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毒其实也分为很多种,不是单纯的就是一种贝类毒素,那么贝毒分为几个种类?今天小编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下贝毒都分为哪些,让更多人对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有详细的了解。 麻痹性贝类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因人食用了含这种毒素的贝类后会引起以外周神经肌肉系统麻痹为初始症状的中毒效应而得名。甲藻类中的亚历山大藻、膝沟藻属、原甲藻属等一些赤潮生物种是PSP的直接生产者。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毒性很强的毒素之一,其毒性与河豚毒素相当。它由20多种结构不同的甲藻产生的毒素组成,这些甲藻既可在热带水域又可在温带水域生长。这种毒素溶于水且对酸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失活;对热也稳定,一般加热不会使其毒性失效。PSP是一类剧毒的含氯杂环有机化合物,根据基团的相似性,可分为三类:氨甲酰基类毒素(carbamoyl toxin)、氨甲酰基)N)磺基类毒素(N)sulfo carbamoyl toxin)、去氨甲酰基类毒素(decarbamoyl toxin)。氨甲酰基类毒素如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STX)、新石房蛤毒素( neosaxitoxins,neoSTX)和膝沟藻毒素( gonyautoxinsGTX1 -4)。氨甲酰基)N)磺基类毒素(N)sulfo carbamoyl toxin)如C1 -4、GTX5、GTX6。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毒理主要是通过对细胞钠通道的阻断,造成神经系统传输障碍而产生麻痹作用。国际许可的安全剂量是每100mg贝类组织含80Lg毒素(以石房蛤毒素计)。 腹泻性贝类毒素 腹泻性贝类毒素是从紫贻贝的肝胰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脂溶性毒素,因被人食用后产生以腹泻为特征的中毒效应而得名。它主要来自于鳍藻属(Dinophysis),原甲藻属(Prorocentrum)等藻类,它们在世界许多海域都可生长。 腹泻性贝类毒素,由三种不同的聚醚化合物组成:软海绵酸及衍生物鳍藻毒素-1与鳍藻毒素-3、扇贝毒素(大环内酯化合物栉膜毒素)、硫化物毒素。其中软海绵酸主要作用于小肠,可导致腹泻及吸收上皮细胞的退化,同时它也是很强的肿瘤促进剂。栉膜毒素通过小鼠实验表明是一种肝脏毒素,当对小鼠进行腹膜内注射时会导致肝脏坏死。而硫化物毒素会对小鼠的心肌造成损伤。 神经性贝类毒素 神经性贝类毒素因人类一旦食用这些染毒贝类便会引起以麻痹为主要特征的食物中毒,或在赤潮区吸入含有有毒藻类的气雾,会引起气喘、咳嗽、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而得名。神经性贝类毒素是贝类毒素中唯一的可以通过吸入导致中毒的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主要来自于短裸甲藻(Ptychodisusbrevis)、剧毒冈比甲藻(Gambierdiscums tox-incus)等藻类。 神经性贝类毒素属于高度脂溶性毒素,结构为多环聚醚化合物,主要为短裸甲藻毒素。从短裸甲藻细胞提取液中分离出13种神经性贝类毒素成分,其中11种成分的化学结构已确定,按各成分的碳骨架结构划分为3种类型: (1)由11个稠合醚环组成的梯形结构。 (2)10个稠合醚环组成。 (3)其他成分。 神经性贝类毒素的毒理是:与麻痹性毒素相似,作用于钠通道,作用位点与石房蛤毒素不同,引起钠通道维持开放状态,从而引起钠离子内流,造成神经细胞膜去极化。对新鲜的、冷冻的或罐装制品的牡蛎、蛤类和贻贝的神经性贝类毒素最大允许限量为20MU/100g。 健忘性贝类毒素 健忘性贝类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性物质,因可导致记忆功能的长久性损害而得名。这类毒素主要来自于diatoms Nitzschiapungens和Nitzschia pseudodelicatissima,这些藻类主要生长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海域。在日本海域的微藻Chondria armata也可导致健忘性贝类毒素的发生。 健忘性贝类毒素主要来自于软骨藻酸,软骨藻酸被证明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性物质,是与红藻酸(2-羧甲基-3-异丙烯基脯氨酸)相关的兴奋性氨基酸类物质。软骨藻酸是谷氨酸盐的拮抗物,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红藻酸受体,导致去极化、钙的内流以及最终导致细胞的死亡。而且软骨藻酸与其它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的协同作用可使提取物的毒性更强。 以上就是贝毒的种类,所以说要对其贝毒种类进行了解,贝毒对其人体的危害性还是非常大的,所以说要多加注意,通过本站还可以了解人中贝毒后如何急救等知识。