜抑在内心的深处,是人们一直无意识地压抑或回避的,甚至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想要去触碰和探索这些部分,常常会引发焦虑和强烈的阻抗。而在觉知身体的过程中,随着修习程度的加深,这些深层次的情绪体验会自动地随着对感受的不断觉知逐渐浮现出来。由于躯体感受的单纯性和真实性,可以有效避免理性思维的压抑和扭曲。当它们呈现并得到消化和处理后,便会带来个性与行为模式的深刻转变。 2、扫描躯体感受有助于促进人们对自己身心状态的知觉能力的提高。 现代身心科学发现,我们的大脑和身体知道的远比我们意识到的多。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感知来处理大量的身体信息,大部分储存在我们每天的意识之外。繁忙的现代人过于追求从外部得到满足,却常常忽略了身体本身传达的讯息。在静下心来扫描躯体感受的过程中,人 们就能够发觉到身体上积累的那些微细的紧绷、扭曲等各种不舒适的感受,而及时加以放松和调整。经过身体觉知训练后,人对自己身心状态的知觉能力将大大提高,从而更有能力监控和管理自己的饮食过量、酗酒、过度工作、长时间上网等各种不良习惯,保证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 3、将注意的重心从心理转移到躯体,为处理情绪问题提供了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 当人们处于情绪波动之中时,常会试图压制自己的情绪,强迫自己平静下来,或是用理性的说教告诉自己不该或不能有这些情绪出来,但这往往收效不大,甚至越关注情绪,反而越增加了焦虑。 另外一些人在遇到困扰的时候,则试图通过"穷思竭虑"来解决问题。比如:"分析近来发生的事情,试图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抑郁",或者"思考一下自己的感受是如何消极和缺乏动力"。然而由于受到僵化思维模式的限制,或是过于强烈的情感的影响,往往使自身的认知产生了扭曲或是盲点,反而使问题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研究实证发现,穷思竭虑自己情绪的参与者常常表现出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而不是提高。 在这些情况下,温和地推开大脑中喋喋不休的思维评判,并与自己的情绪保持适当的距离,通过身体整体性的感受来体验对问题的体会,有时候反而可以开发出直觉的领悟。这种链接着身体感受的直觉的理解,在辩证行为疗法中称之为"慧心",而在人本主义的聚焦疗法中,则通过"体会"和"叩问"让关于问题的直觉的答案从身体中浮现出来。 身体扫描练习中,虽然并不刻意去做关于具体问题的领悟,但由于练习者保持着清明的中立态度,一方面能够继续与情绪体验保持住某种联接,另一方面又防止了过于卷入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既有助于放松和平静心态,也能够观察到过程中常常伴随各种不期然的"顿悟"的产生。 4、从佛教修行的角度来说,身体扫描内观更深层面的意义,则是能从存在的角度深刻转化对身体和自我的认知。 在深度禅修中,练习者会观察到,原本似乎坚实的身体,事实上只是一团振动的能量,而各种感受和心念都只是以极快的速度生灭变化的现象,其中并无固定不变的永恒存在。这些对无常和无我的深刻领悟将彻底打破个体长期以来不能放下的执著,从中超脱出来,体验到心灵的解放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